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法治网专题>>
数资城市
发布时间:2022-05-19 14:57 星期四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一、数资城市

当下的“数证经济”,可以用“两军对垒”来形容,光靠经济学家动嘴皮子肯定是不行的,也就是写上一箩筐的文稿,去论证新经济的学术公示,不如直面敌人,做好足以匹敌的准备。

从上一章的分析上看,可以看出一个“世界性的‘数证经济’沙盘”,如果包含“比特币这样的战术性试探”的话,其实中美之间的数证经济其实已经进入了对抗阶段。

好了,不管是沙盘,还是即将会发生,我们都不能回避:类似“亚马逊区块链”的威胁,尤其是,如果其真的将其系统内的商家和商家数据加上一组AI算子,通过“数字物权”“数证经济”的形式发出来,我们有没有能够与之对抗的“数字物权”“数证经济”模型呢?

其实先别说有没有,我们先分析一下,亚马逊或者类似的巨头:

1. 会不会在“数证经济”上动手?

2. 会不会发DPOI?

其实答案只有两个,会与不会,而从现在的态势上看,不发DPOI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一个近四十年的大局的战略团队,不可能看不到如此明显的战略要点,我们不能幻想对方会给我们留出充足的时间去准备。

所以,不管回答对方是不是会部署“数证经济”,我们都要开始准备自己的“数证经济”。

关键性的构架问题出现了,我们如何准备?

首先,从单体企业规模上和计算机技术上,我们都不占优势,客观地说,企业、资本、计算机都是舶来品,人家给你的同时也留了后门儿,从人家的核心优势死磕,这样的选择太不明智了。

我们先回到“资源层面做个对标,看看能不能先找到足够对抗的资源”。

从“亚马逊区块链”、谷歌AI、云计算、大数据这样的部署模型上看,它的结构其实很像一座城市,或者说很像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模型。注意不是国家模型,因为它也使用“去中心化”的思维,在这样的思维下,美国的国家机器就是个巨额成本,且用处不大,尤其是美元在“数证经济”中没有用了,则国家机器也就没什么用了。所以,以城市的边界来封装系统,更轻便更灵活,甚至更容易全球化。

其实,拨开计算机技术的外衣,我们看到类似亚马逊的系统的资产还是来自“传统的商业和劳动力”,而计算机的用途是创造新的共识系统和需求闭环。我们有理由相信,亚马逊也会使用“‘现有业务’+‘数证业务’”两套引擎同时运转的模式,形成一种维度的商业纠缠,而不会是有了“数证”,就放弃了原来的系统,原因前边已经分析了,“数证经济”的维度与传统经济不同,二者不会以商业熵增的形式通信。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们就好办了,或者说,我们至少找到了一个可以聚集原始资产的模型,且和“亚马逊区块链”的模型类似,这个模型就是:

• “城市区块化”

先从话术上分析一下,为什么:

“城市区块(链)化” = “亚马逊”“区块链”

因为,亚马逊用自己的常年部署,基本上涵盖了大量的产业用户,并且聚集了大量的产业劳动力数据。如果从经济的基站定义上看,其非常像一个超级的城市系统,我们可以用城市的GDP系统来对标亚马逊的某种统计模型。

而现在,我们的城市却不太像亚马逊,但是说实话,也只有像城市这样的资产结构,才有机会在“数证经济”中获得对峙的资本。

我们城市目前缺乏的不是类似亚马逊的资产模型,相反城市经济(商业)系统,尤其是我们国家的城市商业系统,和亚马逊的结构非常类似。缺乏的是城市间的基于“数证经济”的通讯模型。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现在宏观层面要求:

• 大力发展城市数字经济

• 三年内完成工业互联网的铺设

很大层面上就是要提高城市的经济维度和相互之间的协作效率。

城市要形成堪比亚马逊的“数字经济”“数证系统”,就需要率先构建一个合作模型,这个模型非“区块链”莫属。相关的佐证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中已经给出,在此不做重复。

也就是我们城市,准确地说是部分城市,需要进行“区块化升级”,形成“‘城市传统经济’+‘城市数证经济’”的双引擎构架,同时将城市的经济维度升级到三维。

在商科的定义上,我们将区块化的城市称之为“数据资产城市”简称“数资城市”,即一个具备“传统资产(传资)”+“数据资产(数资)”的城市,将是可以获得极大扩张空间的基础资产容器,其原始资产的效率将会获得维度型增长。

“数资城市”也要和目前的“数字城市”做一个概念上的区分,我们可以说,数字这个词汇目前携带的含义没有得到很好的封闭,很难应用到诸如“数证经济”这样的场景规划中。请读者在以后的讨论中也要使用“数资城市”这样的共识性名词,来减低共识性成本。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城市区块化”的一个模型,和区块化之后,城市会出现什么样的高维样貌:

