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首违不罚”呵护市场活力

2022-09-02 16:03:53 来源:嘉兴日报 -标准+

8月31日下午,嘉兴市联合苏州市、南通市和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金山区、青浦区、崇明区等长三角三省(市)八地,共同发布并同步实施《关于长三角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毗邻区域共同遵守“首违不罚”清单的指导意见》。“首违不罚”清单(第一批)共涉及生活垃圾、占道经营、未按规定占用城市道路等19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对于这些行为,属于初次违法且后果轻微,当事人当场改正或自愿签署承诺书承诺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或许有人会问:违法也不处罚,不是执法不严吗?其实不然,“首违不罚”有法可依。2021年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由此可见,“首违不罚”不是不讲法,而是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彰显法治精神。

行政罚款看似小事,实则事关营商环境建设和市场主体活力。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更加敏感。这份敏感,既有对市场需求、资金活力等市场要素的估量判断,也有对行政管理、政府服务的权衡思量。这段时间,针对“卖5斤芹菜被罚6.6万”等乱罚款现象,中央连出重拳整治。8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严格禁止乱罚款。此前,国家发改委也联合多部门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7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取消了29个罚款事项。这一系列行动,释放出中央政府少罚慎罚、呵护市场活力的决心。

这次长三角八地联合发布“首违不罚”清单,政策指向非常明确——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前提下,打开一个更大的“容错”空间,鼓励市场主体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经营复苏。眼下正是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应当千方百计把市场活力呵护起来、激发出来。通过这种政策调整,在处罚时多一些对经营者的体贴,减少的是行政处罚的不确定性,增加的是市场主体轻装前行的确定性,看似是政府的有所不为,实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所作为。相比从严从重处罚,“首违不罚”的柔性执法不仅更加人性化、更有温度,也更能体现基层治理与服务水平,更能提振市场信心和活力。政策随着形势转,根据治理环境变化适当调整执法尺度,这也是现代化行政执法应当具备的敏感性和务实态度。

需要指出的是,“首违不罚”不是简单的不罚了事,而是要有必要的教育矫正措施,达到让违法主体认错改错防错的目的。执法全过程记录,统一制作承诺书格式文本和操作流程……从长三角八地落实“首违不罚”的指导意见看,在程序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旨在以翔实的调查、证据和缜密的流程,保障“首违不罚”的适法性、合理性、准确性,用程序正义保障实体正义,让“首违不罚”真正体现出实际价值。

说到底,良好的营商环境,不外乎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这几个关键词。以“首违不罚”清单为指导,各地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具体裁量,尽量压缩行政随意裁量的空间,真正做到少罚慎罚,不仅让市场更有序,还更公平、更有活力。(记者 汪莹)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