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首页>>
法制网专题>>习近平法治思想>>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发布时间:2021-01-19 15:33 星期二
来源:中国教育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法学教育各个方面,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是新时代高校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新的伟大实践中,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谋划,深刻回答了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理论风格和实践面向的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法学教育各个方面,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是新时代高校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

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法治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要有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法学教育是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的基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我们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发挥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第一阵地的作用,将法治人才培养和全面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为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贡献力量。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充分肯定了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法治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的法学教育体系,建成了种类齐全、内涵丰富的法学学科体系,为法治领域输送了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第一,有的法学教育重形式轻实效、法治人才培养重专业轻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政治坚定、技能过硬、德才兼备高素质法治专门人才的能力仍有待提升。第二,法学学科结构不尽合理,法学学科体系、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社会急需的新兴学科开设不足,法学学科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还不够,知识容量需要扩充。第三,有的学科理论建设滞后于实践,不能回答和解释现实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等。第四,法学教育存在知识教学和实践教育结合不够,服务社会急需的能力不足,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入高校的力度不够,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仍有待加强等。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指明方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系完整,既包含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丰富法治经验,又继承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同时还借鉴了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保持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时代特征,为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给养。

办好法学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充分利用学科齐全和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强法治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对复杂现实进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总结,提炼规律认识,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撑。要统筹谋划、整体布局,该坚持的坚持,该改进的改进,该调整的调整,该创新的创新,使法学学科建设跟上时代发展,体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一是明确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通过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切实保障中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

二是奠定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通过对丰富的法治实践经验、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国外法治有益成果的借鉴,保障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的丰富性、时代性和中国性。

三是保障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入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

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作

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作。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必须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下一步,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坚持理论先行,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思想引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主要内容,构建新时代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理论引领。要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真正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法学学科体系;要坚持扬弃发展,回应实践,形成能够应对中国法治建设实践需求、回应世界法治发展挑战的法学理论体系;要积极推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学学术体系;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中外法学学术交流中积极展现中国思想、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打造中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话语体系。

第二,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未来,我国的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同时着手加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培养法治人才队伍对法治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第三,坚持系统推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基础,形成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回应中国问题与现实急需的法学知识体系,关注现实急需的社会领域,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扩宽法治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的覆盖面,形成具有历史性、继承性和时代性的法学知识体系;将最新的法学知识体系纳入法学教材,形成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的新型教材体系;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四,坚持协同育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处理好法学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发挥实际工作部门法治人才培养第二阵地的作用,把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资源引入高校,加强校企、校地、校所合作,发挥政府、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在法治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实际工作部门要选派理论水平较高的专家到高校任教,参与法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计、教材编写、专业教学,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践的最新经验和生动案例带进课堂教学。

第五,坚持与时俱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动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要坚持与时俱进,实现法学专业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建立覆盖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辅学的多维度智慧学习环境。实际工作部门要向法学院校开放数字化法治实务资源,将法庭庭审等实务信息化资源通过直播等方式实时接入法学院校,提高法治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第六,坚持对外合作与交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力度,做好涉外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拓宽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和国际组织合作交流渠道,深化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学分互认、教师互换、学生互派、课程互通等实质性合作,积极创造条件选送法学专业师生到国际组织任职实践,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善于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推动全球治理规则变革的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法治实践。

(作者:马怀德,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丁月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