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24小时跟班化解矛盾纠纷
清远清城区探索“警调衔接”矛盾化解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1-12-07 16:28 星期二
来源:法治参考

  本刊记者 章宁旦 通讯员 孔庆丰

  不久前,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镇的谢某某雇佣赵某等人在自家鱼塘捕鱼,赵某在鱼塘岸边清洗身上污泥时不幸触电落水,送医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辖区派出所民警接警后迅速来到现场处警,调查证实是触电死亡。

  死者家属及谢某某均对警方的调查结论没有异议,双方因赔偿事宜发生激烈争吵。派出所在安抚双方情绪后,将该起纠纷移交驻所调解室调解。驻所调解室接案后,组织双方进行了多次调解,还邀请驻村法律顾问参与调解。在驻所调解室的努力下,双方当事人达成赔偿和解协议,避免了一起可能“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这是清城区探索“警调衔接”调解机制以来,全区辖内派出所与驻所调解室化解的众多案件中的一个。本刊记者了解到,2018年以来,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以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公安派出所调解工作室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警调衔接”机制建设,由人民调解组织24小时跟班基层派出所,借助专业调解力量及时快速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调解在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纠纷中“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就此打造出人民调解的“清城品牌”。

  以点带面推进“警调衔接”建设

  “清城区作为清远市的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活跃,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维稳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清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局调研发现,公安110接警的大多数案件都是民间矛盾激化的纠纷,这些纠纷不仅占用了大量警力,也给当地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减轻一线警力负担,实现人民调解主动介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清城区司法局提出,以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公安派出所调解工作室建设为切入点,实行驻所调解室与派出所24小时无缝对接工作模式的设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这一工作设想给予了大力支持,以区综治委的名义印发《清城区关于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公安派出所调解工作室实施方案》,明确了驻所调解室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

  清城区自2018年8月开展驻所调解室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摸索经验,2019年2月在全区铺开。该区以松岗派出所作为试点,清城区司法行政、公安机关和凤城街道积极协作,利用派出所现有条件打造驻所调解室,迅速落实驻所调解室办公场地建设,内部设置了接待室、调解室、心理辅导室和值勤室。

  为切实解决专职人民调解员人手问题,清城区司法局积极争取区政府和区人社部门的支持,为全区各街镇驻所调解室争取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专职人民调解员40名。为快速提升调解员的专业水平,从2019年开始,清城区司法局每年都要举办专职人民调解员调解业务培训班,聘请区政府法律顾问、知名律师或法官为人民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讲解人民调解的原则、工作方法和技巧、调解文书格式、调解注意事项等,让新聘人员既增长了调解知识,又提升了业务能力。

  优势互补增强协同解纷能力

  今年5月19日21时许,外来务工人员张某某、杨某和安某某在清城区源潭镇一出租屋内相聚喝酒,其间张某某不慎醉倒在地上,颈部正好插到酒瓶,经120现场抢救无效后死亡。

  接警后,源潭派出所出警排除他杀。得到警方的案件定性后,张某某家属与杨某、安某某及包工头王某某、杨某某等人却因赔偿金额产生争议,因此,派出所将案件移交驻所调解室调处。

  针对当事人对赔偿金额存在的不同意见,在详细了解情况后,驻所专职调解员从法律、道德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劝解,着重强调责任意识,并分析该案如果走诉讼程序对双方当事人的影响及利弊。

  经过不断努力,各方对赔偿金额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同桌喝酒的杨某与安某某各赔付给张某某父母12万元,包工头王某某与杨某某出于人道主义分别补偿1万元和2万元,各方签署调解协议,赔偿款于签署协议当日支付到位。

  记者了解到,清城区探索的“警调衔接”明确,为及时调处各种矛盾纠纷,驻所调解室与派出所民警实行“先接处、后移交”的衔接模式,即公安110接警后及时出警处置,认真调查了解情况,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特点,或当场先行调解,或先行搜集相关证据,制作询问笔录;对于一般性民事纠纷及轻微治安案件,直接移交驻所调解室处理,并跟踪掌握调解情况。

  通过这一衔接模式,实现了公安机关处警快速反应机制和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经验的优势互补,增强了协同作战能力,确保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了社会矛盾的积聚升级。

  结合工作实际,清城区司法局还制定了《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公安派出所调解工作室规范汇编》《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公安派出所调解工作室外观标识内务规范》等制度,明确了驻所调解室的工作范围、工作制度、调解工作规范流程、调解文书格式、外观标识、内务规范等,指导驻所调解室实行规范化管理,有力确保驻所调解室工作顺利开展。

  快速解决纠纷解放基层警力

  “基层派出所是各种突发社会矛盾纠纷的‘汇聚地’和‘解决地’,接警处置的许多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往往具有较强的调解诉求,希望能有专业的机构进行调解并对调解结果进行认定。”清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驻所调解室以第三方的身份开展调解,较好地回应了群众的此种需求,同时也解决了派出所调解纠纷身份尴尬的问题。

  记者注意到,清城区推行的“警调衔接”机制有助于迅速消除矛盾纠纷和潜在隐患。以专职调解员进驻派出所工作为桥梁,公安、司法、街镇联调联动,既及时消除矛盾纠纷,又大大提高了化解率。公安工作体现“刚性”,人民调解工作体现“柔性”,民警从执法的严格角度对当事人的言行加以规范,调解员从情理角度协调双方互谅互让,当事人省心、省力、省钱,得到了尊重更易于达成和解,有利于减少社会戾气、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有效减轻了基层公安民警的压力。推行“警调衔接”机制后,驻所调解室实行与派出所24小时无缝对接跟班制度,公安接处警后在履行完公安机关的职责后,及时移交调解室,有效缓解了基层民警为调解纠纷被占用大量精力,减轻了工作和心理压力,可以解放出更多的警力投入公安工作的专责中,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介绍,目前,清城区8个街镇均已完成驻所调解室建设工作,共调处派出所出警处置后移交的各类矛盾纠纷3723宗,其中调解成功3422宗,调解成功率高达91.9%。其余案件或继续调解,或由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达到和平、理性依法解决的目的。


责任编辑:王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