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从“千根线”到“一张网”

2023-12-13 14:17:57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
-标准+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社区工作模式,正逐步向“社区一张网,兜住千万家”发展过渡

通过一部手机,能解决社区多少问题?答案很难具体,但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社区干部的日常工作紧密依靠手机——

翻开手机通讯录,有谁的联系方式、叫得动谁,直接关系到他们处理民生事务的办事能力;打开各类社区管理App,集纳了多少信息,有多少快捷操作,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当然,用足线上资源,最终是为了回归线下。不少社区干部反映,手机里的“好友”类型、数量越多,社区活动的质量、丰富度往往也越高,进而影响社区的黏合度。

原先人们认知里“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社区工作模式,正逐步向“社区一张网,兜住千万家”发展过渡。

职能下沉,资源导入基层

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仁恒居民区,每年可以向上申请到6万余元的活动经费。

这笔钱不算多,有时要举办一些较大规模活动时会略显捉襟见肘,这时,社区干部便会打开手机通讯录,想办法向外“拉赞助”。“比如宁波银行就主动对接我们给予支持,毕竟他们也希望可以进小区挖掘优质客户资源。”仁恒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唐佳说。

仁恒滨江园位于陆家嘴金融城核心区域,是一个较高档的社区。出于对社区居民消费能力的认可,周边许多社会资源愿意链接、导入。

不过,这种资源对上海绝大多数社区来说,可遇不可求。社区干部都希望,除了给予经费之外,街道还能主动提供一些活动资源。

比如在陆家嘴街道,街道社区服务办每月会向辖区所有居民区配送活动。活动实行菜单制,有需要的社区就可以点单,街道送服务上门。唐佳说,这两年街道送到仁恒滨江园的活动里,中医义诊是最受欢迎的服务之一。“一个社区几乎不可能叫得动三甲医院的医生上门,但是有街道出马就不一样了。”

通过街道、镇一级的资源统筹下沉,社区可以做自己原来不敢想的事情。

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老年人口比例超过44%,呈现高度老龄化趋势。今年以来,街道通过开展“健康医家亲”项目,将仁济、九院、龙华、一妇婴、东方、浦南、洪山医院等医疗机构的重点科室资源送进社区,通过开展多时段、多科室、多项目的医疗服务,让超过1.2万人次的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医疗咨询服务。

自上而下要注入资源,自下而上也要叫得动人。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的海珀·日晖小区,一直有对面公园空地噪声扰民的问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丞俊牵头与南园公园管理方协商后,将空地划入改造和管理范畴,扰民问题大大减轻。

实际上随着职能部门下沉街道,城管、公安、房管等条线力量都在逐渐汇入社区的“朋友圈”。唐佳表示,“我们每月会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党总支牵头,街道职能部门参与。特别在业委会管理和指导上,房管条线专业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化解了如小区大门、保安亭改造和维修基金续筹等各类问题。”此外,居民区的联勤联动工作站,也在机制上通过居民区书记任站长,派出所民警、城管工作人员任副站长的方式,确保“事事有回应”。

上海还有不少街道考虑到居委会缺乏法律支撑,为每个社区配备相应法律顾问,以第三方签约形式固化顾问职责,确保服务到位,强化了基层的能力。

技术赋能,破解“能人治理”

过去,有一种说法叫“能人治理”。换句话说,有“能人”,这个社区就能管得好。但这让治理效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社区治理到底有没有可循的“道”和“术”?在近年来上海各个社区的实践中,记者看到一些新现象。

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依托“一网协同”数字工作台开发的“智慧报表”功能,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能人”角色。临汾路380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俞烨说:“以往要给90岁以上老人送免费牛奶,我们基本上每季度都要重新排摸一次。有了这个‘智慧报表’后,可以在手机上自定义查询条件,勾勾选选,九成报表只要一两分钟就能生成。”

数字化手段不仅帮助居委干部减少了部分流程性操作,还通过分析、比对发挥了“数字吹哨”的功能,提高了居委干部服务居民的效率。

“某号楼电梯下个月将到年检时间。”上周一早,闻喜路251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顾惠华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

