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法治网专题>>
物权数字化通道——5G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05-06 13:43 星期五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成了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所有权、知情权、采集权、保存权、使用权以及隐私权等,构成了每个公民在大数据时代的新权益。

数字经济时代来临、企业物权融资需求、民间多元化投资需求,促使“数字化物权”成为商品,“物权+数字化+智能合约”形成了新的业态。

物权数字化的目的:加速物权的流动、交易、变现、成为生产要素。物权数字化海量数据要实现实时交换,对互联网的承载、应对、交割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总称——5G

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总称,它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网络体验,为移动终端带来更快传输速度的同时,还将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赋予万物在线连接的能力。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5G定义了三大应用场景eMBB、URLLC、mMTC,具有三大优势: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高可靠低时延连接”)、mMTC(“海量物联”);提供高速率(10Gbit/秒)、低时延(1ms)、大连接服务(一百万/平方公里 )服务。

5G的基本特点:覆盖率增大,传输速率提升,延迟减少,传输带宽增加,传输成本降低。

5G,以用户为中心,为更多的应用场景提供更快的上传、下载速度,覆盖更广,连接更多,信号更稳定,成本更低的服务。

正所谓: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4G和5G的基本区别:5G的传输模式不再依赖于时分和频分,5G使用BDMA(Beam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5G)作为网络接口,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和带宽。从带宽的角度来看,其带宽也会提升到4G的100倍左右,其实带宽提高的主要方法在于密集的组网: 5G网络将进一步使现有的小区结构微型化、分布化。目前,工信部已经为国内四大运营商颁发了5G牌照,频率分配确定。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进步,PC正向移动终端转型,海量数据增加,不仅仅是视频、音乐流媒体的日益普及并增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兴起,从手机到设备传感器,从摄像机到智能路灯,更是增加了几何级数级别的数据。频段越来越拥挤,同时在线甚至拥塞。为了消除拥堵,更加畅通,5G有了“更高网速、低延时高可靠、低功率海量连接”的特点,应用场景十分优异。

以视频、游戏为例:超高速率,5G速率最高可以达到4G的100倍,实现10Gb/秒的峰值速率,能够用手机很流畅地看4K、8K高清视频,急速畅玩360度全景VR游戏,等等。

以自动驾驶为例:超低时延,5G的空口时延可以低到1毫秒,相当于4G的几十分之一,远高于人体的应激反应,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

以物联网为例:超大连接,5G每平方公里可以有100万的连接数,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物联网。5G还具有 “低功率海量连接”以及“低延时高可靠”的特点。为用户提供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极高的流量密度需求。

“低功耗海量连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如智慧城市、环境监测等。具有小数据包、低功耗、海量连接等特点。不仅具备超千亿连接的支持能力,满足一百万/平方公里的连接数密度指标,还可以保证终端的超低功耗和超低成本,为万物互联提供了技术支撑。

“低延时高可靠”: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的指标要求,需要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100%的业务可靠性。缩短自动驾驶的反应时间:5G可以达到10毫秒以内的延迟,制动时差产生的误差从40多厘米缩短到0.5厘米,这也意味着自动控制刹车几乎等同于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因为5G是在基站边缘进行计算,自动驾驶数据可在最接近汽车的网络上处理,而不用上传到相对更远的机房。他是通过BBU端功能拆分,核心网部分下沉 “切片”手段,对网络资源进行了拆分、细化,实现灵活应对。5G将物理网络按逻辑划分为N个逻辑网络,而不同的逻辑网络,则服务于不同场景。

5G的流量资费将会更低。当下,电信服务的消费市场已经饱和,用户普及率达到109%,ARPU(每用户每月平均收入)2018年上半年就下降了51%,远远超过国家给运营商的全年下降50%的指标。近几年,各大互联网OTT风光无量,运营商只能充当“管道”这样的背景墙角色。5G来临,运营商将在增强品牌效应、提升用户“黏性”上下功夫,5G的每GB流量单价将比4G大幅下降。当然,这也为物权数字化提供了经济支撑。

