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北京西城首批“无讼社区”“普法驿站”启用
司法赋能提升市域治理精细化水平
发布时间:2022-11-17 16:38 星期四
来源:法治参考

  编者按:为深入开展诉源治理工作,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用调解、和解的方式化解矛盾,营造“息事无讼”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各地法院积极发挥源头治理效能,健全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无讼社区”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本刊记者 徐伟伦 见习记者 白楚玄 通讯员 陈蓓蓓

  “我们社区成为首批‘无讼社区’,我觉得非常自豪,这几年社区积极和法院联动,把普法讲座请到了咱们老百姓的家门口,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现在第一时间就想到拨打12368热线……”北京市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社区居民任元章说道。

  近日,在北京市西城区“无讼社区”创建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普法驿站”设立活动启动仪式上,西城区正式宣布创建首批5个“无讼社区”,并设立首批“普法驿站”。其中,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社区、月坛街道汽北社区、什刹海街道兴华社区、白纸坊街道樱桃园社区、牛街街道钢院社区成为创建 “无讼社区”的首批试点。

  创建“无讼社区”推广五项机制

  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是“红墙意识”的发源地和践行者。近年来,西城区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北京市委“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和西城区“全响应”社会治理机制,发挥党建政治性和审判专业性优势,以“诉源治理直通车”机制为牵引,推动纠纷化解、诉讼服务、普法宣传向社区延伸,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依法化解,以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诉求,助力辖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社区作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善治关系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关系国家长治久安。2022年,为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在西城区党委政府支持下,西城法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诉源治理 创建“无讼社区”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

  据介绍,首批“无讼社区”的创建,是围绕“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化解”目标,坚持“党建引领、高效便民、非诉优先、司法赋能”四项原则,大力推广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引导、调处、诉调对接五项机制。通过评估“社区调解广泛性、社区调解成功率、司法确认适用率、调解自动履行率、普法参与率、万人成讼率是否低于街道平均值且呈下降趋势”六类指标,选取了5个社区作为首批试点。在推广首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西城将力争实现全区15个街道“无讼社区”创建活动全覆盖,全力打造西城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市域治理精细化水平。

  什刹海街道兴华社区是首批创建“无讼社区”的社区之一。近年来,在什刹海街道工委的领导下,兴华社区聚焦综合建设,了解民意、征询民需,以法治兴民治、以品牌促服务,建立接诉即办、法治建设、心理健康三大品牌工作室,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法院以职责为基础,以群众为中心,精心组织各庭室优秀党员法官和法官助理成立巡回法官临时党支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促进矛盾纠纷高效、源头化解。

  利用大数据定制司法服务清单

  与创建西城区首批“无讼社区”相呼应的,是西城法院设立的首批“普法驿站”。

  近年来,西城区法院着力构建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一号响应”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对街道社区在办理12345群众诉求,在区域综合治理平台“西城家园”App开辟了法院直通车版块,及时提供法律支持、专业指导和效力保障,确保需求专人办、马上办、能办好,促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在此期间探索形成了“西法号”普法直通车品牌。在日常工作中,西城法院将12368热线、“西城家园”收集的需求作为“哨声源”,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针对社会公众和街道社区、企业单位不同需求,定制提供司法服务清单。

  “老年人监护权确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街道里有的老人没有儿女,没了老伴,有的老人年事已高、身患重病或精神有疾病无人监护,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街道社区可以成为老年人的监护人吗?我们将疑虑反映到法院,就有了今天这场讲座。”月坛街道司法所所长刘朝晖说。

  这背后,是西城法院探索出的大数据“群众需求研判-普法精准供给”路径,提供线上线下个性化、定制化的普法产品。自2019年11月以来,西城法院精准收集群众、社区普法工单281条,通过“新闻通报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普法活动80余场,实现辖区15个街道全覆盖,累计普法320余万人次。

  为深入落实《北京法院“八五”普法工作规划》中关于“建立‘百个普法驿站’”的工作要求,在当日的启动仪式上,西城法院为深度参与“西法号”普法直通车工作的五个街道授予了“普法驿站”称号,标志着“西法号”普法直通车工作迈入新发展阶段。

  西城法院立案庭负责人秦学伟介绍,近年来,西城法院以“诉源治理直通车”机制为牵引,通过“线网站巡”对接社区、直连群众、联系企业,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依法化解。2022年共接听群众来电53604通、办结工单65281条,保持联系法官到位率100%、反映事项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99.91%,巡回法官线上回应诉求、提供咨询、指导调解129件。

  多方联动提升诉源治理质效

  诉源治理,重在凝聚解纷合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早在2007年,西城法院就设立了全市首位专职巡回法官,在示范引领下,全院法官都参与进来,形成了“巡回法官团队”,开展直接面向社区面向群众的司法服务工作。2019年,西城法院建成启用全国首家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对西城区人民调解员协会及各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业务指导。此后,西城法院与包括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在内的43家调解组织形成对接,配备了优秀的法官进行诉前调解,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指导,每年都会邀请各专业庭室的专家法官开展10余期针对社区调解工作的培训,从场地、人员、调解力量上为诉源治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法院对我们社区的调解组织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基层调解队伍力量也因此逐步壮大,使得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纠纷可以最大限度化解在萌芽状态,社区调解组织也和法院建立了联动机制,可以通过司法确认程序赋予和解文书强制执行效力。”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社区党委书记谭道亮说。

  此外,西城区法院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和党组织资源优势,以诉源治理等全院性重点工作为牵引,院党组与各街道工委、党支部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干警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建立服务群众诉讼、联系街道社区的坚强堡垒,不断升级为民服务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区域治理,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西城法院将进一步推进解纷力量和司法服务向社区延伸,打造架构在数字空间、服务在群众身边的“微型法庭”,通过智慧终端开展远程代办,让人民调解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足不出户”接受法官的实时指导和专业培训,让人民群众就近享受高标准同质化司法服务,实现纠纷化解“一次不用跑”。同时,开通诉调对接“绿色通道”,对于街道、社区及其调解组织调解成功的纠纷,推行司法确认“专人专管”,提高司法确认准确度和效率。

  西城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赵莹表示,西城法院将以“无讼社区”创建暨“普法驿站”设立为契机,积极发挥司法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保障作用,不断将多元化矛盾纠纷力量向一线延伸,与辖区街道社区、行政机关、企业学校等共同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司法服务“多元零距离”,促进辖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王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