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云端”健身受伤,健身博主是否该担责
发布时间:2022-06-29 16:54 星期三
来源:法治参考

   本刊记者 邓玉杰 整理

  相较于费用高昂、场地受限的线下健身,云健身具有成本低、碎片化和轻量化等特点。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快速发展,云健身从教学跟练、线上课程到营销带货等整个体系正逐步迈向成熟化。

  但在这场全民云健身热潮中,有人甩掉身上的肥肉,但也不乏膝关节或踝关节损伤者。

  一时间,“云健身”这种时下新颖的健身方式迅速成为全民健身的新宠,但上一秒还沉醉在运动的快感中,下一秒就受伤了。那么,观众跟着直播间跳操受伤,健身博主需要担责吗?

  打赏未必要担责

  每当健身主播开始直播,总有不少热情的粉丝在刷礼物,满屏的飞机、火箭、嘉年华。所谓的刷礼物其实就是网络打赏,用户先将真实货币兑换成虚拟货币,即“充值”,再用虚拟货币购买道具,向主播们赠送道具,即“打赏”。

  对此,江苏新天伦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晓莉介绍,从目前司法实践来看,直播打赏一般被定义为观众用户与主播之间的赠与合同。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行为就是合法的。

  因此,在打赏作为观众用户对主播的赠与,不构成服务合同关系的情况下,除平台规定或主播所在公司的自身规定外,法律上并不意味着一般的健身主播对打赏观众的身体状况有更高的注意义务或提示义务。

  但如果说该直播平台本身就不具备合法的资质,或者直播的内容可能违反法律法规等,可能会有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另外如果打赏人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该赠与行为很可能无效或者可撤销。

  “通常而言,主播在直播过程中通过反复讲解动作要领、带练、回答观众的问题及提醒观众适度跟练已尽了审慎注意义务,观众在跟练时应当预见到该项活动所具有的一定风险,并判断自身的生理状态是否足以完成训练。若观众未掌握动作要领,忽视了自身的身体状况而盲目跟练,则只能自担受伤的风险。”上海合勤律师事务所律师任明飞说。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身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对自身安全负有最大的注意义务。林晓莉认为,健身主播虽有一定的提示义务,但不能过分苛责,即主播如果履行了提示义务,一般认为其没有过错,无需为观众因跳操不当导致的受伤承担责任。

  当然,对于面向大量观众的健身主播来说,必须严格遵守平台直播规则,对较高难度的健身动作、适宜人群、科学安排健身及休息时间等问题,还是尽量做到提示。

  “享受权利时就应该履行义务。”林晓莉表示,有影响力的主播因其具有号召一般观众跟练的先行行为,并且因此而获利,应当对观众负有提示义务。

  购买私教服务或需担责

  “如果观众在购买了健身主播的私教服务,两者之间就不再是观众和主播关系,而是我们在健身房中常见的学员与教练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签订的合同也是典型的服务合同,服务既可以是远程的线上视频指导,也可以是线下的现实示范。”林晓莉表示。

  健身服务合同成立后,主播们既应全面遵守合同各项约定,亦应尽到更高的义务。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健身过程中,主播们要对学员的健身动作等予以个性化指导,对学员的身体状况实时跟踪观察,对较为危险的动作进行保护,最大程度保障学员的身体健康。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在健身服务合同履行期间,如果主播未按照约定履行带教、指导义务或者履行带教、指导义务不当,导致学员受伤的,主播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赔偿责任。当然,如果是因为学员自身不规范行为或不配合行为导致受伤的,作为健身教练的主播们可以视情况减轻或免除责任。

  教学类主播应持证上岗

  广东省健身健美协会会长黄勇表示,云健身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健身,但从专业角度来讲尚有不足之处,因为健身需要因人而异,云健身的模仿训练从效果上有不确定性,从安全上有一定的危险性。

  记者浏览了一些短视频直播平台,不少人气高涨的健身博主的简介中并未标注持有国家健身教练资格证书。而且在直播间的公屏上,也鲜有健身博主尽到提醒义务。而在各直播平台上,并不需要任何资格证,只要完成实名认证后即可进行直播。可见,在云健身市场中,部分健身博主缺乏教学资质。如具有相应的教练证书、专业运动员证书或相关体育专业毕业证书等;以专业能力履行合同约定的健身效果,帮助学员完成瘦身、塑形、增肌等目标。

  黄勇表示,受疫情常态化影响,确实有部分健身房教练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教学、带货,但在整个线下健身从业群体中占比并不大。短时间云健身不可能取代线下健身,因为“线下的运动氛围无法取代,线下有教练及时纠错,健身效果更明显也无法取代”。

  他指出,目前云健身普遍准入门槛低,需要加强对行业的规范和监管,教学类的健身主播需要与业余分享的健身主播分开,教学类主播需要持有专业教练证书上岗。另外,要对运动营养品的健身带货从严约束,部分短视频有引诱、引导使用兴奋剂的倾向,都需要专业人士来甄别,建议对此成立相关监管机构和举报系统。



责任编辑:王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