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新闻集结号>>
以警力之“动”换城市之“静”
西宁公安用能力建设书写抗疫答卷
发布时间:2022-05-11 06:37 星期三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 战“疫”时不我待 坚持就是胜利

□ 本报记者 韩萍 徐鹏

今年年初,青海省西宁市委召开全市能力建设推进会,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陈瑞峰部署全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要求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两手抓、两手硬,推动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建设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

同时,青海省公安厅安排部署“防风险、除隐患、降发案、保平安”专项行动,要求西宁公安不断提升打防管控能力水平。

如何落实?西宁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田旭带领党委立即开展密集调研,部署开展全市公安机关“内务大整治、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专项行动。一时间,实战训练、技能比武、骨干讲业务、学习警规警令、整顿办公秩序……一系列硬核举措全部上线,西宁公安能力建设开启了新模式。

面对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在静态管理中西宁公安始终体现责任担当,动起来、跑起来,以警力之“动”换城市之“静”。

闻令而动听令而行

4月2日,清明假期前夜。城东公安分局民辅警突然接到通知,要求火速赶往单位集结,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不到半小时,分局600余名民辅警,以最快速度各就各位,迅速投入到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卡点检查等工作中,成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

“疫情不退,决不收兵!”在坚守了15天后,城东分局组织抗疫誓师大会,表示城东区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紧要关头,全体民辅警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直到疫情防控取得最后胜利。

全体民辅警闻令而动、听令而行,立即奔赴各核酸检测点,克服降温湿雨天气和心理压力,化身“大白”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调警力解民生难题

4月14日,城东区先行实施静态管理。随后,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也开始实施静态管理。

静态管理的关键要素在于交通有序管制。西宁形似一叶扁舟,东西狭长50余公里,市内路网纵横交错,加之车辆保有量已逾70万辆,迅速让路面归于宁静绝非易事。接到通告的第一时间,600余名交警火速集结,分头赶往73个道路交通卡口。不到一个小时,指示牌全部就位、警戒带全部就位、执勤民警全部就位、通行证发放全部就位……

在艰巨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务中,西宁公安队伍不忘初心,努力让城市运转有序,让民生难题有解。

4月15日,城东分局治安大队民警正在核酸检测点执勤,一名群众称其5个月大的孩子已经两天没有奶粉吃了,请求民警帮助。民警随即发动亲朋好友多方打听奶粉商家,找到货源后立即驱车前往,购得奶粉送到了群众手中。

仅4月15日当天,西宁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就处理服务保障类警情184起,其中包括上门送药、送氧气、生活物资49起,护送血液透析病人58起,出门忘记带钥匙31起,其他类需求20余起。

然而,这也只是一个缩影,更多的为民服务仍在街面巡逻中、封控管控区、核酸检测采样点默默坚守。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疫情当前,尤其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西宁公安坚持疫情防控和社会稳定两手抓、两手硬,最大限度合理调配警力兼顾疫情防控、严打犯罪、交通管控、网络监管、社会面巡防、内部安全防护、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各项工作,用昼夜不歇的辛苦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4600名。这是除了基层派出所值班执勤、特殊重要岗位值守和极少数的综合后勤保障民警之外,西宁公安机关全警动员投入到社会面。不少民辅警父母生病、妻子临盆、亲人离世、自身患病,但疫情当前,作为人民警察,他们毅然决然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24小时。为了保障静态管理的最佳效果,全体执勤民辅警24小时在岗在位,在寒风中挺立,在黑夜中坚守,劝返、核查、引导、耐心解答,一遍遍地用责任与耐心给人民群众传递力量、送去温暖。

70%。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的数字。110警情是社会治安形势的“晴雨表”,刑事、治安等警情保持着环比上月下降70%的幅度,虽然有静态管控、人流减少等因素影响,但也更能说明公安机关在非常时期以非常之举牢牢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

这场战“疫”大考中,西宁公安队伍明显更快了、更稳了、也更强了,作风转变、能力提升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抗疫答卷。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