闻喜路251弄居民区是“加梯大户”,目前加装了60多部电梯。“这些电梯每年都要进行年检,我们要尽到提醒职责。但说实话,那么多电梯,年检时间都不一样。如果不是街道开发的民情日志数据中心平台,把这些数据归纳在一起,而且提前一个月发短信通知,我们很容易疏漏。”

顾惠华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布置给网格员,各网格再通知提醒居民,高效稳妥。“真的感受到了‘电脑’对‘人脑’的补充作用。”

2022年,上海市首创实体化运作的社区治理学院在宝山区成立。一年间,宝山区已经构建了“区级旗舰店”“街镇连锁店”“居村便利店”三级治理赋能体系。如今,在宝山区许多居村书记的桌上摆着一本特殊的日历,名为“宝山区社区治理赋能日历”。

翻开日历,便能看见为居村干部精烹细饪的治理知识“营养配方”。新任居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等一系列课程,整合了25个委办局217个治理知识点,通过线上及线下授课,帮助社区干部提升治理水平。其中,沉浸式实训教室课程,是通过“模拟演练—专家指导—反复修正—形成案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将社区微更新、充电桩安装、业委会换届、电梯加装、小区停车改造等常见问题,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帮助学员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治理技能。罗店镇美罗书记工作室成员体验了“公开听证破解‘飞线充电’”实训课后感触很深。

“现实中会有多少争执与矛盾,实训课堂上就吵得有多激烈。指导老师会专门开设复盘环节,通过总结得失,实现再记忆、再深造、再提升。”宝欣苑三村党支部书记桂燕青说。

培养更多能人,的确是破解“能人治理”的有效思路,但换一个角度,如果可以为社区配备“标准化”能人,帮助解决一些居民普遍的诉求,也可以提高工作效能、服务水平,并且将社区干部从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去处理更复杂、个性化的事务。

资源集聚,从社区走向街区

在商品房小区,不少社区干部有个困惑:物业很专业,业委会很强,居委会似乎处于弱势,很难发挥作用。

仁恒滨江园真正捋顺三驾马车关系,起点源自一次处理公共收益问题的过程。20多年前,小区的售楼处保留了下来,租金作为小区的公共收益。不过,该房屋一直没有房产证等相关手续,在前几年一次更换租户的过程中,发现难以进行工商登记。居委会出面与街道进行协商,在政策允许前提下,为该场所申请到备案,居民得以留住了这一笔不菲的公共收益。

“从那以后我们深切感到,居委会最大的优势就是搭平台,引领三驾马车更好整合在一起、劲往一处使。”唐佳说。

三驾马车配合度越高,向心力越强,小区诸多事务的推进就越迅速。比如周家渡街道齐河第一居民区,通过每周一次物业联席会议、一次社工会议,把两个会上收集的议题交叉探讨,合力解决。“再加上业委会改选后,我们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并且为年轻的业委会成员专门创设了‘路上、线上、晚上’的工作机制,无事不扰、有事商量,日常通过手机联系。目前三驾马车运转得力。”

机制顺畅固然重要,可如果没有居民,乃至街区单位的共治合作,一个社区的资源库仍会十分有限。上海不少社区意识到这一问题,纷纷在辖区资源挖掘和统筹上发力,翻开通讯录,居民志愿者、辖区共建单位的联系方式越来越多,“朋友圈”也越来越大。

在普陀区品尊国际小区,时常有流浪狗出没,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安全。居民区党总支号召社区第二梯队志愿者参与,并依托“品尊源”党建联盟与街区企业、社区物业结对,组建了共21人的“黄金屋”流浪狗救助项目组。通过多方问需、线下意见交流,制定了解决方案:通过募捐,引进第三方机构对流浪狗进行收容。

这个实事串联起居民、共建单位、优质第三方企业等多元力量,开辟了社区治理流浪动物的新路径。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城市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俞祖成指出,这体现了“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目标。唯有想尽一切办法激活居民在基层治理中的责任担当和义务意识,才能实现基层治理成果的“人人共享”。(记者 杜晨薇 周楠 吴越 唐烨)


编辑:周洁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