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法治网专题>>习近平法治思想专家谈>>纵览·新视角>>
小治小宝寻法记观后感之——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法治宣传教育作品?
发布时间:2021-11-22 09:33 星期一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 刘宇轩

“是什么让法学大咖神彩飞扬?”

“小治小宝又是谁?”

你可能想不到,这是一部预告片里提出的问题。但让你更想不到的是,法制网专门组建制作团队,历经春夏秋冬、遍访法学大家,倾情打造了一部12集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专家谈”系列微视频(以下简称“系列微视频”)。这其中既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义,还有你想要截屏的法治金句,更有精心策划并将持续培育的法治本土IP。笔者有幸参与视频制作,意犹未尽之余,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新时代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法治宣传教育作品?我想起码应该具有以下3个特点。

培育法治精神

要优于普及法律条文

卢梭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最重要的法律”指的就是法治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撰文《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其中强调:“从客观上说,法治也并不体现于普通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没有法治精神,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不仅要让人民群众知道法律规定了什么,还要知道法律这样规定的道理是什么,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心理认同。

要想在公民内心铭刻“最重要的法律”,其难度不亚于任何科学的立法、严格的执法、公正的执法。再多再好的法律条文,必须转化为人们内心自觉才能真正为人们所遵行。一直以来,传统的普法宣传模式,侧重于法律条文、法律知识的单向灌输,可谓是一种“硬普法”“重普法”,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面临青少年等特殊群体时,法律条文的死记硬背从未获得好的效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正向纵深推进,法治精神的培育和涵养必将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亟需转变观念,切实从“法制宣传教育”转向“法治宣传教育”,既注重宣传“文本法”,更考虑人民群众的“内心法”,通过动人情、暖人心的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防止自说自话、无效传播。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习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擘画中国法治蓝图、传承中华法治精神,是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旗帜和灵魂。“系列微视频”的推出可谓恰逢其时。它选取“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重大主题,紧紧围绕“十一个坚持”,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致力于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法治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讲好法治故事

要重于讲解法律知识

法治领域的专业性、传统话语体系和宣传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法言法语等专业术语又在无形之中划定了“应然”与“实然”之间的一堵围墙和一道鸿沟。这堵围墙如何破除?这道鸿沟如何跨越?确实是摆在我们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时代难题。

弗洛伊德曾经借用冰山来形容人的心理结构,其实在法治这片汪洋大海之中,法治宣传教育也是这样一座冰山——浮在水面、能够被普通人认知并且记住的法治元素,永远只是一小部分,更多决定人们法治行为的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素养则隐藏在水面之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托举起法治宣传教育这座冰山,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的法治内容。托举冰山的力量从何而来?关键在于讲好法治故事。法治宣传教育要先从娃娃抓起,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就必须秉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用法治故事承载法治知识,用鲜活语言来阐释法言法语,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让法治精神在青少年脑海中扎根,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在加强法治文化国际传播和国际交流时,要以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为着力点,突出对外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优越性、新时代法治建设实践成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当然,讲解法律知识也很重要,但应该尝试运用法治故事的方式来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在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发现、挖掘和传播法治故事是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意识的重要手段。只有善于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才能更加充分地、鲜明地展现中国法治故事背后的理论内涵和思想力量。“系列微视频”塑造了法小治和法小宝这对亲密伙伴,通过打卡寻宝、访谈专家的方式来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精心构建叙事场景,不断提升叙事技巧,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从而使严肃的主题活了起来、动了起来,也更加喜闻乐见、入脑入心。

宣教形式创新要与

优质内容创作齐头并进

“习久而变者,必以其渐。”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全社会信仰法律,要靠法治宣传教育。一部好的法治宣传教育作品,必须兼顾内容与形式,不能畸轻畸重、偏执一方——只有优质内容,就会“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形式创新,即使一时爆红也会行而不远。在法治宣传教育领域,内容为王永不过时,也只有传承法治精神、讲好法治故事的优质内容才是硬通货。但是,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式直接决定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坚持什么方式管用就用什么方式,以群众视角和语言开展精准化法治宣传教育。

同时,人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法治宣传教育,才是有效管用的。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那就也应该成为法治宣传教育的新空间、主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供需平衡理念,在精准掌握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基础上,全面分析重点群体的法治习惯,开展对象化、分众化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不断提升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系列微视频”制作团队不断打磨视频内容,开创式采用“动漫+专家”的方式,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弹幕提出问题,并和专家交流互动,融视频访谈、网络直播、短视频和动漫于一体,做到了法治宣教形式创新和优质内容创作齐头并进,是全媒体、多角度、立体化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将有效扩大地域覆盖面、人群覆盖面、内容覆盖面,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传开来、热起来。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小治小宝的寻法之旅才刚刚开始,我们将始终以满怀期冀的目光追随着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光辉足迹,捡拾贝壳、补缀星光,点燃一盏又一盏法治的灯火,把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前行的道路照的亮一些,更亮一些。



责任编辑:胡建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