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店里的城市温度
发布时间:2020-01-10 15:13 星期五
来源:北京日报

腾退空间变身市民生活中心、露天蔬菜摊转型封闭菜市场……近年来,北京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完善便民服务体系,2019年共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190个,而今年还将有1000个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开到老百姓家门口。

“城,所以盛民也。”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不是城市的全部,烟火生活须臾不可或缺。具体到北京,星罗棋布的便民商业网点好似一根扁担,一头担着市民的生活起居,一头担着城市的空间更新。随着“疏整促”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如何利用好腾退空间成为新问题。正如专项行动的名称所示,疏解、整治只是手段,促进、提升才是目的。着眼于老百姓的生活所需,北京出台了“便民店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实现每个社区便民网点全覆盖。菜市场、五金百货、家电维修等服务非但没有消失,反而以更规范的形式存在,兑现着政府的民生承诺。

从城市治理的角度看,温暖人心的便民小店再次说明,精细化治理就要从老百姓家门口的小事做起。尤其是今天的北京,城市的基本面已相当完善,路灯亮不亮、市场远不远、街心花园多不多之类的细节成为影响广大市民幸福感的主要参数。但这些“天大的小事”怎么办,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智慧和水平。就拿便利商业网点来说,设置起来也不是想当然的。据测算,500米左右布局一家乃最优,否则密度太低无法满足生活需求。而网点中的具体商业内容也要因地制宜,比如有些社区老年人偏多,有些社区白领是主体,其作息时间、购物偏好截然不同。以如此精细化的标尺审视北京的便民服务体系,显然还存在一些短板。在接下来的治理中,下大力气拓展便民设施空间、扩大便民服务搭载、提高便民服务质量,方能把惠民好事进一步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在北京的城市治理实践中,“为人民”是不变的价值追求,“应民声”是永恒的价值底色。便民小店遍地开花是一个生动案例,也是一个有益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心中有民”,也要“脚下有泥”,平时多到社区转转,到群众身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范 荣)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