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首页>>
“法官妈妈”王爱林:用心践行人民法官神圣使命
发布时间:2021-10-11 17:01 星期一
来源:法治参考

  本刊记者 王占平 徐明皎

  内蒙古自治区政法系统“英雄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法官……多年躬身基层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爱林工作室”负责人王爱林获得过众多殊荣,当地的群众亲昵地称她为“法官妈妈”,但她却谦逊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个人民法官应做的事。”

  止纷解忧的办案能手

  2004年,王爱林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她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在法院信访办。

  信访工作远比常人想象的繁杂,需要足够的耐心、饱满的热情、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刚到信访办的王爱林早已给自己打好了预防针,她说,“其实只要懂得换位思考的道理,这项工作肯定就能干好。

  正式报到后,一天早晨,一位瘦骨嶙峋的老奶奶颤颤巍巍倚在王爱林办公室门口,她赶紧将老奶奶扶到屋里长椅上。原来老人连夜坐车赶到通辽,水米未进,几近虚脱。二话不说,王爱林赶紧给老人递上热水,弄了些热乎吃食。

  在老人断断续续的陈述中,王爱林了解到,老人年轻时在科尔沁区某乡镇婚后生下两个女儿后离家,现年老返家,两个女儿均拒绝赡养老人。王爱林心里明白,老人说的这事儿,并不属于信访办公室职责范围,但她实在不忍心让老人失望地白跑一趟,她决定,要管到底!随即,她一边与老人的女儿所在村屯联系,一边与院里相应管辖的巡回法庭联系,经过大半天的奔波和劝解,两个女儿最终达成赡养协议,将老人接回家。

  王爱林的同事们经常能看到她办公室满屋的老人,也经常能看到她在午休时间甚至是晚上下班后陪着这些“来访”的老人一起吃泡面、啃面包。很多来访人在王爱林数次耐心答复信访事项后深受感动地说,“孩子,就冲你这态度,我们信赖法院,不找不闹了。”

  因工作出色,当年年底,王爱林被通辽市科尔沁区政法委员会评为“政法工作先进个人”,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名法官,直接面对诉求百姓,她时刻牢记“司法为民”这一根本宗旨,积极化解社会矛盾。2006年从事民事、商事审判业务以来,王爱林所审结案件多数调撤结案。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其间多次被评为办案能手、调解能手等。

  爱林工作室照亮“被遗忘”的角落

  2010年初,王爱林被确诊患有癌症,历经数次手术及化疗。2014年,王爱林从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调到少年法庭从事未成年审判工作。

  在身体状况稍有好转后,她就一头扎进“爱林工作室”的创办和关爱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志愿帮扶等工作中。“爱林工作室”的前身是1991年设立的少年审判合议庭,2004年成立单独建制的少年法庭。

  在刚从事未成年审判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她目睹了守候在法院门口失足少年的父母追着远去的囚车捶胸顿足地哭喊,也听到过失足少年问:“法官阿姨,我想妈妈,开完庭能让我回家吗……”这让她感到心痛。

  在法律面前,法理和情理应如何调节?王爱林结合自己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实践,总结出“三三三”审判教育新机制的工作法:在个案审理中实行庭前、庭中、庭后“三步走”的教育挽救措施,为未成年被告人接受改造、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消除青少年犯罪,重在预防和控制。王爱林知道,仅仅依靠某一个人或是某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整合法院、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力量,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学习法律知识。

  依托“爱林工作室”,王爱林和同事们深入全市各大、中、小学校,紧扣校园常见、多发案例,结合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现身说“法”。截至目前,以案释法到学校开庭、开展巡回法治课、巡回模拟法庭等千余场,先后邀请数万名师生、家长到法院旁听庭审。

