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一个生命体,只有在新陈代谢中不断完成蜕变,才能延续历史文化记忆、拓宽充满活力的发展新空间、营造更加美丽更为便利的生活环境,从而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成为内江城市发展的“必修课”。
内江历史文化悠久,域内西汉置资中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1985年撤地建市。成渝之心的区位优势,让内江发展迅猛,而城市在更新迭代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从2021年城市体检报告中可以看出,内江在个别指标,例如道路交通、人均社区体育场面积、解决内涝问题等方面,依然存在短板。这次疫情防控,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老旧小区对社会治理带来的难度,尤其是那些没有物业、还在使用公共厕所的小区最让人“担心”,要做到“足不出户”十分困难。从现实角度讲,城市更新,内江正当其时。
从政策机遇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我国“十四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城市工作重点。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推动城市更新,优化提升城市新区,加强城市旧城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内江市委、市政府也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老城区改造新路子”纳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全市经济工作要点》。今年,内江又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我们要用好支持政策抓好试点工作,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进一步增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能力水平。
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需要“谋事为群众”“敢啃硬骨头”的担当和作为。在内江“十四五”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库,从玉带溪防洪排涝污水提升工程到东兴区龙凼街内涝治理,从河坝街老旧街区改造到圣水寺片区更新改造,从城区充电桩建设到城镇智慧停车场建设,不少工程历史问题遗留多、解决难度系数大,是实打实的“硬骨头”。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敢于动真碰硬、主动作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在落实责任和攻坚克难中展现担当意识、检验进取精神,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可持续的城市更新不仅是对物质设施和空间功能的整治、提升和优化,更是对城市治理的优化和创新。要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狠抓海绵城市建设和生态修复,不断提高公共医疗、体育运动、公共停车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建立内江城区城市信息模型,探索“自拆自建”等新的模式,推动一批具有标志性、示范性、引领性的城市有机更新示范工程,让城市更有“韧性”、更具“温度”。
同时,城市既需要“新的前行”,也需要“旧的怀念”,要禁止大拆大建。什么样的地方需要更新,什么样的地方不能更新,更新到什么程度?这些都需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仔细研究探讨。
心系人民福祉的民生工程,总能直抵人心。当前,广大市民对正在推进的圣水寺片区更新改造、“四方块”改造等项目充满期待,而随着城市更新的深入推进,必将迎来更多“惊喜”。
城市更新征途漫漫,内江发展未来可期。让我们共同期待内江在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中,永葆青春风采,焕发生机活力!(徐艳梅)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