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新闻集结号>>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
“和”自“商”来“谐”由“公”生
——山东省宁津县杜集镇振华社区“协商工作站”工作小记
发布时间:2022-07-13 16:39 星期三
来源:人民政协报

“现在我们振华社区5个自然村的村民不仅人住在了一起,心也连在了一起,再也没有原来哪个村、哪个院(家族)的界限了。”山东省宁津县杜集镇张定村总支部书记于丽丽说。在美丽村居综合治理过程中,社区“协商工作站”发挥了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

“协商工作站”协商解社区村民矛盾纠纷

杜集镇振华社区是由薛庄、张定等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民们搬进新社区后,对门的、楼上楼下的大多不是原来村的村民,有个磕磕碰碰的,村干部也不好跨村处理,时间久了,矛盾慢慢显现。

怎么解决?居住在这个社区的宁津县政协委员张振芳主动站了出来,她也是杜集镇政协委员联络室副主任,在充分征求县政协和镇党委意见后,带头成立了振华社区“协商工作站”,专门以协商的形式解决村民的矛盾纠纷与困难。

在“协商工作站”,张振芳除了每天晚上“坐班”一个多小时外,还雷打不动地每周六组织开展协商座谈。每到周六,小小的工作站里热闹非凡,社区干部和群众有事的商量事,没事的也愿意去了解事。就这样,村民们体会到了参与的成就感。

“协商工作站”既协商大事,也化解琐事

农村治理体系之所以有着浓厚的家族文化气息,是因为对于村民们最大的“红白事”来说,一般要靠族系人们帮忙共同办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唯有大事看近远”。成立社区后,如何快速拉近原来不是同一个村的村民感情,张振芳和村干部们反复商量后一致认为,还是要从村民关心关注的“大事”入手。

“打破生分的原族系模式,改革‘红白事’办理,由社区成立统一的红白理事会,倡导楼道内居民全部上阵。”这种方式一下子拉近了村民们的距离。

尝到甜头的社区干部们越来越习惯大事一起商量,凡事共同行动。2021年春节,社区开展了第一届社区村民文艺会演,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连演5场。社区村民们聚在一起,又是唱又是跳,在村民的欢笑声中,社区干部们看到了融合发展的成效,坚定了走协商治理之路的决心。

“协商工作站”商量的事项越来越广,既有各家各户的大事,也有邻里琐事。

社区7号楼的独居老人张书义,向张振芳“诉苦”说:住在楼上的5岁男孩特别顽皮,影响他正常休息。张振芳意识到这并非个例,是个关乎邻里关系的大问题,便发起了“老人孩子如何相处、一静一动如何兼顾、邻里噪音如何避免”等话题的“百姓说理”大讨论,发动大家一起发表意见、参与协商。后来,还举办了“祖孙隔辈亲”等老人孩子联谊活动,组织社区老人为孩子们讲老村故事,用这种方式化解了代沟。

“有人说张振芳的经验具有特殊性,因为她就住在该社区,身在其中,自然情况明、人缘熟,但这都只是外因,而真正的内因则是专门协商机构在协调群众关系、理顺群众情绪、凝聚群众力量方面所特有的独特优势和重大作用,这为我们继续推动农村集约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探索了有益的综合治理之路。”杜集镇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蒙红贞说。(张玉刚 高秀萍)

责任编辑:胡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