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精细“绣花”, 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

2025-09-15 15:29:45 来源:贵州日报 -标准+

8月31日晚上7点,贵阳市南明区青云路烟火气正浓。酸汤鱼摊主陈明丽一边整理着调料罐,一边引导顾客扫码下单。她动作熟练轻快,摊位旁的通道始终保持着畅通。“原以为网红美食街会拥挤杂乱,没想到地上连片纸屑都难找。”西安游客李先生感慨。

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流动摊贩扎堆、油污遍地的“治理难题区”。变化的背后,是南明区探索城市治理新模式的缩影。

作为贵阳市中心城区之一,南明区文明办统筹协调多个职能部门,通过专项工作机制构建“常态自查+双线督导”体系,组建区直部门、乡(街道)自查队伍,以优美环境建设、优良秩序维护、优质服务供给、文明行为培育四个维度破题,进一步激活城市治理“末梢循环”。

在花果园社区,接送孩子的家长不再为抢车位焦头烂额。网格员林勇拿着平板电脑巡查时,总会停下来教居民使用智慧停车系统。“输入目的地就能看到实时车位,以前绕三圈找不到停车位的情况再也没有了。”居民张伟指着手机上的绿色引导线说。

南明区在花果园区域以数据共享、资源整合为原则创新打造智慧停车引导系统,对该区域48个停车场进行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改造,完成6.9万个车位的静态信息治理,并通过物联网传感技术实现动态数据实时采集,包括在库车辆、空位数量等,构建起覆盖10平方公里区域的“一网统管”停车数据库,有效破解该区域“停车难、出行堵”的难题。

老旧小区改造以“新”换“心”。经改造后的遵义路街道文化小区,退休教师王浩每天傍晚都会在新建的健身区锻炼。现在,他仍记得去年坝坝会上居民们争相发言的场景。“那天大家提了27条改造建议,没想到现在连路灯瓦数都是按我们要求调整的。”王浩说。

淡黄色外墙、整齐的充电桩、智能垃圾分类站,这个30年的老社区变了模样。由居民推选产生的楼栋长老周说:“改造后,连流浪猫投喂点都是居民自发管理的。”

截至目前,南明区共改造62个老旧小区,涉及户数59390余户,改造面积424.83万平方米,改造楼栋数1210余栋,小区环境从原来的堵、漏、乱转变为现在的洁、净、美。

夜幕降临,路边音乐会开场。抱着吉他的大学生、即兴加入的游客、推着婴儿车的宝妈,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围成文明观演的同心圆。“既保留了街头艺术的随性,又守住了公共秩序。”组织者黄老师说。这样的文明场景浸润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公交站旁,牵着狗绳遛弯的居民自觉清理宠物粪便;社区菜场的摊位下放着可回收物收纳筐;背街小巷的墙绘讲述着志愿者整理出的老城故事。

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建,城市的变化藏在鲜活的日常场景里,融入润物无声的温暖细节之中。(记者 何欣)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