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新闻集结号>>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
【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协商就在“家门口” 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发布时间:2022-07-21 17:17 星期四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胡建霞

石油管道、钻探井、红砖墙体、锈迹斑斑的工业遗迹、视觉系书店、咖啡厅……如今的石油共生大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石油工业风,设计感时尚感十足,成为广大市民争相探访的“网红打卡地”。谁能想到,以前的这里是一个“四不管”、脏乱差的“大杂院”?

“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参观石油共生大院。

7月15日,“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北京市海淀区石油共生大院委员工作站,感受政协委员以工作站为依托,将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组织广大委员积极参与基层协商和社会治理,发挥“中国式商量”特殊优势为民排忧解难的工作成效。

“早期的石油共生大院中部偏西平房区域是一个‘四不管’地带。以前大院里面修车、喷漆、小餐饮等业态导致环境变得脏乱差,地面油乎乎的,大家遛弯一般不会来这边。”居民代表张婷回忆道。

为落实街区规划,石油共生大院在前期“疏整促”以及拆违、治脏治乱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了单位和居民的意见,在地区专家智库的指导下,打造了“六区一站”,包括党建空间、文化空间、亲子空间、健康空间、美食空间、便民空间和街区工作站,满足基层党建、居民议事、文化生活、安全稳定、便民服务等需求。

“一开始,大院居民对改造工作持怀疑态度,觉得涉及四个产权单位,太难推动了。”张婷说道,政协委员多次深入基层问我们有什么需求,改造后有什么愿望,想建成什么样子,认认真真地听我们唠叨,我们从没想过政协委员真的把我们的唠叨放在心里面了,积极推动共生大院改造工作。张婷发自内心地表达感谢:“对很多外人来说,这是‘打卡地’,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我们的家,大院改造之后,我们第一时间到这里参观,真的震撼了,现在增添了各种便民利民设施,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便捷生活。”

“政协委员工作站发挥了推动大院共治的重要作用。”学院路街道宣传部部长陈琢介绍,多年来,街道的基层治理工作得到了历届政协委员的密切关注和支持。从脏乱差的“大杂院”变身成如今的“网红打卡地”,委员们数次调研、反复走访、建言献策……发挥智库作用的同时也成为了连接街道与居民的桥梁、凝聚共识的纽带。

目前,像石油共生大院这样的委员工作站在海淀区一共有33个,后续还将动态调整、适时增加。据悉,海淀区政协的建站工作启动于2020年5月,通过搭建“群众家门口”的协商议事平台,聚焦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协商议事、支招献策,有力推动问题解决、矛盾化解,极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工作站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两年来累计开展活动266次,线下参与9600人次,线上受众达到1623万人次,通过围绕中心履职尽责,情系民生建言献策,“中国式商量”作用更加凸显。

海淀区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调查院副院长白洁发言。

对于委员工作站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海淀区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调查院副院长白洁认为,委员工作站是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方便委员直接参与基层协商和社会治理的一个创新平台。此外,她还讲述了和共享单车相关的一次履职经历。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在便利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助力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乱停乱放、占用车道等诸多城市治理难题。

“发现这个问题后,委员们邀请辖区居民和学生代表来到工作站,听取双方对解决共享单车停放乱象等问题的建议,随后到大家反映强烈的地铁口、高校门口、写字楼周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严重的区域进行观察和梳理。”白洁介绍道。

“通过多次座谈和实地调研,我们认为主要是辖区内写字楼和商业圈密集,共享单车需求量大,但停车设施不足,共享单车企业过度投放,运营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出现乱象,影响了城市环境和交通秩序。”白洁说道,分析出原因后,委员们最终提出了“政府监管+企业运营+联盟共治+志愿服务”的整治建议。

在整治过程中,白洁介绍,在海淀交通委的指导下,以五道口地区为试点,探索共享单车潮汐规律,引入电子围栏技术,建立智慧调度系统,调控单车科学有序投放。另外,政协委员与铁路局多方沟通协调,利用京包铁路地面闲置空间建设南北两个停车场,可吸纳600余辆共享单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五道口周边停车问题。

“现在每当我途径五道口街区看到整齐排放的共享单车,幸福感、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白洁由衷说道。

下一步,海淀区政协将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变“组织委员”为“委员组织”,推动委员履职从会议履职走向社会履职,从被动履职走向主动履职,从个体履职走向团队履职,进一步强化委员的责任担当,让委员履职“实”起来,基层协商“顺”起来,民生民意“聚”起来,联系群众“密”起来,推动履职为民的常态化、高效能,打通政协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胡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