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办案提速企业减负 杭州试点买卖合同纠纷智审系统

“智审”何以成为中小企业“救心丸”

                                                                               漫画/高岳

□ 前沿观察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吴攸

“没想到这么快!”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进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人民法院富春江科技城人民法庭,就买卖合同纠纷案审理进行采访时,从企业主、代理律师口中听到的最高频次的一句话。

买卖行为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交易行为,买卖合同也是企业对外经营签署量最大的一类合同。一件事实要素清晰、法律关系明确的买卖合同纠纷,从立案到执行,当事人尤其是原告需要等待多久?

原来平均审理天数为79.2天,“智审”后天数缩短至21.6天。

“智审”即买卖合同纠纷智审系统。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张宏伟说,杭州是互联网之都,也是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买卖合同纠纷智审系统的运用,为办案提速、为企业减负,有助于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让法官有更多时间研究疑难复杂案件,为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重塑传统审理流程

自动立案排期送达

走进桐庐法院科技城法庭,依稀传来的装修残留气味从侧面彰显着它的年轻活力。“努力打造新时代桐庐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桥头堡”的墙上标语,与“买卖合同绿色通道”的窗口相得益彰。

杭州中院挂职法官助理郑拓已在这个窗口工作了一段时间。他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仅接触了立案环节,但已能充分感受到,买卖合同纠纷智审无疑是对传统审理流程的重塑。

“比如一些案件的当事人没有请律师也不会写诉状,如今只需要注册登录智审平台,根据系统提醒直接填写表单信息就能规范完成立案申请,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他举例说。

桐庐法院副院长王定生介绍说,原告在浙江法院网“凤凰智审买卖合同立案”的专属立案通道中提交起诉材料后,AI法官助理“小智”通过智能审查,当天即可完成自动立案、自动排期、自动送达。如果被告在收到开庭传票后向法官提出当天已安排外出洽谈业务,“小智”还会贴心提供“掌上智能在线诉讼”功能,让被告在外出过程中也可参与庭审,免去后顾之忧。

在杭州某机械制造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起诉桐庐某机电设备公司一案中,聪明的“小智”就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速度与质量。“小智”自动立案、排期、送达,被告收到开庭传票后向法官留言希望进行协商,法官立即组织双方登录“浙江移动微法院”互联网庭审平台进行庭前会议。调查中,“小智”根据双方争议焦点进行自动发问,高效协助法官完成事实认定,深得原被告双方信服,被告当场履行支付所有货款。此时距离原告立案仅过去8天。

浙江华茂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和平对此颇为感慨,谈到他办理的一起纱线公司起诉针织公司要求支付货物原料货款26万余元的案件时,他拿出手机回忆起时间节点:从2021年8月2日申请立案后当天立案,到8月17日形成调解书,最终执行到位是9月1日。

“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问题,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这类案件的高效办理让我当事人的资金快速回流,保障了后续生产。”赵和平说。

案件审理速度之快,杭州霍普曼电梯有限公司的法务孟俊杰也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公司业务遍布全国,主要客户是房地产企业,近两年来,同类型公司竞争激烈,再加上受疫情等多方面影响市场不景气,不少应收款无法按时回流,目前光是法务部收到销售部申请起诉的就有十几家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买卖合同纠纷智审的速度可以说是对单笔资金流依赖性大的中小企业的“救心丸”。

桐庐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晓燕认为,买卖合同纠纷智审平台对固定类型案件的审理实质上是一种对案件的“繁简分流”。“挑选”出案情简单的案件自动流转至“浙江解纷码”或特设“共享法庭”进行诉前调解,调解不成确需正式开庭的,“小智”在庭审中也能自动抓取所有案件信息,实时生成裁判文书,辅助法官完成当庭宣判。而案件生效后,“小智”根据履行节点提示自动向被告发出督促履行信息等操作,为企业生存发展注入新能量。

全流程智审新助手

降低企业诉讼成本

如此智能、好用的买卖合同纠纷智审系统从何而来?

