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法治网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一条“甜蜜”的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1-05-29 02:11 星期六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剑峰

□ 《法治周末》记者 卢伟

□ 通讯员 张娅 张雅芝

“满山核桃林,屋旁养蜂群,扶贫扶志智,书屋加培训,民若有纠纷,法律常咨询,队员批批换,接力精神存,多点齐发力……”

这是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集贤镇兴隆村党支部书记徐德奎的切身感受。

近日,记者来到兴隆村易地扶贫搬迁后的新址。放眼望去,远处秦岭苍翠,近处梧桐成荫。一幢幢楼房整齐排列,卫生所、老年餐厅、幼儿园、文化广场等场所一应俱全。

作为兴隆村定点扶贫帮扶单位,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着力改善兴隆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扶持特色产业项目,大力加强法治乡村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实现脱贫致富,全村108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如今的兴隆村,街道干净、路灯明亮、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处处让人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以法润心树新风

2019年11月5日,杨某驾驶装载机在周至县楼观镇垃圾场卸载垃圾时,造成兴隆村78岁村民苏某死亡。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因赔偿问题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双方亲属找到陕西高院驻村工作队,请求帮助协调解决。工作队多次给双方耐心细致地讲解人身损害赔偿法律规定,告知被告积极赔偿并取得死者亲属谅解的重要性。半个月后,双方签订赔偿协议,被告亲属现场支付赔偿金13.5万元,取得了死者亲属的谅解,老人得以入土为安。

记者了解到,在帮扶工作中,陕西高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就农民务工权益保护、婚姻矛盾纠纷、扫黑除恶等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和帮助,开展普法宣传,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为使村民自愿搬迁下山,驻村工作队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发动群众,宣传水资源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讲搬迁政策,耐心疏导、反复动员,搬迁工作顺利完成。

“现在我们这里成立了法律宣传站,附近村民遇到法律问题都会想到找工作队咨询解决。看到群众满面愁容来、满脸欢笑归时,就感到付出是有回报的。”驻村工作队成员曹伟感慨颇深。

走进兴隆村,记者看到,在农家书屋里,一本本图书被分门别类摆放在书柜里。驻村工作队的陈战备、张鹏介绍说:“现在来看书、借书的人挺多的,尤其是孩子,特别喜欢我们陕西高院原创的法治教育漫画书。”

去年以来,陕西高院出资1.5万元进一步丰富农家书屋里的图书,购买法律、种植养殖、教育等方面的书籍,不断提高村民文化素养,激发村民致富的内生动力。

产业铺就致富路

“协助村民种植矮化核桃树5.5万株;落实27万元资金为村里修水泥路;注册‘田峪人’蜂蜜商标品牌并出资40万元为村民购买近500箱蜂群……”每每提起村里的变化,兴隆村村民都会如数家珍地道出一组组数据。

这沉甸甸的成绩背后,是陕西高院领导班子的支持督导和历届驻村工作队的辛勤付出。

驻村伊始,队员们就走村串户摸底子,先弄清楚发展什么产业能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当时,兴隆村所在的田峪沟还被规划进秦岭国家植物园区域内,“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发展适合山情林情村情的产业,我们在夹缝中寻找到了一条发展之路。”时任陕西高院扶贫工作队队长杜宏说。

通过走访,工作队发现村里几乎家家都有养蜂的传统。而且,由于地处秦岭,植物种类丰富蜜源多样,村民酿的蜂蜜口感醇厚、味道香甜。于是,工作队和村民商议决定,走发展蜜蜂养殖的致富路子。

2018年6月,陕西高院协调资金20万元为村民购买了298箱蜂群,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免费培训。

“为了让村民自产的土蜂蜜能有个好销路,大家就聚在一起合计,看能不能给土蜂蜜注册个商标,让山里的土蜂蜜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杜宏说。

随后,驻村工作队按照相关要求,对兴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了公司化登记,对土蜂蜜进行了商标注册,办理了食品安全流通许可。

短短3个月时间完成了登记注册等一整套手续,包装精美的“田峪人”土蜂蜜商品正式上市。2019年春节前,通过网上销售蜂蜜给村民带来了10多万元的收益。

同时,为了把蜜蜂养殖产业真正做大做强可持续,2020年,陕西高院再次投入20万元资金进一步精细、规范蜜蜂养殖,召集13户愿意且有能力的村民参与承包,实行“养蜂大户承包经营、承包费上交村民小组、承包期满保值返还”的经营模式,确保蜜蜂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智志双扶奔小康

“要脱贫,要致富,不能光靠帮扶,关键还得靠自己。”刘贵成黝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前些年,刘贵成在山上的房子塌了,只能租住在村里原来的教室。他的妻子干活时又摔倒受伤,腰部做了手术放置了钢板,需要人照顾,一个孩子在外打工。当时连米、面、油都是靠亲戚朋友送。

2017年,为了做好刘贵成等3户深度贫困户的重点帮扶和跟踪,陕西高院研究制定了由院领导、部门领导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的具体措施,院长李智和刘贵成结成了对子。

“李智院长和我结对子后,来家里看望鼓励我,驻村干部也多次到家给我说脱贫的事,帮我想办法把日子过好。”刘贵成说。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刘贵成开始养殖蜜蜂,仅这一项年收入就有两万多元。去年以来,他又承包了40多箱蜂,加上各种“山货”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0年2月,陕西高院印发《机关党支部包联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45个党支部定期赴兴隆村,深入结对帮扶的脱贫户家中走访慰问,鼓励帮扶家庭树立信心、自强自立,并制定巩固提升帮扶措施,确保每一户的问题得到实实在在的解决。

“这几年兴隆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蜜。”集贤镇党委书记王青松说,陕西高院驻村帮扶干部换了几茬,但作风一直没变。虽然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村民和法院驻村工作队都是一条心,最终目标是实现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吴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