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北京市西城区相关工作人员向居民“透露”了下一步推动首都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包括将推出以“西城大妈”为主角的话剧、结合京剧文化的公益广告宣传片、以红墙精神为主题的相关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着西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也不断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近年来,西城区立足区域特点,以红色文化为重要依托,通过组织专题展览、主题讲座、沉浸式演出等活动,盘活老胡同文化资源、用志愿服务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精神文明特色品牌,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新动力。
广内街道的“广艺+”市民文化中心就是一个兼具多元化、场景化和文化内涵的文明实践平台。
去年初,广内街道结合“疏整促”,关闭长期困扰周边居民的歌舞厅及旅馆,升级打造了“广艺+”市民文化中心,形成了地上一层的小剧场等开放大空间,地下一层的排练厅、儿童岛等单元小空间,让周边居民有了学习、休闲、娱乐的生活家园,展览、阅读、国学、艺术、亲子、文创等文明实践活动深入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从9点到21点,广艺+”市民文化中心365天无休的开放,成为西城首例,更好的满足了居民需求。
近日,在西城区椿树街道,来自辖区多家企业的员工代表和街道机关干部,不断来到京报馆内的魏染书屋开展“聆听四点钟”红色初心课堂活动。
京报馆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报人邵飘萍办报和生活的地方,2021年4月公布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馆内陈列着《邵飘萍生平事迹》《京报与京报馆》《百年红色报刊》三个固定展览,观众可在馆内了解中国共产党红色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如今,依托着京报馆,椿树街道把文明实践教育课堂开在胡同里,以邵飘萍英勇就义时间(1926年4月26日凌晨四点钟)为名,开办“聆听四点钟”红色初心课堂。椿树街道团工委负责人杨振寰介绍,辖区内的团员青年都积极参与红色初心课堂,通过参观邵飘萍故居、观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教育片、现场体验印发报纸、展开互动讨论等活动,感悟红色基因。
在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的北京李大钊故居,小小的四合院吸引着众多青年参观打卡。北京李大钊故居管理处主任刘洋介绍,2021年6月,李大钊故居经过布展提升后,正式对外开放,到2021年末,累计接待4万余游客,“尤其是团体参观的游客比较多,很多单位组织员工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院子里的党旗就是我们的镇馆之宝。”
在西城区德胜街道双旗杆胡同,由千张志愿者照片拼成的“德胜街道环保志愿者”成为胡同的标志景观。由老党员、小巷管家等街坊邻居组成的蓝天环保志愿服务队也蓬勃发展。蓝天环保志愿者从街区重点工作出发,坚持每周一次活动。其中,小“骑”手组团“让”文明活动受欢迎程度最高。活动当天,青少年会穿着专属志愿马甲,骑着共享单车,自德胜桥下开始一路前行,看到主次干道、商业大街、住宅小区的不文明行为后,拍照上传至微信群,督促相关部门完成整改。
德胜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杨军剑介绍,蓝天环保志愿队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广泛动员居民志愿者参与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带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以文化育文明,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广泛发动支援力量开展环境治理、打造背街小巷特色文化、通过口袋公园见缝插绿、留白增绿……近年来,西城的环境品质、文化氛围焕然一新。去年,已连续六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区”称号的西城区提出更高目标——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西城区将持续以文化为载体,赋能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广大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记者 张敏)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