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南京:扮靓背街小巷 居民生活更幸福

2023-12-22 14:13:53 来源:中国建设报 -标准+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虽然“背”而“小”,却是普通百姓生活的空间场所,直接关系城市生活的宜居性、舒适性、便捷性。

今年以来,按照江苏省南京市委、市政府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工作要求,南京市城市管理局紧扣民生热点难点,着眼于城市环境和人居品质提升,坚持“一街一策”“一户一案”,突出“洁、净、平、亮、序”5个方面,持续推进200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着力打造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安全文明的背街小巷。

截至目前,南京市已完成200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任务,打造了36条精品特色街巷、5个美丽街区。

怎么整?坚持“一街一策”“一户一案”

小街巷,大民生。推进200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持续提升精细化建设管理水平,是南京市今年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重点任务之一。

如何让200条背街小巷“焕新归来”?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王竞宇介绍说,《2023年南京市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的目标、原则、范围、标准、内容和方法步骤,重点围绕深化“门前三包”、拆除违规户外广告、美化沿街围墙围挡、规范店招标牌、清洁建筑立面、优化景观亮化、整治占道经营、有序停车管理、做好环卫保洁、严控违法建设10个方面开展整治提升工作。

秦淮区蓝旗街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始终把设计作为街巷整治的重要举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坚持“一街一策”,针对不同街巷特点,设计制定街巷整治提升方案,还坚持“一户一案”,根据不同建筑风格、不同经营业态,个性化设计店招标牌。针对不同街巷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形成初步整治提升方案,采取上门听取意见、召开方案研讨会和居民议事会等途径,广泛征求居民和商户的意见建议,群策群力,共商共治,进一步优化整治方案,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怎么样?200条街巷焕新归来

“南京市背街小巷众多,通过区分精品街巷和普通管理类街巷、区分更新改造项目和管理类提升项目,灵活采取微改造、打造微景观和创新管理模式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推进,实施‘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微整治。”王竞宇说,通过特色化、精品化设计,南京市重点打造了玄武区香林寺路、秦淮区蓝旗街、建邺区凤栖路、鼓楼区金银街等36条精品特色街巷。注重放大精品街巷的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由点及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创建了江北新区牛牛街至芯味广场街区、鼓楼区水木秦淮街区、雨花台区乐乐街街区、江宁区“硅巷”街区、溧水区通济街街区5个美丽街区。

从北安门街走进香林广场,便见一片开阔的绿地。仔细看去,一块块石板上镌刻着香林寺的历史过往。从广场沿阶而下,沿着蜿蜒的步道一路向前,亦是满眼的青绿。一块古色古香的路牌上“解说”着绿茵步道的“前世今生”——香林寺沟两侧曾为低矮破旧的板房和破砖砌筑的建筑,无下水设施,生活污水全部直排下河,生活环境极差。改造后,香林寺沟两侧建成1.6千米滨水休闲步道,沿线景观丰富,供周边市民健身、休闲……

雨花台区乐乐街

“以往街巷整治,多为大投入的工程类建设,今年则是以‘微更新、微整治’为工作思路,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解决群众诉求为导向。结合市城管局街巷功能分类试点任务,我们提出了‘标准先行、分类整治’的工作思路,立足街巷实际功能,将全区街巷分为通行类、生活类、商业类、景区窗口类4大类,针对不同功能定位,制定相应整治标准和实施方案。今年香林寺路整治就是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南京市玄武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赵军介绍道,香林寺路因道路内的香林寺而得名,借香林寺沟片区整治契机,组织人员充分调研走访后,玄武区城市管理局将香林寺路归纳为景区窗口类背街小巷进行整治,结合街巷历史渊源和实际现状,总结提炼出“香”这一核心点,由此拓展出“3个香”的街巷整治思路。

其一,环境“香”。河道、道路沿线设置多样化绿岛,结合亭、廊、桥等微景观建设,营造鲜花常在、四季常青的街巷风貌,让整条路“香”起来。其二,河道“香”。以河道治理为重点,切实提升水体品质,让香林寺沟由“臭”变“香”。其三,生活“香”。精心打造的香林广场是一个集休闲健身、文化娱乐、双拥共建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让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香”起来。

此外,为破解街区快递、外卖车辆停放难、停放乱现象,南京市城市管理局重点围绕商圈、特色街区、交通枢纽、大型小区,以每季度不少于72处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配送车辆专用停车泊位设置工作。通过合理规划停车泊位、设置醒目颜色、配置引导标识、做好日常管理等手段,在方便快递、外卖配送的同时,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截至10月底,南京市已完成专用泊位设置187处,施划面积达8295.89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快递、外卖车辆停放秩序。

怎么管?“常态长效+融合管理”模式

近年来,南京市每年推动整治的背街小巷数量都以三位数计。如何让“焕新”的背街小巷“常新”?南京市城市管理局不断探索,打造常态长效的融合管理模式。据王竞宇介绍,按照通行类、生活类、商业类、景区窗口类4大类,全市2611条街巷被重新划分定位,制定了精细化管理标准,创新背街小巷管理制度。

鼓楼区金银街网红打卡墙

一方面,按照新颁布的《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分类签订市容环卫(门前三包)责任书、建立街巷管理自治联盟、实施“绿黄红”分级管理,引导商户、居民发挥主人翁意识,进行自治式管理。

另一方面,落实定人定岗,加强片区巡查,采取街道(镇)自查、区普查、市城管局抽查三级联动的方式,加大常态化巡查力度,建立问题菜单派发、问题整改反馈和跟踪销账机制,切实通过常态化、闭环式的巡查整改,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街巷环境。

“接下来,将结合城市更新,持续推进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深挖街巷的历史文化传承,坚持‘一街一策’,采取精雕细琢措施,优化沿街设施,打造更多精品特色街巷。注重整合片区资源,统筹设计一个片区内的街巷整治方案,由线及面,优化空间形态、完善便民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创建更多美丽街区。”王竞宇表示。

为每一条小巷注入内容和活力,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城市的繁华和便利,是城市治理的应有之义,也是城市治理的不懈追求。(宁城管)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