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贯通”城市生命线 “织牢”生活安全网

2024-01-29 15:32:13 来源:合肥日报 -标准+

从安全供水、供气、供暖,到城市排水去污、桥梁安全监管,这些事关城市生命线安全和万千百姓生活幸福感的建设,需要软硬件同步提升。去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项目进行了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公示,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上榜“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拟获奖名单”,成为全市唯一代表项目。

聚焦场景智慧监测

桥梁、燃气、供水等设施的监测数据实时更新,“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全市重要基础设施的隐患点一目了然……走进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数名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实时监控。

据了解,2016年合肥市成立国内首个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值班值守、风险报送、分析研判、技术支持、辅助决策等“全链条”预警处置机制的建立,为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主动式安全保障。

“以往仅仅依靠人工巡查,难以全面防控风险。”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依托监测中心,设备情况实时清晰可见,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平台可立即报警。

去年5月,通过监测值守,监测中心发现阜阳北路与泉河路交口多处流量、压力监测设备发现异常。分析研判后,监测中心确认为供水管道泄漏,并立即向合肥供水集团发布供水泄漏三级风险预警。接到预警,合肥市供水集团立即组织人员、机械进行开挖,并对破损管道进行封堵,维修工作于当天中午11时完成并解除预警。

地下空间,各种管线密如蛛网,交织层叠;地面空间,各类桥梁矗立空中,纷繁复杂。近年来,合肥以场景应用为依托,逐步建立起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构建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综合管廊、消防、水环境八大领域立体化监测网络,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搭建全生命周期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相关数据显示,系统运行以来,成功预警燃气管网泄漏等险情300余起、供水管网泄漏等险情160余起,为城市运行、百姓安全织牢织密安全网。

合肥打法加速推广

8.5万套各类传感设备,覆盖137座桥梁、7316公里管线……从“看不见”转向“看得见”,多年来,合肥市在网络空间搭建起一套城市生命线的系统。

网络构建离不开科技赋能。化解“看不见”的城市风险,合肥市以创新驱动为内核,2013年起,合肥市与清华大学共建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加速突破“精细前端感知、精准风险定位、预警协同联动”等关键技术,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0多项,同时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提供持续动力。

积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创新资源集聚,支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及产业发展,在此过程中,一条完善的城市安全产业链应运而生。

“构建以城市生命线集团公司为龙头引领、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为技术支撑、众多产业链企业协作共进,目前全产业链已集聚300多家重点企业,相关产业规模超500亿元。”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场景应用为依托、以智慧防控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市场运作为抓手,近十年的时间,合肥这一打法现已在国内60多个城市和十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推广。

“将城市生命线安全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将整座城市作为系统应用的‘实验场’,开展全域示范应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2015到2022年期间,先后实施城市生命线一期、二期,高风险区域燃气专项和县域城市生命线工程。”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合肥将在一、二期工程完成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城市生命线三期工程。同时,聚焦国家城市生命线安全保障重大需求,进一步强化开放合作,在技术攻关上寻求新突破。(记者 许露瑶)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