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法治新媒体联播>>业务动态>>
跨越山海,用人间大爱点亮希望之光
——记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青岛边检站民警张玲
发布时间:2022-12-13 17:21 星期二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平妮 通讯员 钱程  

她,两赴深山侗寨潜心支教,将后进班级带到全乡“双第一”,用爱心托举起山村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梦想;她,脚沾泥土、心贴百姓,全力推动各项惠民帮扶政策落地见效,用心用情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她,从齐鲁大地坚守国门一线,到八桂侗乡投身乡村振兴,始终秉承一名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忘我奉献,无怨无悔。

她就是张玲,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青岛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深耕细作”基层一线22年,以真心换民心、用实干出实绩,展现了一名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巾帼风采。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获评“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国家移民管理局“定点帮扶成绩突出个人”、“最美支教民警”、山东边检总站首届“最美边检卫士”等。

“让学生成才、让村民致富、让乡村振兴”,作为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驻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寨塘村帮扶工作队的一员,两年多来,张玲一直在为这个梦想努力。

“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用全力、尽全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2020年5月,当张玲踏上三江侗族自治县寨塘村时,就给自己立下誓言。

根据教学分配,张玲负责教授三、四年级2个班的英语,学生的英语基础很薄弱,有的甚至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全。

张玲没有畏难,决定从最薄弱的学生身上入手,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一一帮扶。

班上有个学生,只有名字,却从未到校。这个学生患有残疾,且全家已经搬到远离学校的“易安房”,到校上课成了这个孩子最大的难事。

学生不能走读,那就老师“走课”。

了解到学生的困难,张玲毅然决定送教上门,每周末往返80余公里的山路,乘车来到学生家里,为孩子补习一周的课程。

孩子不善表达,但每次都为张玲端上一杯放了白糖的白开水。

80公里山路换得一杯白糖水,这是让张玲最为感动的礼物,这份礼物始终支持和激励着张玲在教学路上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

“最难走的路,不是山路,其实是心路。”张玲由衷地感叹。

在张玲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个年龄最小的微信好友,小女孩从小没有了妈妈,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张玲了解到,微信视频聊天是孩子和爸爸“见面”的主要方式,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得小女孩养成了内向腼腆的性格。

为了走进小女孩的心里,张玲主动添加了小女孩的微信,给孩子讲故事、唠家常。

小女孩渐渐活泼自信起来,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第二个学期英语成绩就从原来的70多分提升到95分,孩子骄傲地逢人便说:“我也有乃(妈妈),是个警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玲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寨塘小学三、四年级英语成绩最终获得全乡年级排名“双第一”。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张老师,您有文化,能不能出出招,帮我们的茶叶找找销路?”寨塘村地处深山,交通闭塞,产业发展单一落后,茶叶是当地种植的主要作物,也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如何帮助村民把茶叶卖出去”成了张玲念念不忘的“心事”。课余时间,张玲四处“化缘”,托关系、找朋友,到处联系企事业单位采购和帮销茶叶,拓宽茶叶销售渠道。

但张玲同时也看到,低附加值的产品不仅难以打开销路,村民所获得的利润也大打折扣。为此,张玲联系山东家乡的茶企业与村茶厂开展合作,在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制作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村民茶青收购价格因此每斤提升了近10%,仅此一项就能为每户村民每年增收近万元。

“现在我们中草药种植基地已发展成20多户村民参与的中草药种销合作社,每户村民每年可增收5万余元。”脱贫户王光新说,“这还得感谢山东边检总站和张玲老师的大力帮助。”

然而,产业转型之路并不平坦。

在和村民的相处中,张玲得知中草药种植基地项目因受技术、资金等因素影响一度停滞。为此,张玲特地请来中草药种植种苗专家前来“把脉”,在论证完项目的发展前景并争取到资金支持后,张玲便开始发动村民加入,扩大种植规模。

“我们不熟悉,赔钱了怎么办?”由于村民们不熟悉中草药种植产业,对项目前景并不看好,张玲接连遭遇“闭门羹”。

张玲没有气馁。在之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她走遍了全村109个学生家庭和贫困户,宣传政策、讲明前景、计算收益……2021年底,中草药种植基地发展成60多亩种植规模的种销合作社,带动就业人数38人,辐射受益人数101人。

结束支教工作后,张玲依然时时刻刻惦记着寨塘村的孩子和村民们,2022年年初,张玲再一次请缨担任乡村振兴联络员,继续为寨塘村的教育帮扶和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服务。

“让村民的思想活起来”

夜幕降临,寨塘村一片宁静祥和。此时的村小学电教室里,一片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晚上7时整,“玲音夜校”准时开课。

“党和国家一直把咱们老百姓的事儿放在心上呢。以前大家的收入只能靠卖茶叶,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不仅有茶厂,还有螺蛳套养基地、小土豆种植园……”张玲的一席话让现场的村民们深受触动,纷纷打开了话匣子,说起了村子近些年来的变化。

今年11月,山东边检总站援建村小学的多媒体电教室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乡村振兴,不仅是要在物质上满足,更要在精神上富足。这一次,张玲把目光投向了电教室。

“白天让孩子们在这儿学习文化知识,晚上就在这里开办‘夜校’,让村民们能够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来这学点儿知识。”张玲的想法得到村委和学校的大力支持,纷纷为“玲音夜校”出谋划策。

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不足,那就把党的方针政策、科学知识、文明新风等内容融入到课程里;增收致富存在技术短板,那就组建一支由技术专家、创业能人、农业专家组成的讲师队伍,定期开展专题培训;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公共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段时间后,夜校成了村民茶余饭后学知识、聊想法的好去处,“小夜校”让村民看到了“大世界”,也看到了未来更加甜蜜的生活……

责任编辑:王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