故事还要从3年前说起。彼时,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以金融借款纠纷为主攻方向,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审判全流程的深度应用,“小智”从此成为法官审理案件的得力助手。随后,针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不断上升的情况,浙江省高院积极探索将“小智”运用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中,“凤凰民间借贷智审”也应运而生。

而随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近5年来,杭州全市法院共受理买卖合同纠纷7.8万余件,占全部商事收案的近20%,平均审理天数79.2天。

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和纷繁复杂的案情,如何在提高司法质量基础上,降低企业的诉讼成本和时间,成为摆在法院面前的一道难题。

2021年10月,在凤凰金融智审和民间借贷智审的经验基础上,杭州中院组建工作专班,在桐庐法院科技城法庭试点买卖合同纠纷全流程智能审判。

由于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标准化程度较低,项目一开始便在司法知识图谱构建方面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战。杭州中院副院长叶青说,市中院和桐庐法院组织具有丰富商事审判经验的资深法官组成团队,脱产从事知识图谱绘制工作,历经一个多月完成初稿绘制,并在后续运行过程中不断打磨精进,为庭审中智能证据认定、庭审询问预测、争议焦点提取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智审系统还能通过对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海量裁判文书中的当事人主体、法律关系、交易特征、法条运用等进行机器学习,构建实体—关系—实体图谱。”杭州中院民二庭庭长陈颖说,通过关联实体和过往案件为实体构建丰富的属性特征,以此能够更准确地衡量案件要素间的相似度,为审判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更有针对性、也更具实用性的智能点,切实提升审判效率。

同时,为了优化执源治理工作机制,以全面立体化纠纷解决体系打通司法案件执行落地“最后一公里”,实现立审执一体化全流程智审,买卖合同纠纷智审项目还着力打造执前督促和智能执行模块。

陈颖对此分析说,机器人根据原告方反馈的履行情况,智能监督被告是否按裁判文书要求履行义务,根据设定的时间节点反复督促,督促无果的,系统提醒原告可在浙江法院网一键申请执行。法院收到执行申请后,可一键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转为执行案件,有效提升了案件处理质效。

发现问题不断优化

初露锋芒未来可期

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纺线正忙,仓库卡车装载货物送向远方,桐庐信和纱线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忠捷在忙碌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些账要起来太难了。我们往往在起诉之前已经上门要过很多次了,无奈之下才考虑使用法律手段。智审系统能让审判特别是执行速度变快,对我们企业来说是件大好事。”

记者采访了解到,买卖合同纠纷智审项目,是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执行合同”指标的样本案例“买卖合同纠纷”为蓝本,按照省高院“平台化+智能化”建设总体框架,以“为当事人诉讼减费降时、审判执行提质增效”为目标而建设的。该项目还协同由法院牵头的另两项营商环境测评指标,即“办理破产”及“保护中小投资者”,实现各项指标的全面联动和整体提升,综合提升营商环境。

目前,买卖合同纠纷智审平台仍处于初期试点阶段,“实战”案件也只有38件,还需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逐步优化。

桐庐法院法官助理裘孝飞在立案窗口工作时发现,系统在一些环节所设计的证据规则有些不科学,比如原告起诉要求被告支付货款金额1万元,而提供的证据显示是10001元,此时“小智”就会判定起诉金额和证据金额不相符而不予立案,而现实中,可以将此行为理解为原告放弃了一部分诉讼权利,这在法律上是允许的。这样的漏洞向运营团队反映后,得到了及时修补。

叶青说,买卖合同智审模式作为杭州法院的实践探索,尽管试运行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任何一项创新技术总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杭州中院将根据试运行过程中的法官及当事人体验不断提升案件立审执各阶段智能点密集度和智能化深入度,以期智审模式更为高效、更具群众获得感。

具体而言,就是在前期试运行的基础上,将根据买卖合同纠纷的类型化特征,不断完善知识图谱和算法模型,力争智审模式涵盖更多的细化纠纷类型,不断实现买卖合同智审模式的迭代升级,并在智审模式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向杭州法院全域推广。

此外,由于买卖合同纠纷只是给付类纠纷案件里比较小也相对简单的一部分,从买卖合同纠纷智审平台这一小切口切入,杭州中院与桐庐法院科技城法庭的“试水”,谋划的是未来能够拓宽法院审判路径,将这一智慧力量运用于解决其他涉营商环境纠纷案件,以期提升审判质效和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进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扎实经验,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