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互联网法治频道>>要闻>>
数字赋能文化产业成优质供给新引擎
在严守安全底线前提下留足发展空间
发布时间:2020-12-04 14:45 星期五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核心阅读


对数字文化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包容审慎、鼓励创新,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留足发展空间。完善严重失信名单管理制度,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数字文化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评价、权益分配和维护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价值实现。支持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创新发展。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受益于数字赋能,我国文化产业的“蛋糕”正越做越大。


近日,有关数字文化产业的新政出台,更是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装上“加速器”。这一新政即《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推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消费升级。


《意见》强调,对数字文化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包容审慎、鼓励创新,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留足发展空间。


扶持政策密集出台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近年来,涉及数字文化产业的政策文件频频出台。仅就2020年而言,国务院办公厅、发展改革委等先后印发的《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等文件,在着力培育新业态新消费新模式,引导产业复苏和创新发展中,为数字文化产业均留有“一席之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而此次出台《意见》的文化和旅游部,也并非第一次聚焦数字文化产业,早在2017年,原文化部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文件出台后,“业界反响热烈,在全社会形成了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和促进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说。


驱动经济促进就业


为何作为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的数字文化产业如此受到重视?其对经济发展、对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对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对就业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近日发布的《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0)》(以下简称《文化科技报告》)显示,随着5G商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基建”的布局和完善,新一轮的技术爆发将加速向文化产业渗透。在国内大循环中,科技力量促进文化产业链加速循环,同时,文化内循环的加速对推动实体经济内循环起到提质、升级、增效的驱动作用。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建华认为,要通过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将新的文化产业发展业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经济发展能够提供更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晓东看来,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可能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这不仅能够显著地提升我国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会对我国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


数字文化产业对于就业的促进作用也值得重视。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数字文化产业就业报告(2020)》通过对数字文化产业中四个典型领域——游戏、电竞、直播和网络文学的调研估算,发现在这些领域总体就业人数约3000万人,其中仅全职就业就约有1145万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说,游戏、电竞、直播和网络文学等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对促进就业意义重大。从广度上来看,数字文化产业对人才需求是全方位的,几乎所有对该行业感兴趣的劳动力都可成为从业者。从深度上来看,数字文化产业又是一个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的行业,尤其是研发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中国实现产业转型,缓解劳动力市场中人才技能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


内容为王质量为先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势态良好。


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文化产业以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数字技术协同推进、融合发展,新型业态蓬勃兴起,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文化产业成为优化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文化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抗击疫情中形成的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29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动力强劲,活力满满,潜力十足。


目前我国网民规模9.4亿,互联网普及率67%,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数字文化产品具有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符合年轻消费者消费习惯,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以及网民付费习惯的养成,数字文化产品的消费潜力和市场价值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同时,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也还面临数字化水平不高、供给结构质量有待优化、新型业态培育不够、线上消费仍需培养巩固、数字化治理能力不足等新问题。”这位负责人说。


《意见》正是在此背景下出台。据上述负责人介绍,《意见》的主要特点体现在:突出对“十四五”时期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充分体现“十四五”时期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新要求,并从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产业生态、促进消费、企业发展和集群建设等角度,明确到2025年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体现文化和旅游部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预期管理,调动业界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突出方向和内容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数字文化产业受众多、传播快、影响大,把握数字文化内容属性,坚持内容为王、质量为先,以优秀的数字文化产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引领社会风尚。


包容审慎鼓励创新


《意见》还突出了培育壮大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文化和旅游部“狠抓线上”,数字文化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用丰富优质的线上内容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抗击疫情中形成的云演艺、云展览、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和活力,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例如,在今年疫情期间,游戏行业成为文化出海排头兵。《文化科技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国内游戏行业实现营收和企业数量双双逆势增长,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营收达75.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3.62亿元),同比增长36.32%,新增游戏企业超过2.2万家。


“一机游”作为全域旅游的数字化样本,实现了多方共赢、生态共建。继“一部手机游云南”投入实践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各地纷纷兴起“一机游”平台建设热潮。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意见》明确,引导推动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强调优化市场环境。对数字文化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包容审慎、鼓励创新,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留足发展空间。完善严重失信名单管理制度,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数字文化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评价、权益分配和维护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价值实现。支持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