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最近,“微信对骂群”开始在网络上流行,一群互不相识的人,通过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互相“问候”,发泄压力。从饮食习惯到兴趣爱好再到地域差别,几乎所有事情都有相对应的“微信对骂群”可供加入。 没有理由、无需走程序,进群即可“破口大骂”。这些微信群成员开起口来肆无忌惮,脏话连篇,戾气横飞。他们年纪较轻,以学生和上班族为主,进群目的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为了收集骂人表情包,有的是为了学花式骂人,有的是为了纯发泄,还有人就是喜欢观战,最严重的是有些人起初是开玩笑的骂,骂着骂着就开始较真,发展成电话对骂或现实约架。 在虚拟的社交群里大家不用顾忌身份,谁也不认识谁,顶着“对骂群”的名头肆无忌惮的开骂。把现实中负面情绪带到虚拟世界中去。那么,这样一种看似“零成本”的发泄场所是否合法?对骂群的群主和微信平台管理方是否负有相关法律责任?对此,我们来一起来连线北京市至普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圣。 | |
来源: |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