  在深入学校、社区、村屯开展活动时,王爱林发现,有些家庭困难的学子求学之路异常艰辛。为此,王爱林的工作也从矫治挽救失足少年延伸到关爱帮扶其他未成年人群体。

  2018年8月,爱林工作室倡议开展“一对一”助学帮扶项目。在科区法院党组的支持下,项目由该院干警一名或多名分组资助贫困学生,给每个孩子每年不少于2000元的资助,一直到他们大学毕业。“从院长到法官,很多人都参与进来。”王爱林介绍说。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为贫困学生提供11.2万余元助学金。

  爱林工作室还定期走访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特殊家庭儿童……那些常常“被遗忘”的角落,如今有了阳光的照耀,也逐渐暖了起来、亮了起来。

  截至目前,科区法院以及爱林工作室已帮教千余名少年犯,其中百余名在校少年犯得以复学。这些少年认真悔改、努力学习,有的考取了内蒙古大学等知名学府,有的已学成一技之长,具备了独立谋生、融入社会的能力,有效防止了再次犯罪。

  “我要像你一样做个好人”

  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中,王爱林养成一个习惯,每一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前,她都会到看守所约见未成年被告人并走访被告人的家长。

  “有时候,青少年在走上错误道路后,会产生一步错、步步错甚至破罐破摔的瓶颈心理,我们必须及时制止,帮助他们走出来。” 王爱林说。

  2015年深冬时节,王爱林早早来到单位查看李强(化名)寻衅滋事一案的卷宗。

  此案案情看起来清晰明了,无需过多斟酌。但王爱林注意到,李强是一名高三学生。由于被害人一方尚未得到赔偿,矛盾尚未化解,本应备战高考的李强还处于被羁押状态。

  高三学生,即将在半年后迎来高考。如有不慎,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王爱林不敢懈怠,她随后来到李强所在学校进行庭前走访,从班主任处得知,李强在校期间一贯表现良好、成绩优异。那天,正是高考网上报名、采录照片的最后一天。得知此消息的王爱林急忙回到单位向领导汇报情况,请法院为李强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

  当天下午,王爱林和同事来到看守所,把尚在羁押的李强接了出来,并陪同他回学校完成了网上报名。从学校出来,王爱林没有歇脚,紧接着赶往60公里外的李强家。

  在李强家,王爱林了解到,李强8岁时父亲遭遇车祸开始卧床,靠母亲一个人劳动艰难度日。案发当日,李强母亲无法忍受被害人言语攻击进而与其厮打,李强见母亲与人厮打在一起,也上前参与,将被害人打伤。

  李强的行为性质并不恶劣,如果因此耽误高考,那代价实在太大了。

  案发后,由于被害人抵触情绪强烈,王爱林的调解工作陷入僵局。她频繁往返于单位和李强所在村,到双方家中进行劝解,做被害人的思想工作……“孩子毕竟还小,又处于高考的关键时期,我们心里的想法始终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想要为他争取一下。”王爱林回忆说。

  几番苦口婆心终于使双方达成谅解,法院对李强宣告缓刑。这时,一直担心的李强如负释重,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拿到判决书后,李强看到判决书的最后写着法官王爱林的殷殷寄语:“在人生的长河中,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面对错误的态度,希望你能吸取教训,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做一个能把握自我的人……开拓视野、全面提高、完善自己!”

  2016年高考,李强稳定发挥,如愿考上了辽宁省某高校。在李强上学期间,王爱林时常能收到他报平安、报近况的信息,诸如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选为班干部,报名参加了演讲比赛等等,王爱林不管多忙,每次都会耐心回复、鼓励他。

  2018年的一天,王爱林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刚进家门的她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李强一改往日的腼腆,大声喊道,“王姨,我被沈阳铁路局提前录取了!我要像你一样做个好人!”

  多年来,王爱林帮助过许多的孩子,那些孩子不是她的亲人,却与她有着亲人一般的情感。

  王爱林说:“老百姓的爱,是那样朴素。我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他们却永远念你的好。”


责任编辑:王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