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区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紧扣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将法治建设贯穿工业经济发展全链条。通过政法机关“筑屏障”、职能部门“优服务”、政企协同“聚合力”,构建起“护企、惠企、兴企”的法治生态闭环,推动法治环境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2024年,全区4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位列城区第一;企业问题诉求办结率、政务服务好评率均达100%。
维护企业权益 稳定市场秩序
东风区委、区政府始终秉持“法治护航促发展、服务企业零距离”理念,为企业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东风区始终以市场秩序“守护者”的姿态主动作为,将维护公平竞争作为法治护航的首要任务。东风公安分局对涉企犯罪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聚焦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侵害企业权益的经济犯罪,以及破坏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建立“快立、快侦、快破、快挽损”工作机制。区法院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推行“四优先”办理模式,在某药厂与医药公司130万元买卖合同纠纷案中,从立案到诉前保全仅用24小时,调解后企业迅速回笼资金,避免了生产停滞。
除了“事后惩处”,在企业安全风险防范方面,东风区坚持“防患于未然”,推动法治护航从“事后维权”向“事前预防”延伸。东风公安分局科学布建街面警务站、治安岗亭和巡逻路线,最大限度将警力部署在企业园区周边;大力推进智慧安防建设,指导重点企业、工业园区完善内部技防设施,并与公安“天网”工程互联互通,辖区企业的周边刑事、治安警情连续下降,企业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协同联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对于企业普遍关注的政务服务效率和精准帮扶,东风区坚持“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推动服务触角从“窗口”向“一线”延伸。具体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一是以政务服务“加速度”让企业“少跑腿”。区政务服务中心76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企业开办全流程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1小时内;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如“开办餐饮店”从3个环节精简为1个,前置材料从20份压减至9份,跑动次数从5次减少至1次。
二是以纾困解难“精准度”让企业“有依靠”。建立“三级包联”机制(21名区级领导包联122家企业、166名区直干部包联248家企业、44名乡镇干部包联207家企业),将297项企业诉求纳入“清单化管理、销号式办结”,办结率100%。
三是以法治服务“覆盖度”让企业“更安心”。区法院联合司法局、工商联组建“法律服务专班”,深入工业园区开展“法治体检”,提供合同审查等建议,处理风险合同700余份;区检察院建立“检察官联系企业”制度,与100家企业常态化联系,曾帮助某物业公司解决6年物业费拖欠难题,通过制发支持起诉书并与法院协同,促成双方和解,让企业重获运营资金。
在跨部门联动方面,东风区始终坚持“一盘棋”思想,打破部门壁垒,形成“1+1>2”的协同效应。由区营商局牵头,整合市场监管、人社、司法等7个涉企部门资源,建立“企业服务中心”,制定《涉企问题高效闭环处置机制实施方案》等文件,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全要素保障”,提供政策、法律等60项增值化服务,累计解答企业咨询56件,通过政商沙龙等渠道受理诉求24件,办结率100%。
同时,通过强化数字赋能,释放“变革效应”,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推动法治服务向“云端”延伸。区法院推广“龙法和”云法庭解纷小程序,为12家企业开通专属解纷码,法官通过远程视频调解涉企纠纷20次,3天内办结某铝塑门窗公司与市政工程公司拖欠工程款案。区营商局依托“佳数达”平台打通多部门数据端口,实现企业资质等审批要件“在线核验”,“生鲜乳准运证明核发”等事项入选全国政务服务创新案例。东风公安分局运用视频实战平台、大数据警务云等系统精准打击涉企犯罪,今年初某供电局仓库电缆被盗案中,通过平台分析3天锁定嫌疑人,为企业及时止损。
聚焦企业发展痛点推出系列举措
东风区法院深化“执破融合”机制,针对中小微企业“重生难”问题建立快速挽救机制,助力有价值企业保存核心资产;区营商局创新“并联+串联”工作法,举办3场人才培训覆盖150余人次,实现企业与人才“精准对接”,通过“专项行动”集群注册模式培育12家新企业,“代位注销”机制让80户“僵尸企业”有序退出,“3+X>5”新型服务体系从开发、外贸、金融等方面赋能企业;区发改局联合多部门推动企业“小升规”。
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提升“约束效应”,以信用建设为抓手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在区政务服务中心电子屏滚动播放“信易贷”宣传视频,今年以来24家企业通过平台获得融资支持;区营商局联合区税务局拓展“信易+”应用场景,推出“信易+政务服务”等便利服务,组织“诚信七进”宣传活动38次,在“信用中国”等平台发布信用信息25篇;区法院将涉企案件执行信息纳入信用体系,3家失信企业在“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约束下主动履行还款义务,形成“信用管终身”的良好氛围。
东风区委书记张义利表示,我们将从三方面持续深化法治建设与工业经济协同发展。一是以更实举措优化法治环境,坚持刚性约束与柔性执法并重;二是以更优服务激发企业活力,巩固“三级包联”“法治体检”等机制;三是以更强保障护航工业发展,完善信用体系与数字赋能,努力实现“工业强区”与“法治护航”的双向奔赴。(李晨 孟庭德)
编审:王婧
责编:惠宁宁
校对:张波 张雪慧
编辑: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