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法治网专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法官白云:努力当“邹碧华式的好法官”
发布时间:2022-09-29 07:02 星期四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法制与新闻》记者 黄浩栋

辽宁沈阳的冬天格外冷,但为了去图书馆抢个学习位置,在沈阳师范大学读书期间的白云毅然把起床时间定格在凌晨4:30。她说:“那个冬天,每天雪地上的第一行脚印一定是我踩下的。”

最终,白云成功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后来到上海成为一名法官助理。

如今,35岁的她已成为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二级法官、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涉老审判团队负责人。其间,她因出色的成绩荣立“三等功”,并荣获上海法院系统“十佳青年”“邹碧华式的好法官”等荣誉称号。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与她面对面,聆听她从业10年来踩下的诸多“第一行脚印”及其背后的故事。

大雪无痕

白云最初的人生规划是当一名中学英语老师,大学期间考取导游证后又想当涉外导游。直到大学快毕业时,她突然对法律产生了兴趣。

“我本科学的是英语师范专业,第二外语学了德语,家里人都认为女孩子当老师很好,当时我自己也觉得当老师挺好的。”白云说。

白云从小就很勤奋,多年来一直有泡图书馆的习惯和爱好。大三的某一天,她无意中走进了法律图书区,随手翻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而后便沉浸其中。

“这是我第一次认真阅读法律条文,对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我来说,书中的法条和专业术语让我甚感生涩难懂,但其中铿锵有力的法律规定,以及其对于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护深深地吸引了我。”

白云的正义感瞬间被激发了。

从此,她开始啃起法律图书,并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在同学之间闹出一些小摩擦和小纠纷时,她总是尝试着依法调解,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进一步激发了她学习法律的热情,并为此坚定了考研的决心。

图为白云(左二)正在为当事人调解家庭矛盾。 刘宁 摄

“大四那年,在家人支持下,我决心报考法律专业研究生。于是一边去法学院蹭课,一边在外当兼职导游,为自己挣够了考研培训班的学费。”说起过往的经历,白云虽有些轻描淡写,但记者却深深感受到她的勤奋和努力。

从外语到法律,从兴趣使然到认真学习,从自由发散的文学思想到专业严谨的法学思路,对原本缺乏专业基础的白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每个人的人生都像‘无痕大雪’,都会遇到无数个第一次,但对于我来讲,面对漫漫大雪必须拥有踩下‘第一行脚印’的信心和决心。”白云说。

最终,她以笔试第二、面试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只身一人从辽宁来到“火城”重庆。炎热的天气、复杂的道路、陌生的方言、辛辣的饮食,白云一时难以适应,但留给她最大的考验还是全新的专业环境。

“法学专业课带来的压力巨大,但扎实的外语功底成了我的优势,我一度担任老师的课堂翻译,广泛接触国际法学、国际禁毒等领域,同时还把学习体会录播给同学们分享。”白云回忆道。

就这样,白云以优异的成绩连续3年获得校年度一等奖学金。其间,白云依旧每天坚持往返于宿舍和图书馆,依旧早早起床抢位置。几年下来,她在法律专业上的弱项被逐渐消除,换来的是各门优异的成绩。

2012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白云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到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后来两区“撤二建一”成为静安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就职,从“火城”到“魔都”,从校园到社会,她再次面对人生的又一个未知数。

“当时挺忐忑的,心中的确没底。但我坚信一点,我在学生年代培养的良好习惯和面对困难不言退缩的信心和决心,是我今后成为一名称职好法官的基础。”白云说。

司改红利

2018年12月12日上午,上海法院系统第二批法官助理入额遴选面试如期举行,题目是从固定诉请、归纳争议焦点、认定证据、适用法律等角度分析一起劳动争议案件。

白云参加了这场面试,并顺利过关。此前,她以微弱的优势通过了入额遴选笔试、庭审面试而取得遴选委面试资格,这场面试无疑成了她能否在入额法官中踩下“第一行脚印”的关键考验。

