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举办。论坛以“改革·法治·湾区:制度型开放新探索”为主题,为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倾注法治力量,服务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论坛成果《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2025)天河共识》,聚焦探索法治协同长效机制、驱动数字法治引擎、提升涉外法治服务能级、构筑全球法治人才高地四个方面,号召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法学学术团体、法学研究组织围绕大湾区“一点两地”的新定位,立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独特性,在法治领域同向前行、持续合作。
在论坛开幕式上,广州正式发布加强数据治理和数据产业发展法治保障若干举措。据介绍,此次发布的举措共17条,分列5大部分,包括营造大数据时代公平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构建包容审慎协同联动的监管体系、提升数字经济法律服务业的能级水平等。其中,在提升法律服务能级方面,将部署打造数据治理规则标准高地、率先探索成立数据保护官协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行业头部律师事务所等3项重点任务。
在由广州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仲”)承办的本届法治论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与争议解决服务发展前景展望”分论坛上,广仲正式成为广州“城市合伙人”计划支持单位。
借由全运会契机,今年3月3日,广州面向全球征集“城市合伙人”,共同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奋斗共同体”。据了解,广仲此次是以“法治护航者”“争议解决专家”身份加入其中,并将为执委会、参赛企业及合作伙伴提供全流程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同时设立“全运会商事(知识产权)仲裁庭”,24小时响应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对十五运会广州赛区的赛事纠纷服务需求,建立赛事纠纷“绿色仲裁通道”,为竞技体育仲裁提供高效化、专业化支持。
在当天的分论坛上,还举行了广州体育商事仲裁院揭牌仪式。

《广州仲裁委员会关于开展体育商事仲裁的十条举措》也于分论坛上同时发布。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毕亚林表示,该举措旨在以专业化仲裁队伍、国际化程序设计、一体化多元衔接,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赛事、转会、赞助等涉体育纠纷提供“广州标准”,助力打造面向世界的体育仲裁先行地。
《广州仲裁委员会关于开展体育商事仲裁的十条举措》如下:
一、建立专门的体育商事争议仲裁平台
设立广州体育商事仲裁院,紧紧围绕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制定战略规划和工作目标。不断融合国际先进机制和理念,建立健全专业仲裁平台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则。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体育商事争议解决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仲裁在处理体育商事争议方面的独特优势。
二、组建一流体育商事仲裁专家队伍
通过全球选聘和国际合作,选聘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体育仲裁规则和行业发展规律、精通体育与法律理论及实务的仲裁员。积极推动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储备和建设,推动仲裁秘书的职业化、国际化发展,满足体育商事仲裁业务发展的专业需求。
三、优化重大体育赛事的商事仲裁服务机制
充分利用广东毗邻港澳以及作为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重要举办地的地缘优势,提高商事仲裁服务体育产业的水平。积极建立与重大体育赛事组委会的联系与沟通渠道,组建由法律和体育领域的仲裁员、行业专家以及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仲裁秘书组成的体育商事仲裁服务专班,确保赛事相关的商事仲裁案件各环节无缝衔接。开通案件受理“绿色通道”,灵活运用仲裁收费缓交、减免和本会“四个共享”机制,实现仲裁案件“立案+审理”的协同快速低成本办理。
四、坚持科技赋能与体育商事仲裁的同频共振
强化法律科技赋能,树立仲裁智能化、数字化理念,释放推动体育商事仲裁发展的新动能。依托本会互联网仲裁推荐标准(广州标准)和APEC-ODR线上争议解决平台,持续升级优化在线立案、线上调解、电子送达、区块链存证、远程庭审、批量智审等在线仲裁服务,为跨地域体育商事争议解决提供仲裁服务最优解。
五、健全体育商事仲裁的多元解纷机制
针对体育商事争议专业性、时效性、保密性的特点,进一步拓宽体育商事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途径。坚持主动融入,推动矛盾纠纷前端治理,建立体育商事仲裁与行业调解、行政调处、谈判磋商、专家评审等多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多层次纠纷化解体系,优化调解结案仲裁费用减免模式,进一步降低解决体育商事争议的时间和成本,为每一起争议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六、聚焦体育商事仲裁的理论研究和规则完善
强化与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机构的融合研究,就体育商事争议新业态、新类型案件的重大疑难问题和裁判规则开展法律研究。借鉴国际仲裁有益经验,修订完善接轨国际通行规则的仲裁规则,提高应对涉外体育商事争议的能力。充分发挥南沙自贸区制度创新与粤港澳规则衔接优势,构建覆盖临时仲裁全流程服务闭环,联合南沙法院建立“临时仲裁-司法支持”长效工作机制。
七、加强与体育仲裁领域的交流合作
与境内外知名体育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建立良好互信和常态化合作机制,开展仲裁资讯互通、研究互动、专家互荐、设施共享等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体育和仲裁领域关于争议解决、规则研究的交流研讨活动,立足体育产业政策导向和建圈强链的发展思路,广泛开展仲裁业务推介,提升广州仲裁品牌的国际推广力度和影响力。
八、建立与体育行业商协会的沟通协作机制
充分发挥体育行业商协会在企业资源对接、服务引领、专业协调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加大与体育行业商协会的沟通联系力度,推动建立行业商协会、仲裁机构联动服务企业机制。积极联合体育行业商协会开展行业交流和业务培训活动,广泛听取商协会代表对体育商事仲裁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拓宽双方在行业纠纷化解和权益维护方面的合作空间。
九、发挥体育商事争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
积极研判体育赛事赞助及转播、体育商业秘密及知识产权、体育场馆运营、体育衍生品开发及管理、体育产业投融资、体育赛事数据保护、体育商业权利保护等领域的典型争议特点,精选具有代表性、新颖性高、影响力大的案件,建立体育商事仲裁案例数据库,定期发布体育商事仲裁典型案例,系统分析和总结体育企业“走出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
十、开展仲裁服务体育行业的法治宣传活动
坚持问需于企,围绕体育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常态化开展仲裁法律制度专项普法活动。组织选派具有丰富仲裁理论和实务经验的仲裁员和业务骨干,深入企业和行业商协会开展仲裁制度宣讲和法律风险防范培训,全面剖析体育商事争议典型案例的法律问题,引导企业增强依法合规经营、保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建立交易合规和风险防控机制。
(余瀛波)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