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聚焦315 | 从一千多的U盘到一万多的平板,最后就剩个空壳!警惕这个新型消费骗局→

2024-03-15 15:39:2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近日,成都的张女士称自己遭遇了一场平板学习机骗局。她花费上万元为孩子精心挑选的平板学习课程,不过是一堆粗制滥造的网络资料,而当她欲要讨要说法时,却发现当初承诺随时答疑解惑的“名师”和“售后人员”早已不见踪影......

名师一对一辅导?

“望子成龙”跌入消费陷阱

“从一千多到一万多,最后就剩了一个空壳平板。”成都的张女士谈及此次消费经历,是既懊悔又气愤。

2023年5月,张女士在某网站上看到一则介绍高效学习方法的广告。出于提升孩子学习水平的迫切心理,她与广告中自称广东教育厅下属关联单位“广州教研中心”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对方向其介绍了正在售卖的多种名校名师授课教程。随后,张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买了一个包含名师教学内容和线上教育系统注册信息的U盘,价值1780元。

受访者供图

然而,张女士在打开U盘后却发现,里面的内容多是一些常规练习题。在张女士对此表达出并不满意后,对方紧接着介绍了一款“知学通”平板学习机,表示这款学习机更适合张女士的孩子,不仅囊括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科课程,还有老师一对一教学。考虑到张女士刚购买了U盘,只需要补齐产品的差价即可获得。张女士看到机构培训老师专业详细的介绍和及时的反馈,便又给对方账户转入一万余元,升级成了知学通平板用户。

受访者供图

此后,张女士由于忙于工作,没有在第一时间使用该平板,其间对方称教学课程终身更新,因此不必急于一时。直到2023年年底,当张女士开始辅导孩子学习,打开知学通学习平板后却发现,里面的课程内容并不是所说的名师教学,而是极其普通、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课程内容,制作质量十分粗糙。更令张女士抓狂的是,其所添加的一对一“名师”根本联系不上,拨打知学通官方售后电话同样无人应答,学习平板内容也不再更新,甚至此前U盘购买的会员网站也无法打开。张女士这才如梦方醒。

无独有偶。山东的莫女士也遇到了同样的消费套路。她先是购买了U盘进行学习,此后机构不断向其推介,知学通平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宣称配套学习课程不仅在电视新闻中宣传过,还是国家教育规划中的重要课题,经过全国上百万的孩子验证,成绩都有了显著提升。

就这样,苦恼于孩子教育问题的莫女士,最终禁不住机构人员反复劝说,共计花费了19800元购买了系列教培课程。然而,事后莫女士发现,不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习平板甚至存在明显质量问题,还存在大量错题。在其提出质疑后不久,机构服务人员就逐渐“玩起失踪”……

受访者供图

查无此人?

家长多次维权碰壁

为挽回损失,张女士拨打了机构所在地的12345热线,并通过其教育培训机构监督渠道投诉了该机构,当地教育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前往“机构办公地址”所称的广州市从化区广从南路546号,却发现根本无相关机构,物业也说没听过相关单位。

受访者供图

张女士随即报警,警务人员了解经过后认为属于商业纠纷,不予诈骗立案,并告知其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然而,在无法获取对方真实身份信息的情况下,起诉工作根本无从推进。这让张女士一筹莫展。

莫女士则通过查询寄送学习机的快递,获取了“广州教研中心”的地址和电话。信息显示,这是一个名为“广州卓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小微企业,但是于2023年11月已经注销。

莫女士没有放弃,走上多方投诉之路。“12315电话打了,起诉也都尝试了。”对此,广州市番禺区市场监管局回应称,前期没有收到消费者对广州卓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涉嫌违法的投诉举报,也未发现该公司仍有在原登记的住所经营,且该公司确为依法完成注销登记。

受理莫女士一案的法官则表示,诉讼时间较长,若前往广州查验后实在查无此人,可以在被告不到场的情况下开庭。但是因平板学习机已经如期发货并签收,只是售后没有保障且购买的是价值不相符的产品,因此后续还需要莫女士对学习机进行鉴定。莫女士考虑再三,无奈选择撤诉。