走出考场,白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并打开网购App,把生活上的所缺之物一一购买齐全,毕竟她已近4个月没网购了。“入额考试的紧张感就像当年的考研和司考一样,虽说这次通不过还可以再来一次,但对于我来讲,这次通不过意味着司法体制改革的红利就浪费了一次。”白云说。

彼时白云参加工作不久,上海作为试点城市率先开展了司法体制改革,其重要内容包括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经过试点,上海法院如期完成了中央交办的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经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批准,上海法院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上海的实践验证了司改可以进一步优化司法权力运行,完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化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从而推动司法质量、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的全面提升。

“我们不能坐等改革红利,而是要更加努力地去争取和实现。通过一次次的学习和动员,我们对司改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信心,尤其是对于青年法官人才队伍的培养,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白云说。

与白云切身相关的,也就是她所说的“希望”,便是法官员额制改革。

按照原来的司法体制,像白云这样的法学院校毕业生,需要通过考试从书记员先成为助理审判员,再成为审判员,司法体制改革后,原有职业发展路径有了大的改变,从法官助理到入额法官,需要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才能通过遴选,被任命为法官,遴选不仅注重专业知识水平的考察,对庭审驾驭能力和沟通协调技巧也有较高的要求。可以这样说,一方面,法官入额标准更高了;另一方面,也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

“司改对于很多人来讲,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在得知法官助理升任法官需要严格的入额考试后,甚至悔恨自己没有早生几年……但对于我来讲,这却是实现职业发展的难得机会。”白云说。

白云告诉记者,2018年年底的第二批法官助理入额遴选考试,静安法院的入额名额只有8个,而参加考试的法官助理有19人,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任何改革都必须打破一个秩序,再新建另一个秩序。这次司法体制改革的结果就是要让真正有能力、有水平、有担当的人成为法官,并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改革初衷。”白云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除了能力水平担当外,还必须心中装着人民,要时刻牢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白云从学校毕业刚到立案庭时,便有了一个“小发明”:暗暗地追踪那些自认为在法律上有“嚼头”的案件。

“我会记下案号,利用业余时间回看庭审录像,最后跟踪判决结果,看看跟自己立案时的判断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分析一下案件的事实依据和审理情况,体会法官审案的经验和技巧。”白云说,从中她得出了两个体会,一是作为法官决不能偏听偏信,要时刻居中理性判断,才能实现公平正义;二是法官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要兼顾法庭内外的一切因素,更加全面地去判断分析其中的是非曲直。

5年后,她被调到房产审判团队担任书记员,之后担任法官助理。在这个过程中,她学会了总结案件争议焦点,懂得了审判流程控制。为此,她写完了厚厚的几本笔记。记者注意到,这些属于她个人的“办案手册”详细记录了各种不同案件的审理要点,以及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和应急措施。

上海闲话

“吾额身份证原件侬需要伐?”

“麻烦您用普通话再讲一遍。”

“你怎么连上海闲话都听不懂额啦。”

……

对于初到上海的白云来说,语言关是诸多难关之首。

“语言不通,当事人着急,我更着急。既严重影响办事效率,更有损法官形象。”身为东北人,白云的普通话本就一口大大咧咧的东北腔,而嗲声嗲气的上海话虽听着熨帖,但只能听懂一点点,大部分靠观察当事人的肢体语言来判断,闹出不少笑话。

在立案窗口被当事人“吐槽”多回后,她坚定了学习上海闲话的决心。她大学本科学的是外语,语言天赋本就不错,这次便从零开始,拿出当年学英语的劲头,像背英语单词一样背诵上海俚语,还一边收看沪语节目,一边在笔记本上用拼音标注的方式,详细记下日常工作用语中的上海发音。

“那时我还担任庭里的记录员,法官们很多上海话我听不懂,也记不准,只能拿着录音笔详细录下来,然后找男朋友(上海本地人,后来成为她的丈夫)帮忙,一句句放给他听,然后再记录下来。”几年的努力让她听懂了上海话,也学会了上海话,虽然还有些“洋泾浜”的味道,但与人沟通已经不成问题。她说,现在6岁的女儿也成了她的老师,时不时纠正她不准确的上海发音。

