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珠海司法局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法治“保护伞”
发布时间:2022-05-18 10:22 星期三
来源:法治参考

  编者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其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工会适应企业组织形式、职工队伍结构、劳动关系、就业形态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依法维护劳动者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这一规定主要针对的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新业态劳动者。如何保护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成为摆在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面前的时代课题。

  本刊记者 徐明皎

  随着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的大幅增长,从业者的法律保障问题日渐突出。近年来,珠海市司法局聚焦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最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法律保障机制,为劳动者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主动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2020年10月,张某通过网络招聘入职某物流公司珠海分公司,从事快递派送工作,双方口头约定了工资支付标准。上岗后,张某经历了“双11”“双12”期间的超负荷工作,但公司并未足额发放工资。

  2021年1月,公司将张某移出工作群,致其无法继续正常工作,被迫离职。张某想拿到自己应得的报酬,但由于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在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上存在困难。

  珠海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处主任王迪介绍,新就业形态用工领域当前最突出的就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保障问题。针对该领域劳动者维权难问题,珠海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处开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窗口,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案件落实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的“三优”政策。

  受益于这一政策,张某终于要回了属于自己的报酬。

  案件受理后,珠海市司法局的法律援助律师调取了双方微信聊天记录、微信转账明细、用人单位工作系统登录截图等证据,代理张某提起劳动仲裁申请。在仲裁过程中,考虑到张某的实际生活困难及诉讼风险等因素,法律援助律师力促双方达成调解,用人单位当庭支付了拖欠的工资4000元。

  据了解,2020年至今,珠海市共受理此类法律援助案件6件,接待法律咨询45人次。通过12348、2662088法律服务热线以及 “珠海法律在线”网站、“珠海智慧司法”微信小程序、“粤省事”微信小程序,累计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众和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法律咨询服务18764人次。

  创立劳动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协调新机制

  李某是某商贸公司聘请的“美团骑手”,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约定李某自行准备用于送餐的电动自行车,公司未为李某缴纳社保。2021年1月,李某在宿舍给电动车充电时因电动车锂电池故障引发火灾,致李某死亡。公司认为该事件纯属意外,与公司无关,拒绝配合申请工伤认定。同年5月,李某家属申请工伤认定,珠海市人社局认定李某为因工死亡,但公司拒绝进行赔偿。

  法律援助介入后,第一时间提起劳动仲裁。仲裁过程中,法律援助律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公司当场支付赔偿款85万元。

  据了解,珠海市司法局联合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4个,派驻352名法律援助律师值班,为新就业形态等劳动者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根据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特点,珠海市司法局还推动建立“法律援助+调解”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创立“调裁分流”工作模式,实现法律援助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案件咨询、申请、调解、仲裁、诉讼“五位一体”无缝衔接。

  规范引导防止从业者权益受侵害

  据王迪介绍,现行劳动法律法规之所以难以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之间的争议,还与部分平台刻意规避法律责任有关。有的平台为降低经营成本,不给劳动者缴纳社保和工伤保险,或者引导劳动者在虚拟软件平台注册成个体工商户,以规避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有的平台、营销公司与劳务派遣公司等主体签订多方协议,劳动者受派遣从事工作时受伤,责任主体认定、责任界定等都存在困难,导致维权难度增加。

  针对新就业形态出现的上述问题,珠海市司法局采取多项措施,规范企业用工,从源头上防范侵害劳动者权益事件发生。

  深入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通过“线上+线下”推广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47场,派发宣传资料逾3万份,引导新就业形态劳资双方共建和谐劳动关系。

  推动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将劳动监察行政执法事项下放香洲区各镇街,开展镇街综合执法专项督察,规范镇街行政执法行为,有效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维权问题以往“管得了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应该管的无权管”等突出问题。

  根据案件集中在快递、外卖、网约车等行业的现状,紧盯这类劳动争议隐患多发易发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劳资纠纷排查行动,督促企业规范用工,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



责任编辑:王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