万物互联,正在路上……人工智能底层是以“计算”和“数据”为基石。不管是云端计算还是边缘侧计算,都需要对大数据进行吞吐交互,这是5G的根。

人工智能的发展,往往会出现突破性,将要跳过5G,拥抱6G!5G刚刚起步,6G概念袭来;按照英特尔曾经提出的“Tick-Tock”钟摆战略,1、3、5成为开创代,2、4、6成为腾飞代。

二、5G技术:发展中的行业生态

5G发展重在行业生态的优化整合。任何基础技术的突破,都终将传导至商业。4G更多是技术创新、商务模式创新。5G是生态构建,把一个生态构建起来,赋能各行各业。

5G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新经济的基础性平台。对人民生活产生变革性影响。将促进智能制造、汽车、医疗、教育、旅游、大健康、智慧城市、智慧体育、新媒体、法律服务等行业的颠覆性发展。

5G的低延时、高可靠将会完美解决无人驾驶难题。万物智联意味着“车路协同”的可行性大幅提高,汽车接入网联和智能设备,路面、围栏、交通标志、信号灯,都可以向车辆发送信号,传输信息,随时把控每辆车的状况和应急需求,为车辆传达远处的路况,成为无人车的另一双眼睛。从而保证车与环境之间的安全行驶关系。城市智能、造车、传感硬件、网络传输,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产业问题与行业壁垒,前进的路上依然面临不少挑战。

新的产业环境催生新的产业萌芽,进而演绎出新的应用、新的商业模式。5G技术的应用在万物智联,产业潜能巨大甚至无限,将对整个生态进行升级。看起来像是产业的技术革新,其内在逻辑却是整个生态的 “整合”。生态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底层标准制定者和平台提供者、政府机构等等都承担着责任。

物权数字化场景:将直接利用5G技术创新产业业态。通过对物权的识别、选择、认定、过滤、存蓄、使用;引导、实现物权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交易,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引导物权资源发挥作用。

5G技术的三大应用场景与增长趋势

(1)eMBB,直译为“增强移动宽带”,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应用场景,集中表现为超高的传输数据速率,广覆盖下的移动性保证等。未来几年,用户数据流量将持续呈现增长(年均增长率47%),而业务形态也以视频为主(78%),在5G的支持下,用户可以轻松享受在线2k/4k视频以及VR/AR视频,用户体验速率可提升至1Gbps(4G最高实现10Mbps),峰值速度甚至达到10Gbps。

(2)URLLC,“高可靠低时延连接”。在此场景下,连接时延要达到1ms级别,而且要支持高速移动(500km/h)情况下的高可靠性(99.999%)连接。这一场景更多面向车联网、工业控制、远程医疗等特殊应用,其中车联网市场潜力巨大,5G时代这块蛋糕将达到6000亿美元。

(3)mMTC,“海量物联”,5G强大的连接能力可以快速促进各垂直行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的深度融合。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发生颠覆性变化,连接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终端成本更低,电池寿命更长且可靠性更高。

5G与工业互联网

到2020年10月,我国已建设5G基站近70万个,终端连接数突破1.8亿,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5G基站总数超过3.2万个。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经超过1100个,在航空、机械、汽车、钢铁、矿业、港口、能源等行业实现率先发展。5G技术增强了工业企业内的全生产要素的连接,让工厂内的连接从有线走向无线,从固定走向移动,从有边界的网络走向泛在的网络。汽车5G智能工厂、基于5G+云+AI的纺织面料智能质检、钢铁、水泥、化工、电力、港口、矿山等多个行业领域,都在通向智能制造的路上,利用5G技术改造内网的步伐,挖掘更多应用场景。

5G与物联网:

