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从疫情防控网格化检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11-17 18:26 星期四
来源:法治参考

  文| 黄维玉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治理是一次大考。坚持不懈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在社区。只有各个地方社区的“小平安”,才能汇集成全国的“大平安”。因此,认真总结并提升疫情防控等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经验,特别是重视以网格为最小应急单元的基础性社区防控的做法,结合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创新经验,对高水平推进平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中,昼夜奋战在广东省惠州市社区防控一线的人员,是由各级党委政法委牵头,公安、卫健等部门共同参与,市、县(区)、镇(街)“三人小组”领导小组和村(居)干部、公安民警、医护人员组成的“三人小组”工作小组。“三人小组”坚持扁平化、系统化、精细化、人文化、科学化“五化”市域社会治理的经验做法,在疫情防控中筑起了一道严密防线,为全市打造一流市域治理环境提供了实战指南。

  以扁平化指挥体系提升防控灵敏度

  复杂多变的疫情,对于落实社区网格化的防控管治,是实战磨砺,也是挑战和机遇。如何巩固和提升网格化的社区防疫成果,并让其转化为市域社会治理共识,是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抓住机遇,结合常态化治理需求,进一步思考市域社会治理与网格化对接,构建常态化治理的三维立体格局。

  近年来,惠州各级党委、政府以“三人小组”为核心,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基础,集指挥、责任、治理、保障、防控“五项功能”为一体,以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构筑起基层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按一定住户和居民数量设立的社区战疫“三人小组”,是党委、政府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执行者和维护者;也是村居群众健康的勤务员和“疫管家”。他们按照不同时段和防控标准,上门为居民提供对应服务,每天履行为辖区居民健康监测、核酸采样、隔离监管、协转排查、物资配送、收集和反馈群众需求等健康管理与服务职能。惠州市委政法委加强调研总结,修订完善第一、二、三版“三人小组”工作机制,按照常态化和突发应急处置的需求,建立全市常态化“三人小组”1524个,应急状态下“三人小组”3776个。各镇(街)建立“合署办公点”,减少工作流程,完善指挥体系。各级政法、公安、卫健分设“三人小组”专班,每个村(居)“三人小组”必须安排两班人员轮流值班,安排一名党政干部牵头负责,确保“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在基层落地见效。

  实践证明,在村(社区)以下划分精细网格,实行网格化联防联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网格治理水平同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也代表了网格化疫情防控水平。横向维度,将庞大的防控难题,细化分解成灵活多样、责任落实、可防可控的若干小网格;纵向维度,市、县、镇“三人小组”领导小组和村(居)“三人小组”工作小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衔接顺畅,联动有效的纵向机制;各级指挥部,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科学指引,使社区网格化的疫情联防联控,形成了纵横上下多维立体格局,使其在市域社会治理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社区防控是市域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总结好网格化防疫工作经验教训,便于扬长避短,对于加速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至关重要。

  以系统化责任体系助推防控快速精准

  网格化建设是市域社会治理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需要科学谋划、系统构建和整体提升。在基层网格中,镇街是纲(领导者),村(社区)是目(执行者),纲举才能目张。要加快建立各级党委负责制,强化网格化治理工作,由一把手负总责。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惠州推动镇(街)防控办、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员进驻“合署办公点”,把责任细化到岗位、任务、人员、时间,以快制快,第一时间发现和堵塞漏洞,确保人数、人头、位置、管控情况“四个查清”,实现百分之百落实。

  此外,制定《核酸周检测率“检讨说明机制”》,采取每天研判会商和督导检查、每周通报和检讨、说明、约谈等举措,强化对县(区)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卫健局局长督导问责。

  与此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着力纠治疫情防控工作中失职失责、虚假整改、走过场、整改不到位、不担当不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下沉相关职能部门,深入镇村一线,围绕疫情防控“三人小组”、核酸检测、分级分类防控、重点场所管控等情况,进行精准监督、跟进监督,确保各项防控措施严格执行到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平安建设考核权重,压实纵向、横向属地和部门领导责任,显著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应该说,压实一把手责任,是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的关键。实践证明,“四方责任”落实到位的地区,疫情防控的成效显著,且能够推动复工复产顺利进行,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反之,责任落实不到位,就容易留下疫情传播的隐患,增加了防疫的社会成本与负担。

  以精细化治理体系促进防控严丝合缝

  要加强系统部署,重视各方面任务的整合贯通,强调各项政策制度的系统集成。要注重统筹推进,细化各治理客体的闭环工作流程,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形成市域社会治理整体合力。

