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畅通立案渠道 统一立案标准
上海法院构建立体化立案工作格局
发布时间:2022-10-24 10:38 星期一
来源:法治参考

  编者按:立案是审判的前提,是启动诉讼程序的总开关。依法立案是公正司法的开始。2015年5月1日,人民法院全面施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7年多来,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效显著。本刊选取三地工作经验推出一组报道,以飨读者。

  本刊记者 余东明 邓玉杰

  “自2015年5月1日全国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以来,上海各级法院根据立案登记制的要求,开展登记立案,法院全面接收起诉材料,严格按照流程登记,符合受理条件的,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予以立案。7年多来,上海法院畅通现场立案等立体化诉讼渠道,统一立案标准,确保当事人通过任何一个渠道,都能享受有品质的立案服务。”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吴耀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切实解决“已调代立”问题

  立案审查制变更为立案登记制,意味着起诉权审查模式向起诉权登记模式转变,使更多的各类民商事纠纷得以引入法治轨道解决,为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立案难”问题提供了制度依据。

  立案登记制到底解决了哪些问题?

  解决了部分法院“立案不及时”问题。上海法院多次针对立案不及时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对策建议,形成规范性意见。2020年年底,上海市高院先后下发了《关于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进一步做好立案诉讼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着力解决立案不及时、年底不立案问题 进一步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的若干意见》,严格要求各级法院不能以影响年终结案为由控制立案,坚决杜绝年底不立案、拖延立案、增设门槛等现象。同时,上海市高院与市律协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市高院领导定期带队赴市律协,听取对全市立案工作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监督。

  “上海法院全面推广运用立案系统‘智能审查’功能,全市所有符合立案条件的‘待立案’案件一旦满5个工作日或诉前调解满2个月的案件,在无需人工操作的情况下,系统就会自动分配案号完成立案。智能合约的上线切实解决了‘以调代立’等问题。”上海高院立案庭副庭长陈佳玉说,上海法院以人民法院立案偏离度预警系统为依托,做好立案登记工作的内部监督。

  解决了诉累、问累、跑累和“冷横硬推”等诉讼服务问题。上海高院制定并落实《上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接待工作规范》,定期组织包含全市各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司法作风情况在内的明察暗访,并印发《法院作风建设》通报审务督察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各级法院认真落实院庭领导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建立司法作风投诉监督机制,畅通投诉渠道,确保当事人诉权畅通无障碍。大力加强便捷高效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网上诉讼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当事人和律师开展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调解、联系法官、查询个案、递交材料、在线送达等。

  创新立案诉服模式

  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是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上海各级法院深化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改革,在全市建立起了大厅、网络、跨域合作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立案工作格局。

  提升诉讼服务便民化。为切实贯彻落实登记立案工作要求,上海各级法院积极提升诉讼服务质效,方便当事人诉讼,坚持通过多种渠道,完善诉讼服务。

  “上海市法院将立案登记工作细分为从立案窗口接待、法制宣传、导诉咨询、信访接待、安保应急处置配套等项目,明确工作职责,责任具体到人。全市法院还统一登记立案流程和法律文书样式,依托信息化技术,方便立案法官操作,做到全程留痕、全程透明。”陈佳玉说。

  为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司法需求问题,上海法院在诉讼法院大厅设置便民服务角摆放轮椅等,增设便民服务箱,提供老花镜、一次性口罩、毛巾等物品。对没有委托律师作为代理人的老年当事人,提供免预约现场立案诉讼服务。对不会、不便使用网络技术的老年人,原则上不引导自助立案,直接提供窗口立案服务。针对年老体弱或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推出“上门立案”服务,由法官上门办理立案手续。

  网上立案高质量运行。上海法院从2008年开展网上立案审查工作。在此基础上,于2015年在全市各级法院层面开展网上立案工作(即当事人可通过身份认证或律师、法律工作者凭本人登录密钥进入上海法院诉讼服务网、“上海法院12368”微信公众号提交的立案申请材料并由法院进行登记立案的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法院大力推进在线诉讼服务和网上立案常态化,能网上办理的尽量网上办理,2020年全市办理网上立案65万余件,网上立案率由原来不足20%,上升到73.03%。2021年,全市法院网上立案流程持续优化,81%以上案件做到“网上立、掌上立”。2022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受理的30.51万件案件中,网上立案26.93万件,占比高达88.24%。

  构建智慧型诉讼服务。上海法院持续推动诉讼服务与智慧法院建设深度融合,不断强化上海“移动微法院”的集成作用。以上海“移动微法院”为载体,加快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的数据集成,实现一套数据全网流转,一个入口服务群众,为其提供网上立案、网上查询、电子送达等多项诉讼服务,让诉讼事务“家里办”“掌上办”“随时办”。为让诉讼服务有温度,上海二中院、上海金融法院、上海静安法院等设立诉讼服务“智慧舱”,同时“智慧舱”还落户临港新片区法律服务中心,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成为“不打烊”的法院窗口。

  上海法院深入推进诉讼服务工作,倾力打造了上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三张亮丽“名片”,大大提升了群众诉讼便利。同时坚持机制创新,落实案件繁简分流、多元解纷、电脑随机分案、电子送达、电子卷宗随机生成、全流程网上办案等多项改革机制,推动了立案登记制改革的巩固与发展。

  健全立案登记工作制度

  上海法院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获得了较为热烈的社会反响和良好的社会评价。但随着诉讼活动信息化、无纸化的推进,也对立案庭与其他业务部门工作衔接和职责分配提出新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健全立案登记工作制度,上海法院将部署推进下一步工作。

  严格规范流程。完善各项制度体系,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全面告知制度等,保证登记立案工作各环节依法规范。

  科技赋能加强监督。通过最高法院数据平台强化对全市法院立案及时性和均衡性的监督,并通过12368、信访等多渠道了解当事人立案投诉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建成并完善上海法院立案、信访大数据平台,通过动态可视的大数据分析,掌握全市立案信访态势。完善“智能审查”功能,加强对立案审查、诉前调解的期限进行自动管控,及时将各节点信息反馈当事人、明确预期。

  优化立案方式。推进立案阶段“全流程网上办案”,升级“无纸化办案”和“电子诉讼”。继续保持网上立案高质量、高水平运行态势,进一步扩大网上立案范围,优化立案流程,做到能网上立案的案件,应立尽立。积极开展跨域立案、自助立案、邮寄立案,并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完善现场立案登记预约制。

  提升线上诉讼服务水平。全面应用“一网通办”、“随身办市民云”App、“上海法院12368”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端口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诉讼服务,保持80%以上案件做到“网上立、掌上立”。

  “上海法院致力于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亲民、便民、惠民的诉讼服务制度体系,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让人民群众知晓会用最新的诉讼服务系统功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斌说。


责任编辑:王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