5G为物联网的信息高速传递提供了保障。物联网IoT:本质是通过互联网络接入,把实时感知的信息进行几乎无时差传递,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连接,即是物联网。物联网的要求很高:低功耗,广覆盖,大连接等,2G,4G无法达到,5G具备条件和优势。5G定义的三大应用场景中mMTC(大规模机器通信),就是针对大规模物联网业务的应用,5G在广覆盖、大连接和安全性能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5G是物联网网络层接入。目前已经在电力、燃气自动抄表,智能城市路灯,环境监控应用场景上普遍应用。其中智能家居、智能抄表等属于物联网的应用层服务。从第一代互联网,即PC的互联网到第二代互联网,即移动互联网,上网的设备数量增加了半个数量级,即3倍左右,从10亿增加到今天的30亿。物联网时代,联网设备百倍增长,物联网IoT正是利用5G移动通信的成果而生的。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由上海电力提供保障。他们以打造标准化、机制化、精细化、智慧化的“世界会客厅”为目标;保电工作进入升级版体系:将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尖端技术充分应用于保电工作中,推动进博会电力保障朝更加智能化、云端化的方向发展。借助5G和融合指挥平台技术,现场保电团队工作人员只需手持移动设备,就可与后台指挥系统无缝连接,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个可移动的“指挥部”;运维人员头部佩戴的AR眼镜,能帮助实时查看设备运行状况,自动显示设备参数,并进行故障信息的上报;而针对防疫要求特别开发的智能手环,则可以定时检测作业人员的身体状态并形成健康轨迹报告。

5G应用广泛,涉及垂直行业包括政务与公用事业、工业、农业、医疗、交通运输、金融、旅游、教育、电力、文体娱乐十大行业。

远程设备操控:操作人员利用 5G 的大带宽和低时延能力,结合人工智能、边缘计算、云计算和大数据,在人工或机器感知识别远方环境后,对远端的设备进行操作和控制。该类业务可用于危险环境中的设备操作、提升设备操控效率、解决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例如工业中的远程操控,农业中的农机操控,医疗中的远程诊断与远程手术,交通中的远程驾驶、龙门吊操控、无人叉车操控等。

目标与环境识别:利用 5G 的大带宽和低时延能力,将传感设备(固定安装、或安装于无人机、机器人的摄像头,人员佩戴的 AR 眼镜,以及激光雷达等其他传感设备)感知的环境或目标物信息,传送到云或边缘计算平台,利用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能力,识别环境或目标物。该类业务可用于公共场所(城市、小区、园区、景区、博物馆、影院和校园)和交通工具内(公交车、城轨、火车)的智能安防(目标人员识别、车辆识别、危险品识别等),公共基础设施(桥梁、涵洞、道路、铁路)和工业设施(工业生产设备,电力设备与线路等)的形变与质量监测,环境(河流、湖泊、森林等)监测,工业制造产品的质量检验,医疗中的诊断与手术识别等。

超高清与 XR 播放:利用 5G 的大带宽和低时延能力,将存储于云平台和边缘计算的超高清视频、VR/AR 内容,通过超高清显示屏、VR 头盔、AR 眼镜呈现给用户。该类业务可广泛应用于政务大厅、银行、景区、酒店、博物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教育、体育、展会演出、云游戏等服务行业。

信息采集与服务:利用 5G 的大连接能力,将传感器感知的环境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交易过程中收集的用户行为信息与工作流程信息,在云计算平台汇聚和共享,通过大数据处理,对环境、设备、交易、行为、流程等进行洞察、决策与优化,并将结果呈现在终端设备上。该类业务广泛应用于政务、工业、农业、交通、金融、旅游、电力等行业的用户服务、经营决策、流程优化与监控管理。

我们选取目前国内外已实施的典型应用案例:把“超高清视频、视频监控、VR/AR、无人机和机器人”五个行业共性能力,总结出“远程设备操控、目标与环境识别、超高清与 XR(包含 VR/AR 等)播放、信息采集与服务”四类5G 共性业务进行展示。

5G+AR跨国远程协作:华菱湘钢新建棒材厂的轧钢生产线计划在2020年5月投产,目前该生产线进口外国设备需要安装调试,由于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外国专家无法前来湘钢现场进行指导安装,三方迅速搭建了这套5G+AR的远程协作装配解决方案。这样,湘钢现场工程师可以将现场环境视频和第一视角画面通过5G网络实时推送给位于国外的专家工程师,后者依托AR的实时标注、冻屏标注、音视频通信、桌面共享等技术,远程指导湘钢现场工程师进行生产线装配工作。这是5G+AR跨国远程协作在国内首次用于钢铁行业,有力支撑企业高效复产复工。

天车远程操控场景:三方通过植入5G工业模组改造5G天车,利用5G超低的时延,超级上行高达200Mbps的上传速率,让操作人员足不出户在操控间实时精准操控炼钢区的天车,实现废钢跨天车卸车、调运装槽等作业,将生产效率提升了16%,员工流失率降低了15%。