  在实践中,惠州进一步健全由县(区)领导包辖区内镇(街)、镇(街)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分片区包户的“三级包保”工作机制。

  在村(居)“三人小组”基础上,发动志愿者等力量,按照“五包一”工作机制,共同负责落实社区防控措施,健全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机制。织密全市3488个基层治理综合网格,11048个村(居)小组网格,落实涉疫“三区”管控,做好重点地区、部位、人员的检查、检测、隔离等工作。以村(居)“三人小组”为中坚力量,充分运用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动员物业小区、联防队员、志愿者、党员业主、热心群众等参与社区自主排查工作。村(社区)工作人员与各方支援力量共同开展“扫楼”“敲门”行动,落实人员花名册机制,确保不漏一人。建立县(区)、镇(街)、村(居)疫情防控网格联络员制度,落实属地责任制,坚持每天收集网格内各类重点疫情风险隐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涉疫情引起的社会不稳定事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新冠肺炎疫情具有跨界性、传导性等特点,防控工作必须细致入微,从源头上堵漏补缺,不给病毒传播可乘之机,防止小漏洞发展成大问题。

  加强疫情防控精细化,既要有“不漏一人”的管理流程,也要做好统筹兼顾。一方面,防控措施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要设身处地考虑相关人群的实际情况、具体困难;另一方面,要保障好正常的人员与经贸往来,兼顾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人文化保障体系为防控提质赋能

  疫情防控,始终要以人为本,要将人文关怀全方位贯穿工作各环节,这样才能充分地为防控工作提质赋能,形成全民战疫的合力。

  为了提升基层工作效率,惠州及时编制印发《优化“三人小组”机制工作方案》《合署办公点应知应会》《工作安排细则》《基层“三人小组”应知应会手册》。

  同时,要主动做好疫情防控干部职工的激励工作,落实休假、轮休、补助、提拔等待遇,对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三人小组”成员,予以表彰奖励。要做好因公受伤、突发疾病的“三人小组”成员走访慰问,使其能够心无旁骛地全身心投入落地核查工作。要加大对“三人小组”成员及其家人的关心关爱,尽可能避免其超负荷工作,切实把各项激励政策用好用活用足,确保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落到实处。要充分关心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在全市推进每所学校设置一个校园防疫网格,杜绝校园疫情发生。

  针对疫情背景下社会矛盾纠纷趋增,各类心理问题趋增,挖掘发现惠阳“积极心理+”经验,助推社区防控提质增效的新模式,创建具有特色的“3+1”积极心理助推疫情防控新模式,通过心理服务培育居家隔离居民和“三人小组”等社区管控人员的积极心理,助力平安建设工作健康稳定地推进。

  人文关怀、温情服务让疫情防控更有温度,事实上,温度本身也是一种力度。当所有一线战疫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的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就势必会增强共同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以科学化防控体系促进战“疫”高效运作

  基层治理,既是社会工程,又是系统工程,网格是技术支撑,必须适应市域社会治理的系统性,提升科学性、适用性。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推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创新。

  惠州“三人小组”专班与市防控办同值守、共进退,坚持每日一调度、发现问题实时调度、紧急状态下即刻调度机制,研究找准病灶,落实“三人小组”职责,推动“合署办公”模式有效运行。坚持每天10时、12时、15时、18时“四个时间节点”在工作群推送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惠人员大数据,开展落地核查、核酸采样和每日派队赴基层现场督导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相关工作落细。采取“统一+分工”合署办公模式,24小时轮值,在大数据激增情况下,合署办公点快速响应,对照当日任务反馈核查信息,并由专人复核比对核酸采样结果后上报,指定专人对各合署办公点反馈信息把关复核,确保各条反馈信息一次性通过。

  此外,建立视频调度机制,通过视联网等方式常态化召开视频调度会,及时研判当日工作,快速解决大数据核查、社区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进反偷渡反走私涉疫情防控、公安监管场所涉疫情排查管控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夯实疫情防控堡垒,努力确保“零疫情”。建立居家隔离人员健康管理巡查监督机制,对需要居家隔离的人员,由村(社区)“三人小组”工作小组上门告知隔离政策,由第三方安装电子封条,落实居家隔离管控。

  新时期,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惠州市基层“三人小组”建设,着力健全社区疫情防控新机制,巩固提升基层网格赋能疫情防控新绩效。未来,惠州将以精心强化“三人小组”和精准网格治理为切入点,使这支治理队伍转化为高效的社区抗疫队伍,转化为政民互动的桥梁。  

    作者系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