法治网记者尝试拨打该机构公开的电话以及家长们提供的服务人员电话,均未接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徐海燕告诉记者,知学通教学培训机构行为是蓄意诈骗还是商业纠纷,需视不同情况认定。若学习机不符合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或服务时的说明和描述,亦存在重大质量瑕疵,消费者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退还学习机或服务价款。若知学通机构故意隐瞒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诱使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或服务,并且知学通隐瞒通讯联系方式,可以认定构成欺诈。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知学通机构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另外,《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奇敏律师表示,认定为欺诈的商家还需承担行政责任。依据产品质量法相关规定,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如果商家是以非法占有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家长财物,数额较大,还构成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刑事法律事务二部主任隗卓然进一步指出。

套路深、话术多

“免费”背后是捆绑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平板学习机消费骗局不仅在线上进行,在线下也十分猖獗。

不久前,重庆的王先生在某商场购物时被一“免费”的平板学习机吸引。据销售人员介绍,平板可以免费送,但是里面的学习资料是要付费的,平板中包含小学到高中的课程,而且是名师讲课。“只要两千多就可以换来孩子的好成绩,平均算下来每天只要几毛钱,特别值!”

在销售人员的花式推销下,王先生当场购买了标价为2799元的学习课程。然而,其家人在使用后察觉到了异样,这台平板电脑不仅运行速度非常慢,所谓的学习资料也根本不值这个价。幸而王先生及时返回找到该推销人员,经过一番交涉,最终完成了退货。

图源:网络

记者搜索发现,这类以免费送学习机、学习平板为幌子,捆绑销售高价课程的诱骗式消费不在少数,仅黑猫投诉关于“学习机骗局”的投诉就高达380余条,其中大部分都是采用上述套路。

图源:黑猫投诉

图源:网络

而媒体对此类现象的关注和曝光也一直在持续。2021年,据新华社报道,暑假期间,有不法分子以免费赠送为名,采取电话邀约、“借”店活动、假冒身份、诱骗付费等手段,诱骗家长出高价购买质量差、错漏多的平板学习机。“中招”家长来自于在广东佛山、贵州遵义、浙江乐清等多地。

2023年,中国消费者报发文提醒“警惕买学习资料赠平板电脑学习机的骗局”。文章称其为新型消费骗局。商家的套路可以解析为,以“免费赠送”平板电脑为噱头,鼓吹配套学习资料的质量与教育竞争压力,令家长在望子成龙的焦虑期盼情绪中盲目付款。而实际上,赠送的平板学习机存在质量差、学习资料不配套等问题,售后也常常不能保证。

隗卓然指出,这类消费陷阱一般是虚构聊天记录展示出单量,利用消费者急迫、从众的心理和信息差来催促消费者下单,比如销售人员提供客户孩子学习成绩提升的各种截图信息再结合“订购一套知学通教材,孩子学习生涯所有的课外辅导资料都不用买”的“一劳永逸”型话术,令家长们冲动付款。

专家呼吁:

击碎骗局需要各方努力

要避免这类骗局,徐海燕建议,从消费者角度看,可以对经营者做一些基本的调查,例如,企业的工商注册登记号、注册地址、企业信誉等信息,另外,在网购或购买长期服务时,不要一次性付清全款,可以约定经验收合格后或在接收服务一定时间后付清尾款。从监管者角度看,需建立失信企业及失信法定代表人的信息查询网,提高失信企业的失信成本,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同时拓宽畅通消费者的维权渠道,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收益。

朱奇敏则表示,应对“商家跑路”“玩失踪”这类情况,可以考虑集体维权。“单打独斗”的消费者存在取证难度大、缺乏专业支持等问题。相比之下,由消费者组织支持消费者集体维权具有更大的威慑力。据了解,近年来,各地消协组织针对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预付式消费行业“跑路”问题,加强与司法机关沟通协作,先后支持消费者提起多次集体诉讼并最终胜诉。

“此外,消费者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涉及众多消费者的,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隗卓然说。

编辑:李兆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