城市区块化流程:

• 第一步:建设城市价值大数据硬件设施和移民生态规划

• 第二步:安装“物权”服务系统

• 第三步:发布“城市纳税ID”

• 第四步:搭建“物权”“数证市场”

• 第五步:构建标准接口,开启移民通道

• 第六步:发布独有的“数据资产”“数证”,并完成相关的服务系统建设(百城百链模型)

关于“城市区块化”的第一步,是一个简单的硬件铺设和价值大数据库建设的过程,这个过程设计了本地(国)化的计算机模型构架。请注意,是“计算机模型构架”,不是计算机技术构架。这个设定,必须严格把守,不能有任何二义性在里边,例如:“城市区块”必须严格区分:区块链数据库和互联网数据库,并且在产业层也要区分什么是互联网数据业务,什么是“数证经济”业务。二者绝不能有任何交集,包括学术层和商业层,二者仅可以在产品层合作。

这种设定是要将区块链与互联网在根服务层分开,同时也将数证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彻底分开。因为,互联网数据价值属于传统货币业务,即数据结构锚定了货币甚至是加密资产,且其盈利模式并携带资产的连贯性,或者说,没有完整的资产边界,它更像一个第三产业的经济范畴。

而“区块链”“数据结构”,不使用互联网的构架模型,首先就是要形成独立的资产定义,其目的是要完成基于计算机(劳动力)的效率算法库建设,而且,这种建设模型并不是通用模型,这很类似货币,大家可以共同创立标准,可以创立流通原则,但是人民币绝对不是美元,二者绝不能混合。你现在对于“为什么区块链数据库必须独立”的设定,暂且先理解到此,更多的原因,在你用到了“数证经济”的其他约束模型的时候,再进行专项的理论补充。

第二步:安装“物权”服务系统,是城市区块化的“一项“数字化”工程”。

根据“数字化”即为资产化的设定,安装“物权”服务系统,即是准备将城市内的传统资产,做“数据资产定向发行”。这个动作,我们甚至可以形象地称之为:

“城市亚马逊化”

其实就是“结构亚马逊区块链的价值内核”,让一座城市的数字经济系统内出现一个“亚马逊模型”。

这里我们说的“亚马逊模式”,不是亚马逊企业模式,也不是亚马逊技术模式,而是亚马逊资产结构模式。

一个城市内的公民和商业节点,与亚马逊现有的资产结构,准确地说,应该是“亚马逊数证资产”结构,是完全一致的,这种一致甚至可以从“共识层”达成。我们有理由认为,亚马逊在区块化的方案中,很大可能地解构了全球的城市经济模型,并进行了重组,其中中国的城市构造模型,很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利用“物权”这种中国链区块形态,将城市现有的资产直接封装为可以搭载系统DPOI的数据资产,就可让“城市区块”形成一个“联盟链”的形态。这个“联盟链”本身就可以形成“数证经济”闭环,因为一个城市的传统商业闭环的存在,可以很容易地衍生出基于“数证经济”的行为闭环。不过这种闭环其实在“数证经济”中,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说一个城市是否在“区块化”之后出现了自给自足的“区块链市场”,其实对一个城市能否真正地形成规模化(全球化)的“数证经济”维度,没有什么直接的干扰,这是“区块链数证经济”的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特征。城市区块化后的发力点,需要从头来建设。

第三步:发布城市纳税ID。

这是“中国链”独有的区块链拓扑形态,美国链没有,或者说,没有基于政治约束的“国家公链”系统,其实也没什么建设“数资城市”的基础。

所谓“城市纳税ID”,即:城市政府将是“数证经济”的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

也就是,由全民所有制城市政府作为城市内的“物权”合伙人(之一),与“数资城市物权”形成一个联合投资合伙。

其实,从“纳税ID”这个词汇上,凡是对税收理解的朋友都能够迅速理解其中的优势所在。

在国家与公民体系中,纳税代表了:

• 你使用了国家的服务

• 你使用了国家的资源进行了有收益的商业行为(合伙)

在“全民所有制”系统中,纳税还多了一项职能:

• 全民合伙

即依据全民的需求,来规划的一种社会建设模型。

二、城市纳税ID

最重要的职能是:全民合伙的扩展。这也是“数证经济”最重要的维度特征。

“城市纳税ID”最重要的模型是允许全球所有的合法区块,通过“城市纳税ID”注册成为“数资城市”“数资公民”,并可以调用该“数资城市”的区块链接口,形成超大规模的“私有链”和“联盟链”。

