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法治网专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依法治国>>
一名驻村书记,成为脱贫领头人
发布时间:2022-02-25 08:31 星期五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本报记者 陈磊

眼见老百姓脱贫,日子越来越好,有的还盖起了二层小楼,河南省鹤壁市石鼓沟村第一书记刘万强欣慰不已。

刘万强的另一个身份,是河南省鹤壁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助理。从2020年3月起,他成为石鼓沟村第三任第一书记。经过三任第一书记的接续奋斗,石鼓沟村71户、294人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石鼓沟村为山地丘陵地貌,耕地少且贫瘠,“不产粮食”。2014年被认定为深度贫困村时,全村建档立卡有71户、294人属于贫困人口,超过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

刘万强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石鼓沟村的贫困还有其特殊原因,主要集中于因病致贫、因家里无壮劳力致贫、因教育支出较大致贫。

像今年60多岁的孤寡老人赵某锁,终身未婚,无儿无女,虽有自己的房子但年久失修,特别是2018年生了一场大病导致生活困难,被认定为贫困户。

还有50多岁的田某军,脱贫之前,家里仅有耕地面积0.92亩,林地面积2.3亩,因为文化水平低,只能靠打零工维持家庭开支,还要供一双儿女读书,儿子读大学,学费以及生活费开销较大。

刘万强调查发现,石鼓沟村地处山地丘陵水质不好,村民喝了这样的水容易得各种疾病。

经多方联系,刘万强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由水利部门解决村里的饮用水问题,在深井水窖加装过滤装置,净化并软化水质,确保村民饮用水安全。

在刘万强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引导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和劳动收入。

村民田某军家的贫困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

刘万强在村里走访时遇到田某军,田某军问其妻子孙某琴能否去村附近的化工园区打工。刘万强告诉他,只要孙某琴有打工意愿并符合工厂招工条件,就可以去。

原来,石鼓沟村虽然属于鹤山区,但距离鹤壁市山城区更近,为了解决村里就业问题,包括刘万强在内的几任驻村第一书记,在有关单位支持下,找到山城区化工园区负责人,经洽谈后把企业发布的招工信息拿到村里宣传,有符合条件并愿意就业的,就可以到化工园区就业。

后来,孙某琴应聘到一家工厂上班,一个月收入大概5000元。

村里还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像赵某锁,由石鼓沟村“两委”协调民政部门将其纳入五保户,每年有6000元左右的补助金,平时村“两委”还关注其日常生活,为其购买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用品。

经过有关各方共同努力,2019年,石鼓沟村全部脱贫。

石鼓沟村全部脱贫之后,驻村第一书记并没有离开,在5年过渡期内,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工作内容之一是防止返贫监测。”刘万强说,比如有村民收入降低了,要及时找到原因,是没有工作还是因为年龄大不从事劳动,然后帮助村民解决问题。

在刘万强看来,结合石鼓沟村特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途径是发展适合山地的养殖业。为此,他们积极帮助村民申请金融机构贷款,帮助多名村民申请到小额贷款,扶持村民从事养殖业。

“村里是山地,适合养山羊,贷款可以用于购买羊羔和饲料。”刘万强说。

骆某海就是申请到小额贷款的村民之一。依靠养黑山羊实现脱贫后,骆某海想扩大养殖规模,但苦于没有资金。得知脱贫村民同样享受扶贫贷款政策时,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某银行申请扶贫小额贷款,没想到很快便收到了3.5万元贷款资金。

今年3月,刘万强的驻村工作即将结束。采访结束时,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村民田某军脱贫后,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即加入“三支一扶”计划,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