起初,白云学习上海话只是为了不让当事人“吐槽”,但后来她发现,讲上海话是做群众工作的基础,可以让她更加贴近群众、走进群众,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

“白法官,你讲的上海话有点‘洋泾浜’,但很亲切,让我感受到你的真诚,尽管官司输掉了,但我服帖!”在一起房屋租赁合同案宣判后,败诉的原告特意找到白云说了这样一段话。

除了学说上海话,白云还学会了说“大白话”。

在正式入额法官后,白云被调到涉老审判团队,专门审理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民事诉讼。涉老审判是静安法院多年来的一个知名工作品牌,不光很好地解决了老年人的麻烦事,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也由此培养了很多优秀法官。

如何更好地和老年人“打交道”,怎么更好地给老年人释法说理成了考验白云的另一场“无痕大雪”。

普通话尚且难以沟通,搬出生硬的法条更是难以说服老人。白云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要善于倾听,让老人充分表达观点,平复心情;二是少说法言法语,多说大白话,力求在同一个语境下与老人平等沟通。

有这样一起案件让她印象深刻:一对同胞姐妹,因妹妹欠姐姐数十万元不还被姐姐告上法庭。

“当初父母公房动迁时,姐姐拿得比我多,我不还她的钱也理所应当。”庭审前,妹妹请求白云帮她们重新分割动迁房安置利益。

“我看到报纸上说被告可以在案子里反诉原告。”任凭白云怎么解释,这位妹妹就是听不进去,坚持要求白云先审理动迁分配纠纷,再来审理欠款纠纷。

白云灵机一动,问了老人一个问题:“阿姨,假如有人摔跤骨折去医院,是不是要挂骨科?”老人点点头。

“那么在骨科看病时,他肠胃又不舒服了,是继续在骨科看还是再挂消化内科看?”

“当然是消化内科……哦,我明白了。”老人恍然大悟。

白云趁热打铁说道:“父母当年给你们分动迁款时,你们可是一致认可的,现在你提出要重新分配,虽然可以再‘挂个号’,但打赢官司的可能性很小啊,请您再考虑考虑吧。”

听了白云的大白话,妹妹意识到了其中的诉讼风险,遂放弃了反诉的念头。后来,白云继续通过这种大白话的方式为两姐妹调解了纠纷,避免她们反目成仇。

白云说:“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讲群众语言就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加深彼此的理解和认同。我就是要用上海话和大白话让法律更接地气,坚持‘用户导向’,努力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审判理念。”

突击家访

“我知道,你们是来保护我的……”打开房门看到白云和法官助理的一刹那,轮椅上年逾八旬的孙老伯声音一度哽咽,面对此情此景,白云也红了眼眶。

孙老伯幼时曾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肢体残疾,一辈子没有结婚。20世纪70年代,他的母亲做主把他的一名亲属过继为其养女,但由于养女常年和孙老伯异地而居,并没太深感情。

2019年,孙老伯居住的老屋迎来旧改,可以分到300余万元的动迁安置款。得知消息后,养女对他热情了许多,不仅常来嘘寒问暖,还主动带他去医院检查身体。

孙老伯原以为养女这次“由阴转晴”可以照顾他安享晚年,谁知一年后,他突然接到征收事务所的通知,称养女拿着法院判决书,要代他领取补偿款。后来一了解才知道,当时养女骗他去做了“限定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鉴定,随后拿着鉴定结果,申请法院确定她为孙老伯的监护人。

孙老伯的家人听说此事当即“炸了锅”,孙老伯的侄女随即向静安法院起诉,请求变更监护人,案子到了白云手中。“案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原来孙老伯在公证处就已经立了一份‘意定监护’公证书,指定由自己的侄女作为意定监护人。”白云告诉记者。

一边是法院判决,一边是意定监护,究竟谁才是孙老伯最中意和最合适的监护人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白云特意挑了一个上班时间对孙老伯进行了“突击家访”。

“你吃片梨吧?”孙老伯指着茶几上削好的一盘梨让白云吃,他说:“水果是侄女为我准备的,每天都有。侄女一直照顾我,对我很好。”

