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黎明(左)走访中。资料照片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凝新第四党支部书记万黎明,是一名去年上任的街区书记,也是一名街道城管干部。
去年6月,江苏路街道成为上海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的首批试点街道之一。基于辖区内4个网格,江苏路街道设立了4个凝新党支部,覆盖全部13个居民区、沿街商铺、弄堂小店等“小个专”群体,并根据街区的商户特点及人员结构,选派职能部门专业干部、商户党员主理人等担任街区书记。
万黎明所在的第四网格,涵盖3个居民区、221家单位企业和171家沿街商户。仅今年,万黎明就已经走访这些新兴领域群体11轮次,解答政策类和咨询类问题超200个,收集的126个问题目前已全部解决或落实处理。这些商户几乎都能对她敞开心扉,主动吐露经营上的困惑与烦恼。
敞开心扉
担任街道城管文职干部的万黎明,对第四网格的商户及其经营类别都有大致的了解。然而,要与原先只出现在纸面上的商户们打照面,开局并不容易。
她在走访中发现了规律。新兴领域“小个专”群体主要有三类人群:店主、店长和店员。“店主经常不在店内,但大事决策还得问店主;店长工作时间基本在店里;店员们则是三班倒,早中晚都能看到不同的店员。”
洞悉了人群结构,接下来则是如何与他们“打成一片”。
“还是得真心换真心。”万黎明采取了一个看似有些“笨”的办法,在宣化路上默默吃了一个月的早午晚三餐。哪家肉汤圆香、哪家包子的面发得好她都知道,甚至连剪发、买水果等生活服务也都在街区商户里完成。
用餐时,万黎明也顺势“亮身份”。一些商户开始对她的“双重身份”感兴趣,并主动吐露日常经营中的烦恼。
与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打交道时,万黎明摸索出3个容易让骑手们打开话匣子的点位:骑手错峰用餐的饭店、社区食堂,一般下午1时30分至2时30分是他们的饭点;快递集中分拨点,站点经理长期驻扎;电瓶车充电或修理点位,此时骑手们大多没有接单,有时间和耐心深聊,也不影响送件。
正是通过万黎明的“三顿饭”、梳理出的“三类人”和靠脚力摸索出的“三个点位”,她成为串联所有问题解决路径的“超级链接者”,成为街区商户们的一把“万能钥匙”。
身份叠加
“万向工作法”就此诞生——“向上”链接资源,“向下”扎根基层为民服务,“向左、向右”通过多元共治激发动能。一年来,万黎明带领街区党支部解决了商户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党建引领的网格高效能治理。
从城管干部到街区书记,万黎明要作出多方面的调整。她在走访调研的细节上做改变,譬如出门带上两叠不同的街区联系卡,一张普通版交给老板,一张粘在门店墙上或是收款码旁,商户、顾客遇到问题都能第一时间联系她。
更大的考验,是如何平衡城管干部的专业职责和街区书记的亲和力。
设置外摆位,是街区治理中难度不大但却较容易产生商居矛盾的一类事项。在去年新落成的新象限·武夷园区,一楼沿武夷路的几家餐饮商户都有开设外摆位经营的诉求。“园区和商户一开始都不清楚申请流程,万书记得知我们的困扰,第一时间帮我们对接街道并做了指导。”新象限·武夷园区负责人王昊晟说。
“原来看到外摆位,就想商户是不是应该‘往里收’,观察有无违规经营;现在更多的是想帮助商户如何把外摆位规范、顺畅地摆出来。”万黎明说,从“管起来”到“摆出来”,街区书记的职责使命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街区党支部的工作运转起来后,大家都叫我‘万书记’或者‘小万’,城管部门和商户之间不再是‘猫鼠游戏’,而是开诚布公的朋友、协同者。”
步履不停
近年来伴随新就业群体规模的扩大,如何把街区中散落的党员力量、群众力量凝聚起来,需要兼具专业度又能跟“小个专”群体打成一片的同龄人。
一个下午,记者跟随万黎明走访了愚园路的几家商户,都是人气颇高的网红店。
在5月新开业的“慢闪店”大美术馆,店内售卖的近百种盲盒、摆件类产品都颇受欢迎。万黎明说,街区党支部在走访时,会特别关注商户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是否需要帮助——街区党建工作正向着更深、更专精的维度前行。
万黎明经常要面对突然出现的新业态,又要协调各类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她为小餐饮商户协调过餐厨垃圾清运回收,调解过油烟排放矛盾,也为三顿半这样的“大品牌”对接国家电网这样的“大单位”,调整品牌线下店门前的围栏与电线杆,优化商户的经营环境。
她希望与商户交流时能第一时间处在“同一频道”,真正“打成一片”。“我们想要做商户的眼睛,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再为他们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办好每一件最重要的小事。”(记者 舒抒)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