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居住在杭州的丁先生回乍浦镇老家走亲,他惊喜地发现,这个小城镇的城乡环境保洁工作竟用上了机械化的清扫设备,还有洒水车来抑尘,分类垃圾箱分布在街道里弄,并专门建设了大件垃圾分拣中心,“山海驿·温暖嘉”公厕驿站更是干净整洁方便。无论是设施设备,还是环境卫生的清洁度,一点都不亚于大城市。
今年以来,乍浦镇以建设美丽港区、巩固国家级卫生镇为抓手,把创建省级文明镇作为环卫工作的重点,着力完善和深化环卫管理机制,提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水平,不断推进乍浦镇的环境卫生工作。
每天凌晨4时,乍浦环卫所的5台机械清扫车和2台洒水抑尘车就同时出发作业。“这几年,我们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包括机械化作业越来越好,除了机械清洗车和洒水抑尘车,还增添了扫地车9台,道路护栏机械化清洗车1台,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但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为实现全镇环卫保洁工作全覆盖打下了扎实基础。”乍浦镇环卫所所长吕建东说。
据介绍,乍浦镇环卫所的日常保洁工作基本覆盖了镇域内的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及17个开放式小区的楼面;每日完成机械化清扫约608公里,保洁覆盖率95%以上;洒水抑尘有效覆盖范围90%以上;道路护栏日均机械化清洗作业57公里。此外,该所还承担着2个生活垃圾中转站、5个农村垃圾中转站、1个大件垃圾分拣中心、46座公厕、345个大小果壳箱的保洁作业和运行维护工作。每天环卫工作人员还忙碌在5个农村、59个小区、33个机关单位、322家企业单位,日均清、转、运、处理生活垃圾115吨。
炎炎夏日,热浪翻滚。前段时间,乍浦镇环卫所每天有600多名工人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默默坚守,用汗水擦亮城市容颜。环卫工人陈卫标是一名来自上海崇明的新居民,目前负责乍浦镇老城区南大街区块老街小巷的垃圾收集工作。
每天早上5时,天蒙蒙亮,陈卫标驾驶着一辆小型电动环卫车,车上放着3个其他垃圾桶和1个厨余垃圾桶,中间还有个可回收垃圾箱,从南司弄小巷口开始,经庆元路、南大街,然后到昌盛路,穿梭在一条条的大街小巷,收集街边垃圾桶的垃圾,并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在南大街步行街,陈卫标拎起公共垃圾桶旁的一个黑色大垃圾袋,把里面的垃圾倒入垃圾收集车内。陈卫标说:“这条街边都是商户,奶茶、小吃类的店铺较多,虽然上一天傍晚已经收过一趟,第二天一早桶里垃圾又是满满当当了,所以一清早就要清理好,否则垃圾桶要发臭的,这样的桶一天要收五六次。”
每天,乍浦镇的环卫工人都跟陈卫标一样,清理着城镇各处的垃圾。如今,随着乍浦镇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可持续、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日渐成型,绿色环保之风蔚然兴起,镇环卫所的保洁工作也更加精细了。
今年以来,乍浦镇在社区建成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点104个。“以前我总觉得与垃圾打交道是很脏很累的活,现在有了定时定点清洁屋,还有大家都积极配合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这个地方是一点异味都没有。”垃圾分类劝导员孙阿姨说,“现在天热,清洁屋还装了空调。”
据了解,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创建工作中,乍浦镇计划建成皇都佳苑、东方港湾北区、如意湾、港龙花苑、天妃西苑5个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完成东方港湾、嘉电新村、滨海之星、天妃西苑4个无废小区;在恒大御景湾、皇都佳苑已投放AI智能机器人作为试点,引入智能化设施,将垃圾分类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相结合,打破传统人力督导模式。(记者 罗晓君 通讯员 庄佳秋 陈正其)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