“我们这次来就想告诉您,如果你有感到不安全,或受到任何威胁,我们可以马上带您走。”白云单刀直入地问。老人略加思考,很肯定地回答:“我相信侄女。”

最终,静安法院将老人的监护权判给了其侄女,事后养女也未提出异议。

“这个案件让我深刻认识到,任何判决都要力求合法合情合理,不能仅凭法庭上的你来我往,也不能固守法条机械判决,而应该开拓视野,全方位考虑法庭内外的因素和案件的来龙去脉。”白云说,“当时如果仅凭单方面的法律依据和意思表达,机械地将监护权判给某一方,都可能留下瑕疵和遗憾,因此我宁可多费心力,通过走访真实了解老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真实想法。”

近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老案件典型案例》的编写已近收官,白云作为涉老审判团队的负责人,逐字逐句地进行了推敲和把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重,涉老案件日渐增多,案件类型呈现“多样化”、诉讼意愿更趋“强烈化”、维权意识日益“理性化”、诉讼请求趋于“碎片化”,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面临诸多难题。

“每个涉老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家庭,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正常的社会关系和道德伦理,导致亲情破裂、反目成仇,甚至酿成更大的悲剧。”白云说,通过发布白皮书与典型案例,可以很好地研究涉老案件的特点规律和破解之道,力求每个案件在公序良俗的语境下实现公平正义,案结事了。

数据显示,近年来静安法院有超过60%的涉老案件以调解结案,判决后约三分之二的案件当事双方没有选择上诉,在最大范围内做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鞋套之谜

“这是我们拍的一些照片,可以作为证据。”说话间,白云明显感觉到老太太眼中的那一丝狡黠。

这一天,白云带着法官助理刘丰瑾去一户因擅自改变房屋结构被邻居告上法庭的人家做现场调查,趁着小刘蹲下身子更换那双主人事先准备好的破鞋套的一刹那,当事人递了一个厚厚的信封给她。

照片?法庭上不是提供过了吗?白云有些疑惑,她正要打开看,老太太立刻阻止了她,说“别打开,你回去再看吧”。

白云还是开一个小口子,一眼就看到里面那抹亮红色,是人民币!

“小刘,你来录个像。”白云交代已换好鞋套的法官助理,然后严厉地对当事人说道:“你们这是向法官行贿,是违法犯罪行为,法院可依法追究你们的法律责任。”白云将信封原封不动地递了回去。

老太太却有些不以为然,一边收起信封,一边对身后的丈夫说:“没事没事,等案子判了,我们再交给她吧。”

原来,其身后的丈夫一直拿着手机在录像。

白云感觉后背有些发凉,指了指法官助理手中的执法记录仪说道:“我现在对你们二人进行训诫,如果再不停止违法行为,我们可以对你们采取强制措施!”两位老人这才就此作罢。

事后,白云细细想来,那双给法官助理准备的破鞋套或许就是两位老人事先给她们准备好的“陷阱”。他们或许想通过行贿得到他们想要的判决结果,也可能想录下行贿过程来要挟她作出他们想要的判决结果。

自那以后,她时刻提醒自己并告诫同事,每次外出取证必须准备好鞋套和一切应用之物。白云说:“人生有很多‘第一行脚印’需要勇敢地去踩,但受贿路上的‘第一行脚印’是一辈子都不能踩的。”

据了解,为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铁军,近年来静安法院以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责任制落实为基础,积极探索强化法院干警队伍“八小时”以外的“慎独”行为规范和监督管理机制,要求干警不断净化朋友圈与社交圈。同时,在严格执行“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规定下,形成了审判监督庭案件评查与合议庭自查、互查、随机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严守案件质量关,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静安法院举行了一系列党史学习、政策宣讲、身边的典型宣传和为民办实事活动,白云成为其中的优秀代表,她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执业坚守分享给大家,鼓励和引导广大干警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一场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是从政治上建设政法队伍、确保忠诚纯洁可靠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推进政法队伍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是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树立政法队伍新形象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政法队伍紧跟时代步伐、在新时代履行好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白云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必须按照“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要求,强化履职担当,推动司法生态进一步优化、纪律作风进一步好转、素质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