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破解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与社区服务“不适老”矛盾:

让“软环境”硬起来加快形成政策供给合力

——访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律师协会监事长彭静

2022-05-16 14:56:08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 -标准+

人民政协报记者 徐艳红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的明确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

76岁的陈老太太的老伴一年多前去世了,他们有4个孩子,除一个孩子在身边工作外,其余3人均在外地工作。陈老太年轻时因劳累过度,留下了腰疼的老毛病,提点重物,弯腰做活,都可能导致腰病犯了。2021年春节后,她腰病加重,医生诊断为腰椎滑脱,必须卧床静养两个月。外地工作的孩子轮流请假回来照顾了几天后也都犯了难:他们都还在工作,请假时间有限。按照医生的嘱咐,老人静养过程中,也要尽可能每天下地活动活动。老太太住在一学校住宅楼的三楼,没有电梯,陈老太即使能坐轮椅也无法下楼。家属院虽有社区一说,但社区里既没有卫生服务中心,也没有食堂,更没有护理人员。按医生说法,静养两个月后,老人基本生活是能够自理的。这样一来,孩子们就陷入两难境地,剩下一个多月仍需卧床休养,老人的生活如何安排?不请保姆吧,老人无人照顾;请保姆吧,两个月的短期保姆不好找人。陈老太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想点个外卖都无法实现。

社区作为老龄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依托,当下面临着“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社区)服务供给“不适老”之间的矛盾。陈老太的情况正是如此。如何化解这一矛盾,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律师协会监事长彭静。

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的软件方面还有待提高

彭静一直很关注社区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她提交了《关于建立适老性评估标准、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的提案》。彭静表示,我国“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最终要落脚于社区,形成的“物质保障、社会支持、文化塑造”也需要在社区集中体现,但现实是,老年人面临的各种问题在大多数社区中还不能得以解决。比如,彭静举例说,大多数“空巢老人”“居家留守老人”都存在“吃饭难、洗澡难、用智能手机难”等实际困难,需要社区层面的整体性支撑,如果这“三难”既无法通过家庭得到解决,又没有相应的市场化服务供给的话,就需要社区层面的就近公共服务、社区服务予以支撑。

彭静表示,在调研中,她了解到,对于社区的老年友好程度评估中更多的是围绕居家环境、小区环境、公共空间环境等“硬件层面”,而对于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的软件方面还有待提高。目前以“适老化改造”为主的政策取向,侧重对物质环境、物理空间的“有形改造”,对“社会支持、人文关怀、文化营造”等软环境涉及较少,她认为这方面也要引起重视,需要形成合力。

此外,彭静认为,作为老龄社会治理的基本支撑,目前缺乏基于社区层面的养老服务能力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这尤其不利于社区形成整体性的工作合力。

加快形成政策供给合力,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综合能力

彭静表示,老年人居住的小区多是老破旧,这既包括物理层面的建筑“老化”,也暗含着社会关系、社会资本、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弱化”。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的住宅适老化改造、移动互联网工具适老化标准,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尚未形成适合中国城市社区特点的适老性评估体系,她认为需要形成从个体设施到关注社区整体、从关注建设到关注生活使用、从“自上而下配置”到“自下而上传导”等的新认知。也就是说,可以在已有的空间改造标准基础上,形成围绕社区角度的适老化综合性评价标准。为此,彭静建议,在社区适老性标准设计和发布中,充分吸纳包括民政部、住建部、卫健委、全国老龄办、中国残联等在内的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在已有的“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基础上开展“社区适老性提升工程”。

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不只是家庭的照顾责任,社区服务、社区机构照顾、社区志愿者等一起构成了社会支持网络。彭静表示,调研过程中,她发现,不少独居老人身体尚好,但孩子或者在国外,或在其他城市生活,或工作太忙回家次数有限,老人们的情感得不到慰藉也是一大问题。有些诈骗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向这些老人打情感牌,在跟老人嘘寒问暖中向老人推销高额的保健品。而有的老人甚至明知销售人员的这些套路,宁愿花钱买精神慰藉。为此,彭静表示,要重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塑造,这样,有助于在社区范围内提供以精神慰藉为特色的养老关怀,从而全方面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文化娱乐需求、尊重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社区层面可促成老年人的家庭支持,通过电话通知、提醒家属探望老人,让老人与家人沟通,子女能嘘寒问暖;从社区层面还可整合志愿者资源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建议与志愿服务机构建立长效沟通与服务机制,鼓励社会志愿者在社区奉献爱心,增加老年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延缓其社会化退化的程度,提高其生活品质。

彭静表示,可将新时代孝亲敬老文化建设的重点落实到社区层面。加强社区层面的孝亲敬老文化实践,合理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孝亲敬老理念,在社区规约、村规民约、社区教育将孝亲敬老文化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开展“敬老养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和“好家风好家训”宣传展示活动。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增强不同代际间的文化融合和社会认同。

编辑:莫亚奇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