由此可见,一个“城市纳税ID”展现出了“数证经济”在“去中心化”和计算机劳动力模型的基础上的“维度优势”,传统城市不能突破的商业壁垒,在“数资城市”中是不存在的,“数资城市”可以无限扩容其疆域和人口(数资公民),其上线绝不是世界人口总和,而是无上限。而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在看似可以无限扩张的“数资城市”内,政治投入却不会有任何增长,现有的模式即可胜任。也就是传统的管理成本模型,在“数资城市”内不是个简单的线性函数,具体会是什么样貌,要看“数资城市”管理团队的智慧。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在“数资城市”内的功能即为,去除一切阻碍城市“数证经济”发展的“低效节点”,通过“计算机+区块”构建的区块链,形成“数证经济”维度内的价值流动拓扑。

第四步:搭建“物权” “数证经济市场”。

传统经济有三大市场:

• 资本市场

• 产品市场

• 人力资源市场

从之前的“物权数字化”系统的结构分析看,在“区块链”内也存在:

• 资本市场,例如:“数字物权首次发行”

• 人力资源市场,例如:“计算机+区块”

但是“数证经济”中是不是存在“产品市场”呢?

这件看似最必然的事情,在区块链中其实变得稍有些扑朔迷离。

我们先回到中国区块链模式的定义来看一下:

中国区块链模式:多中心化,自由基加密合伙模式,且可以继承的方式重定义。

按照这样的设定,所有中国链拓扑的结果均为“合伙”。如果从“合伙结果上分析”,其合伙的结果还是“合伙”。换言之,区块链内没有类似“消费”这样的闭环。

估计这是你看到的又一个关于区块链不好理解的模式,除非你一直工作在顶层掠食系统中。不然的话,在你的眼中,没有消费,那么世界在干什么?其实也正是这种共识,才构造出了产品市场这样的闭环模型。

消费,其实是一种债务环的拆解方式。如果你认为,现在人们买东西的核心决策是“由自己决定的”,那么你将无法从客观的角度真正读懂社会学和经济学,也就无法正确地设计新经济的构架。

资本针对消费只能采取“引导控制”和“不断升级”的办法,来寻找更合适的“组件”。例如:现在的手机,没事儿总是说“升级换代”,然后还编纂出一套“换机的理论”,搭载着自己的广告传播出去,以维持自己的企业能够存活下去。这个例子并不牵强,也没有对电子设备行业有什么敌意,因为任何消费模型都存在着摩尔定律,只是周期不太一样而已。所以,我们的消费都是“被设计出来的”,既然是被设计出来的,那它就有设计模式,只要你保留些许的好奇和耐心,就很快会找到分析消费的通路。

也正是因为,大量的货币停滞(银行的M2指数,可以做一个参照)存在,造成了资本经济系统的熵增很高,所以资本不断地使用各类模型来“刺激消费”,例如创业投资(天使投资)、技术研发等推动货币流动的规则被不断地设计出来,目的都是让熵值过高的经济系统获得休养生息,并能够维持运转效率。

我们把消费的模型结构分析之后,就先给出一个结论:

“中国链”“数资城市”的经济系统做了两个模式上的更改:

• 去货币化

• 去消费化

中国链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下的生产力和算法库(生产资料)已经足够先进,尤其是在本来就先进的政治基础上,完全有能力尝试效率值更高的经济引擎的设计与测试。

请不要用任何已经完善的理论,包括《资本论》这样的经典,试图先去解释“去货币化”“去消费化”有什么样的理论基础。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在我们最先进的优势组件上,与美国诸如亚马逊这样的“数证经济”萌芽,形成实质性对垒。

所以,在我们的全民所有制基础上,我们重构了“中国链数证经济”的“市场模型”:

• 资本市场

• 人力资源市场

• 区块链市场

目前这是我们的城市可以对垒亚马逊的一个“模型”,即构造一个携带全新市场模型的商业业态。

这里的“区块链市场”,是一个去货币化和去消费化的市场构造理念。这个设计给出了一个很明确的商业矢量:

现有的消费模型,在“数证经济”内被“封装”了(不是消失了,切记)。即传统经济的闭环组件(之一):产品市场也被封装了,并且其概念被弃用了(产品还在,用途被抹去了),取而代之的是:

• “区块链”市场

一个粗浅的理解是:

• 传统经济是企业生产产品,通过货币以商品的形式进入消费组件,完成经济闭环。

• 数字经济是“区块”生产“区块链”,通过“数证”以“合伙”的形式进入到“生产(共产)”组件,完成经济闭环。

我们一再强调“全民所有制”比“全民参与制”的优势不是“比较型优势”,而是不在一个维度上。

“数资城市”“数证经济”市场建设,是一座城市是否具备“传统经济”+“数字经济”双引擎(维度)的标志,一个有“区块链市场”的城市,才具备了与亚马逊对峙的资本,但是仅仅对峙没有意义,城市还需要一套战略,来形成有效的对抗。(杨宏斌 杜海霞 《物权数字化——与数证经济》编委,本文来自该书第十五章)

责任编辑:刘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