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杭州亚运会幕后的法律人

2023-10-07 15:23:5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分享:
-标准+

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离不开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背后,亦有法律人的默默付出,他们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严谨的履职精神,为赛事成功举办贡献出法律力量。

《法治周末》记者 郑超

亚运会,来了。

9月23日晚,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以下简称杭州亚运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开幕。

这场盛会开幕式前一天深夜,在位于上城区富春路150号的杭州亚运会组委会(以下简称亚组委)办公楼内,仍有许多伏案工作的身影。

当天晚上11点,亚组委法律事务部(以下简称法务部)工作人员鲍淑丹关上电脑,简单地整理了办公桌,准备赶最后一班地铁回家。走出办公楼,她不忘在倒计时牌前拍照留念。

“9月以来特别忙,几乎每天都是这个时间下班。”鲍淑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最近多个夜晚,她与同事穿着亚运工服进入地铁,地铁工作人员和乘客看到这些“为亚运会加班加点的人”,会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

“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她笑着说。

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离不开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背后,亦有法律人的默默付出,他们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严谨的履职精神,为赛事成功举办贡献出法律力量。

开幕式这天,是鲍淑丹作为法律工作者在亚组委工作的第1132天。与大赛背后的许多法律人一样,杭州亚运会顺利、圆满地举办,是她心中的期盼。

最早一批加入亚组委的法律人

进入9月,杭州亚运会热度大增,各项筹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法务部与亚组委其他部门一样,进入了新一轮繁忙期。

在从早忙到晚,“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的法律人中,有九三学社杭州市社科支社主委、亚组委法律事务部处长张海平的身影。

作为最早一批加入亚组委的法律人,张海平见证了亚运会从开始筹办到经历延期,然后再次筹备,直至进入冲刺阶段最后成功开幕的全过程。

这并非张海平首次参与大型体育赛事。

2014年,在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的申办工作中,张海平凭借流利的英语口语、扎实的法律功底,出色完成了杭州作为主办城市的合同谈判工作。她还担任申办的主陈述人,为顺利申办作出积极的贡献。

张海平记得很清楚:2017年2月,她被调到刚成立不久的亚组委,在办公室负责法律事务工作。

最初,亚组委机构设置原本为“一办十九部”:办公室、杭外工作部、竞赛部、宣传部、外联部、财务部、组织和人力资源部等,并没有独立的法务部。

随着筹备事项的推进,法律工作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增加法律帮手、成立法务部,迫在眉睫。

“亚组委组织规章制度的设置,招标公告的评审、登记、注册,亚运会会徽专利注册、登记、知识产权保护,各部门与市场发生的行为等,法务都必须跟上。”张海平介绍。

实际上,法务部正式作为亚组委独立部门开始运转是在2019年,张海平回忆道。

几年间,法务部人员几经更迭。人员构成中,有从政府部门专门选派的法律公职人员,也有从各大律师事务所中选调来的律师,还有社会招聘的多名全职法律人。如今,该部门共有工作人员26人。

值得一提的是,律师事务所作为赞助商进入到大型国体赛事,在国内尚属首次。这是本届亚组委法务部在人员架构模式上的一次创新。

杭州亚运会筹办至今,亚组委法律事务部的官方赞助律师事务所律师、挂职律师等多次参加涉及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以下简称亚奥理事会)、亚残奥委会相关工作会议,就赛事合同的相关细节问题、市场开发、服务协议等事项进行谈判,提供法律意见。他们参与了亚运会、亚残运会各类重大项目谈判,跟进开(闭)幕式、票务、市场开发赞助、特许经营、捐赠等数百个项目,审核各类合同及法律文件超过4000份。

工作中,张海平有把当天要做的事情记到本子上的习惯。最忙的时候,她发现,“要处理的事情太多,记都记不过来了”。

9月21日,距离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还有两天。这天,与平时一样,张海平的工作时间被各种大小事务填满。

比如,有赞助企业发现某非赞助企业在搞同类营销,认为权益受损前来投诉;一家企业想把亚运歌曲放到卫星上使用,询问法务部能否授权;在一份已经签字的采购合同中,有验收条款写错了,可能影响招标结果,需要及时处理;下午,受邀去浙江大学参加与数字法治相关的座谈。此外,还有很多的管理和衔接工作。

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张海平语速很快。对话不时被她的手机来电打断。这还不是最忙的时候,她说,去年因亚运会延期,相应地,相关法律文件都面临修改。那段时间,法务部进入快速响应的战时状态,自己每天忙得简直“头都要炸了”。

合同审查和知识产权保护是亚组委法务部的两大核心业务。

如果说亚组委工作节奏快,法务部门的工作节奏则更快。整个亚组委所有部门的活动,都要以合同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相关信息最后都会汇集到法务部。

有时候,光是审合同,张海平一天就要看七八份。有些重要合同还需要从头到尾地跟进,比如涉及与亚奥理事会谈判的合同,或者跟境外公司的英文合同,可能持续上几个月。

延期导致“几千份合同重新捋一遍”

已来法务部近3年的律师吕晓锋是法务部合同审核组的主力之一。确保合同条款符合亚组委的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是他的工作内容。

开(闭)幕式的演出执行合同、火炬传递合同、涉及反兴奋剂的项目合同等重要项目合同,都由吕晓锋负责。

法务部出具的大部分合同均采用此前针对各种场景预先定制的合同模板。但对一些合同的主要条款,比如服务内容、采购内容、价款等,需要重新进行编制。

亚运会官宣延期的时候,也是吕晓锋工作量最大的时候。几千份合同有待调整,也意味着要重新就条款约定和企业谈判。

“有大量合同要调整。”张海平补充说,亚运会延期过程中,有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生了变化,可能要终止合同;亚组委的一些需求也要做一定调整,因此,几千份合同都要重新捋一遍,包括风险排查、根据不同情况重新制定方案、签补充协议、应对个案等。