无人天车:三方通过给天车安装3D扫描仪、测距仪和集成5G模组的高清摄像头打造无人天车,利用5G网络实时将数据传输至MEC边缘服务器端进行3D建模,计算出动作指令集下发给天车执行,实现了天车无人化自动装载运输,带来了33%的生产效率提升。

一键加渣机械臂:机械臂和控制系统则通过5G远程一键启动机械臂自动运行,替代工人在高温钢水旁现场加渣,降低高危环境作业风险的同时大幅提升了钢铁生产质量。此外,针对钢铁厂区高温对安全性提出的苛刻要求,三方搭建了5G超大带宽支撑下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多路并行视频流实现了管理人员对厂区的实时监控。

在上海洋山港码头,运输集装箱的轮胎吊高度达到十余米,以往的工业Wi-Fi技术稳定性不高,需要工人坐在高高的操控室内操作起重机。“海边的高处风很大、非常冷,而且连上厕所都不方便。”现在,洋山港的物流园区实现了5G网络覆盖,在轮胎吊上安装四路5G网络摄像头后,工作人员就能在室内看着监控操控轮胎吊,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环境也更加人性化。

医疗领域:疫情期间5G为医疗做的实际案例——远程诊断、远程操控、医院智能消毒机器。随着5G技术的普及,以及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结合,必将担当起促进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医疗产业创新的重任。

教育领域:在北京邮电大学采用5G网络与全息直播技术,实现两个校区同上一堂课,打造苏州星洲学校5G MR智慧教学应用,通过5G远程教育、VR教学等模式打破教育不平衡局面。

文化领域:湖北省博物馆共同打造全国首家“5G智慧博物馆”,联合湖州市文旅局发布“湖州5G+智慧文旅平台”。目前湖北省博物馆已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5G智慧博物馆”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够享受到更高速的网络服务和高清视频内容,瞬间获取文物知识链接和服务设施等信息,同时通过5G AR/VR等“黑科技”沉浸式感受古老文明的精华。为让游客足不出户畅游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移动联合中移在线服务公司为其量身定制了“5G智慧博物馆APP”。该APP改变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博物文化传播方式,通过视频、语音讲解、3D文物影像、AR、5G技术,为观众呈现了一道丰富的多媒体文物掌上展播。

金融领域: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约《5G联合创新中心合作备忘录》,依托5G网络推动银行骨干网技术演进等深度合作;联合浦发银行在上海推出5G+智慧银行网点。

总之,实践表明,5G已从关键技术、生态系统、工业标准、商业模式四个维度全面适配工业场景,带来真正的商业成功。随着标杆效应凸显,以及这四个维度的不断完善,千行百业都将加快拥抱5G;从0到1,从量变到质变;加速释放“5G改变社会”的价值。

三、5G改变社会:物权数字化场景

5G技术将可以把人类社会彻底带入网络社会,从而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通信。

比如移动支付和移动身份。每个人通过手机进行操作已经成为现实;通过指纹打卡验证身份,通过刷脸签到、乘车、登机、进入特定区间等也陆续展开。

个人基本信息,比如人的各种自然信息、教育、学历、能力、职务、职称、工作信息;家庭成员、婚姻关系、经济状况、社会关系、不动产信息、家庭信息等被采集、汇总,机器识别、鉴别成为常态,再也不需要来回开证明。

5G与物权数字化

物权数字化,在5G背景下诞生,交易,使用,是由两者的特性决定的。

5G通信技术提供了超高速、低时延、大容量、低功耗、低成本的连接,使得瞬间海量信息传递、交换、利用成为现实。

物权数字化,具有信息量巨大,使用人群众多,查询、使用、交换、交易频繁,精准要求高,经济影响大等特性。据初步估算:地球人、机构的物权信息数以万万亿,在每天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需要使用的频次在千百亿量级甚至更多。

5G智能合约的诞生。物权数字化后,通过交易互联网,传递、认定、交易“数字化的物权”,使物权流动起来产生流动资金。(梁玉梅 张晓莹 《物权数字化——中国经济第四极》编委,本文来自该书中篇第三章第二节)

责任编辑:刘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