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法治新媒体联播>>业务动态>>
四川雁江: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 争当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排头兵”
发布时间:2022-12-20 12:21 星期二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为解决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来回跑、反复跑、多头跑等难题,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现了“质”的飞跃。

“机制”重塑,“汇智聚力”显优势。一是建立数据研判机制。该区依托协调中心信息集成管理平台,全面融合综治视频会议系统、网格化指挥调度系统、12345网络理政系统等智慧终端数据,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创新建立群众诉求交办单、来访群众告知单、限期化解提醒单、办理结果反馈评价单、行业领域社会矛盾形势分析报告的“四单一报告”运行机制,确保受理及时、处置及时。同时,利用管理平台智能分析行业领域社会矛盾趋势,针对矛盾纠纷突出领域,督促行业部门紧盯重点领域、加强政策解释、严格文明执法。二是建立多方联动机制。该区依托信访接待窗口、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等阵地,搭建集“诉求受理、分流指派、现场调处、法律服务、心理疏导、司法确认、案件速裁”于一体的“一站式”工作平台,设立接待窗口、调处室、心理疏导室、法律服务室、研判会诊室等综合功能区,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化解、多维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三是建立“三色”预警机制。该区根据事态发展演变、风险隐患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将矛盾纠纷划分为蓝、黄、红三种不同程度的预警。明确蓝色预警的矛盾纠纷以所在村(社区)调委会为化解责任主体,黄色预警的矛盾纠纷由所在镇(街道)矛盾化解协调中心和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单位限期化解,红色预警的矛盾纠纷由所在的镇(街道)或涉事部门第一时间提请上级矛盾化解协调中心联动处置。四是建立考评激励机制。该区为激发群众参与意识,建立“积分抢单”问题收集制度、“个案补贴”调解补贴制度、“评优选先”考评制度,对及时提供有价值的社会矛盾纠纷信息的给予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商品;调解员调处一般社会矛盾纠纷、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分别给予适当补贴;通过对各级各部门承接事项的反应速度、化解效率等进行评价,形成红黄黑榜考核,作为“评优评先”评判依据。

“四调”协同,“主动防控”暖民心。一是党员干部下沉调。该区结合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双报到”实践活动,发挥行政部门职能作用,推动各级党员干部扎根某个社区,分领域、分系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前沿。在社区开设“解纷服务室”,让党员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在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轻松互动中化解矛盾、消除纠纷。二是专业力量精准调。该区强化诉前化解理念,把化解挺在成访成诉之前,充分发挥法院等职能作用,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诉调对接机制,加强诉前、诉中调解,提高调解结案率。完善人民调解架构,加强医调委、交调委、物调委等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新建知识产权调委会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推动首席人民调解员等发挥作用,切实打造专业化解矛盾的人民调解“连心桥”。三是社会力量配合调。该区深入推进“协商在一线”,组织政协委员、政协联络员和群众参与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协商惠民中,把矛盾和问题发现在基层、协商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充分用好志愿者,动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环卫工人、小区物管等群防群治力量,采用“面对面+屏对屏”等方式,倾听呼声、了解诉求、排查纠纷、及时调解。着力建强“律师专家团”,积极吸纳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加入调解队伍,定期邀请律师、法律工作者进驻法律服务站,帮助基层提高依法化解重大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四是基层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的“五老”参与调。该区组织“五老”参与罪错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听证会,帮助青少年走回正轨,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当好政策宣传员,组织社区用“党建+协会”的模式,使“五老”变身协会长、庭院支部骨干,活跃在楼栋间,成为党和国家政策在基层入脑入心、落地落实的有力推动者。当好“风险化解员”,组建“银发劝导队”,推动矛盾多方调解、失独家庭关爱、刑满释放人员心理疏导,让矛盾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

发挥社区基层力量,群策群治。一是党建与网格联建,织密共建共治“一张网”。该区组建“镇(街道)矛调中心党组织、村(社区)党组织、楼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红色网格管理体系,吸纳在职党员、“五老”人员、驻地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单位和群体入驻网格,对网格内纠纷事项实行矛调中心“直管”、各类代表“协管”、在职党员“参管”的“三管合一”模式,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共驻共建的党建引领矛盾纠纷调解新格局。二是部门与群众联动,打通一站式服务“综合体”。该区按照统一引导、即时分流、调解前置、联动化解的梯度处置机制,通过在镇(街道)矛调中心一个大厅接待、一个窗口引导和多部门联办,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针对无法当场解决事项,建立党员干部服务清单,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结对帮扶,运用好考核评价及矛盾纠纷化解回访、反馈等机制,让群众更好行使监督权、考核权。三是管理与服务联通,探索共商共解“好路子”。该区通过引进民间组织、行业性专业组织等方式探索矛盾纠纷调处活力充分释放,开展民主恳谈会、民情通报会、议事协调会,为矛盾纠纷调解创造灵活空间。建立“四堂四化”、红色物业“多元共治”“反诈联盟”等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品牌,组建“五朵金花”志愿服务队,开展法律咨询、困难帮扶、群防群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服务群众全天候、无缝隙、零距离,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李强)

责任编辑:刘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