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首页>>
大同云冈区法援便民服务纾民困
发布时间:2021-08-04 10:44 星期三
来源:法治参考

  本刊记者 王占平 徐明皎

  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法律援助中心不断深化便民惠民举措,创新法律援助服务方式,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2020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25件,为服务脱贫攻坚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法援调解无缝衔接

  今年5月初的一天,一位受伤群众刘某来到云冈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法律帮助。原来,他是从河北来山西务工的农民工,刚到工地不久,休息时不慎受伤,因此与包工头产生纠纷。接待他的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日青判断,他并不属于工伤,不在法律援助范围之内。不过,陈日青并未对此事一推了之,他马上提出,由他联系该工地的负责人,进行线上调解。最终受伤的农民工与雇佣他的包工头达成调解协议。

  据了解,云冈区法律援助中心建立起了援调对接机制,坚持援调结合、援调共济、以调为主的原则,力争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陈日青介绍说,“对前来法援中心的当事人,我们先不进行条件审查,而是先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让老百姓感受到法援的温暖。”凡是审查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中心提供全程法律援助;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能调解的就调解,不能调解的对部分案件当事人还提供代写法律文书等法律帮助。

  在云冈区法院一楼立案大厅,法援中心借助司法局驻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办公室平台,设立了工作站,派驻律师值班。对调解不成的案子,如果符合法援条件,当场接受申请,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全方位关爱弱势群体

  云冈区法援中心降低法律援助门槛,简化法律援助申请手续,将法律援助对象放宽至低收入人群,对残疾人、贫困户建档立卡,农民工索要工资报酬和工伤赔偿、老年人赡养纠纷、未成年人抚养纠纷等案件,一律免审家庭经济困难状况,凭身份证和案件材料直接给予法律援助。对申请材料齐全的案件,做到“马上办、一次办”。疫情期间,申请法律援助实行了“网上办、预约办、邮寄办”,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实行了“上门办”的业务。

  王某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收入微薄,属于低保户。他在搭乘非机动车过程中不慎摔伤,于是向云冈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中心工作人员确定该案属于法律援助的受援范围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即当天完成受理、审查、指派工作,由法援律师王广明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在接受指派后,法援律师及时联系受援人做好各项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法院判决赔偿王某损失6万余元。事后,王某母亲向云冈区法律援助中心赠送了写有“法律援助暖人心,无偿服务解民忧”的锦旗,表达对法援中心及援助律师的谢意。

  5月27日,一位女士找到妇联,诉说自己遭遇丈夫家暴,请求提供法律帮助。妇联随即将当事人转介到法援中心,中心律师当即给予法律帮助,告知她如何保存证据维护自己权益。据了解,中心还为她联系了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她走出阴霾。

  据陈日青介绍,由于受男尊女卑等封建传统思想影响,当地家暴事件较多。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后,法援中心开始对遭受家暴的女性给予及时的法律帮助,符合法律援助的立即指派律师办理,不符合援助条件的提供咨询服务并代写保护令、起诉状等法律文书。

  近年来,云冈区司法局分别在区法院、检察院、残联、妇联、民政局、人力资源保障局等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符合法援条件的案件法律援助中心及时受理,使得受援群体能够感受到温暖就在身边。

  “一站式”解纷满足群众需求

  为打通法律援助便民的“最后1公里”,中心实体平台聘请了16名律师在便民大厅和偏远街道轮流值班,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开通云冈法律援助热线电话,由中心律师和法律工作者轮流值班接待,全天候解答群众各类法律咨询。

  近日,律师在解答来访群众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一位特殊咨询者——精神残疾人王某某,便马上对他的身份和残疾情况进行核实。王某某因与雇主产生了工资纠纷,前来寻求法律援助。了解情况后,律师马上与区法院工作人员沟通立案。当天下午,区法院工作人员电话与雇主沟通,纠纷最终得以调解解决。

  今年3月,在云冈区司法局的协调下,区人民法院在法律援助中心设立了诉讼服务站,案件在法律援助中心即可受理。同时加大了诉前调解机制,在帮助受援人时,如果发现案件有调解的可能性,立即启动调解程序,即时化解矛盾纠纷。

  3月30日,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云冈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正式启动快速受理、立即指派、一次性办结的法律援助工作模式。据了解,对前来咨询的当事人,工作人员会一次告知法援条件、程序、需要提供的材料等,变被动为主动。对于争议不大的案件,当事人不用跑法院,在法援中心即可完成申请、立案等手续,一次办结。

  “通过法援惠民生,提供便民服务,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云冈区司法局局长刘日说。


责任编辑:王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