吕晓锋认为,作为参与合同谈判的法律人,要具有一定前瞻性,前期对项目多做一些分析研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场景多作预估判断,之后就更容易作出明确的约定。

反复与企业沟通,确定合同内容,对于有经验的法律人吕晓锋已不是难事。重要合同的改动常常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连日开会进行研究讨论是他的工作常态。

平时里,吕晓锋有跑步运动的习惯。此前,他一年里要跑上十几次马拉松比赛。也因此,他对亚运会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跑步也是吕晓锋调整紧张工作状态的方法。不过,最近事情太多了,跑步暂停了,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每天与合同打交道,吕晓锋对合同文字尤为敏感。“一字之差,意思可能会相差很多,用文字进行准确描述,在合同条款中显得尤为重要。”

他举例说,在一份车辆租赁合同中,对结算方法的约定如写为“按实结算”,就不准确。“是按照车一天跑的趟数来结算,还是24小时内无论跑多少趟,只支付一天的租赁费?不写清楚,最后将导致无法结算”。

“不能急。”吕晓锋总结说,工作量再大,身为法律人,也要心态平和,不急不躁,同时还得认真负责。

曾有其他部门的同事,因为吕晓锋太“较真儿”,认为他“没事找事”跑来与自己理论。吕晓锋就争议条款向对方解释出三层意思,问道:“你们是哪种意思?我们要把这个写清楚。”对方这才表示理解。

“我们的眼睛就是尺”

本届亚运会吉祥物合名“江南忆”,出自白居易的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而“宸宸”“琮琮”“莲莲”的名字,则分别代表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和西湖,寓意山峦起伏、湖水涟漪的杭州,不仅有秀美的湖光山色,有“融通天地,和谐万物”的人文底蕴,更有发达的互联网科技。

鲍淑丹对于“宸宸”“琮琮”“莲莲”再熟悉不过。即便是每天与它们见面,她还是觉得这些吉祥物“越看越可爱”。

事实上,法务部的每位法律人对于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过的一系列名称和图标,如亚运吉祥物、“杭州亚运会”五个字等能够代表赛事的标识早已过目不忘。几乎一眼,他们就能辨认出使用者有没有经过授权,其使用方式是否规范。

鲍淑丹笑称,“时间长了,我们的眼睛就像是一把尺”。她介绍道,杭州亚运色彩系统包括“虹韵紫”“水光蓝”“湖山绿”“月桂黄”“映日红”和“水墨白”六个主题色系,以“淡妆浓抹”的色彩描绘诗意杭州。

“其中,‘虹韵紫’是用得最多的,我们对这种颜色特别敏感。一看到类似颜色,心里马上就知道肯定跟亚运相关,会条件反射一样,立刻用眼睛进行判断。”鲍淑丹说。

随着亚运会的临近,打到鲍淑丹办公桌的咨询电话愈发频繁。“亚运热度上来了,想要申请授权的人也多了”。

在法务部,鲍淑丹主要负责亚运标志的非商业性使用申请。她所在的知识产权组成员都是“90后”,这些年轻的法律人大多具有留学背景,能熟练用双语与外界对接。

随着杭州亚运会的到来,“琮琮”“宸宸”“莲莲”的身影在杭州街头随处可见。

鲍淑丹发现,部分公众对亚运标识存有误解:一些人觉得只要不是出于“赚钱”目的,或者说出于营造亚运氛围,就可以随便使用。

而亚奥理事会才是杭州亚运会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杭州亚组委在杭州亚运会赛事结束前代表亚奥理事会持有、管理杭州亚运会的知识产权,赛后要将所有知识产权移交亚奥理事会。非经杭州亚组委授权或者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杭州亚运会知识产权。

鲍淑丹解释,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规范使用,没有统一授权管理会造成乱用。比如,可能弄错吉祥物的颜色,或者写错吉祥物的名字。

鲍淑丹举例说,“宸宸”头饰上的3朵浪花代表着钱塘潮涌,3朵浪花大小不一。如果将其画成3个角,或者3个一样大的点,就是不规范的。

不规范的标识一旦流传开之后,对亚运形象宣传就起到负面作用。“我们在给使用者进行授权时,同时会给他讲解这个标识背后的含义和逻辑,这也是个普法的过程。”鲍淑丹说。

“方方面面都有法律人的参与和付出”

在亚运会组委会,与竞赛部、宣传部这些冲在前面的核心部门不同,法务部始终在幕后,法律人的工作亦不常被外界所见。

张海平说,大家都知道亚组委每个部门都很忙,而我们部门忙得“四脚朝天”的时候,往往别人并不知道我们在忙,更不了解我们在忙什么。“我们做的事情往往不会立竿见影看到效果,工作成果更不会直观展现在大众面前,但亚运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法律人的参与和付出。”她说。

疲惫时,鲍淑丹组里的年轻人每天都要喝几杯咖啡。在“70后”“80后”的法律人桌上,则悄然出现了浓茶和中药补品。

面对采访,这些杭州亚运会背后的法律人不太愿意把“情怀”二字挂在嘴边。更多时候,他们习惯了时刻保持清醒与冷静,做到“把话讲清楚,让人听明白”。

吕晓锋回忆,有一天去参加开幕式彩排时,他恰好坐在在国旗后面的区域。那天下起了雨,当升旗手做出甩旗动作,很多雨滴瞬间飘了起来,像是在国旗上跳起了舞……就在那一刻,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编辑:李兆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