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源头防讼 多元化讼 实质息讼

北京西城法院探索“全周期”诉源治理工作法

2024-02-04 23:27:05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本刊记者 徐伟伦 通讯员 田婧 王兵莹

“我们社区有一个失能老人,家属不管,居委会又管不了,这可怎么办?”在北京市西城区,哪个街道、社区有解决不了的法律难题,一通电话,法官就会赶到现场指导调解。这背后,离不开西城区人民法院近年来探索的源头防讼、多元化讼、实质息讼“全周期”诉源治理工作法。近期,西城法院“全周期”诉源治理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近年来,西城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聚焦首都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探索出源头防讼、多元化讼、实质息讼的“全周期”诉源治理工作法,完善预防为先、非诉挺前、诉讼托底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有效减少诉讼增量,提升治理效能,助力实现大城善治。

源头防讼:听民意解民忧,抓前端治未病

自从被诊断为精神异常,李某的一举一动时常牵动着左邻右舍的心。

家住西城区陶然亭街道米市社区的李某长期独居,无人照料。面对李某不稳定的病情和随时可能伤人的风险,居委会找到李某的姐姐和弟弟商量监护问题,可二人都推说经济能力有限,拒绝照看监护。居委会又苦于没有监护权,只好通过12368诉讼服务热线诉源治理专线联系西城法院,寻求帮助:“对于有亲属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亲属拒不承担监护责任,居委会是否可以担任监护人?”

西城法院即刻响应,法官多次与社区居委会代理人及其亲属沟通,在李某亲属明确表态不愿意担任其监护人后,法院从最大程度保护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经法定程序,指定社区居委会作为李某的监护人。至此,社区开展监护救助工作有了底气。

社区的苦恼得以化解,但对于西城法院来说,工作才刚刚开始。妥善办结李某案件后,西城法院梳理了12368热线工单数据,发现此类问题在全区普遍存在,是城市核心区基层社区治理的高发频发难题。对此,西城法院从各街道实际情况出发,建议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精神病患者等困难群体的指定监护问题,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同时,西城法院围绕弱势群体监护权确认与变更为街道社区开展普法讲座,就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近年来,西城法院聚焦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信息碎片化、孤岛化现象,从打通信息渠道入手,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12368热线“一号响应”诉源治理机制为基础开通“诉源治理直通车”,同时对接北京市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和西城区“全响应”机制,对街道社区等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的司法需求实行“一号受理”,并在两个工作日快速响应。

此外,西城法院整合“西城家园”App、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北京平台等12个渠道,直连群众涉法院系统诉求;与西城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协同联动,将12345热线数据与审判数据互通比对,走访涉诉涉访工单较多的街道,摸排难点、提出对策。

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质特征。“‘群众需要 法官来到’,这是西城法院的庄严承诺。同时,西城法院‘群众需要 法官来到’党建项目获评‘全国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西城法院副院长毕菲说,西城法院以巡回法官赵海为旗帜,建立起巡回法官团队,推出“群众需要 法官来到”党建品牌,线上回应群众诉求,线下深入社区上门巡回。

据了解,西城法院推出“诉源治理直通车”普法讲堂活动及党员先锋岗以来,已利用大数据收集群众、社区、企业各方普法需求数百条,同时通过街道社区党委牵头“下单”、党员法官“接单”的形式,开展群众身边的订单式普法,目前已与各街道社区开展视频连线79次,线上回应群众诉求19935件,线下社区上门巡回282次,提供法律咨询326次,指导调解457件,党群联动效应显著提升。

多元化讼:走出去引进来,诉调高效解纷

一张额度46万余元的信用卡逾期未还款,让银行犯了难。前期多次催款无果,一纸诉状,银行将持卡人杜先生告到法院。然而,由于交通成本和时差原因,身处大洋彼岸的杜先生无法来到现场,也很难在国内的工作时间进行实时网络视频调解。

眼看案件处理即将陷入僵局,西城法院适时引入行业调解组织力量。在行业调解组织帮助下,多方沟通协调后,成功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方案,并依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实现异时异地线上签约,完成司法确认,成功化解纠纷。

超大城市矛盾纠纷类型多、体量大,新型复杂案件多,为有效破解群众多元需求和法院有限司法资源的矛盾,凝聚多元解纷合力,这是西城法院“全周期”诉源治理工作法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带来的成功启示。

西城法院从“供给侧”发力,发挥专业调解力量,逐步优化“一站式”集成、规范化运行、智能化支撑的解纷服务,推动纠纷在诉前高效化解。

在西城,金融机构林立,西城法院为服务辖区金融业发展,推出金融纠纷“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通过“提前介入、全程监督、预先审查”,有效化解金融纠纷,扭转金融案件持续增长态势。

为更好发挥调解作用,西城法院将调解员编入速裁审判团队,实行“调解员初调、法官助理跟踪调解、法官指导把关”的分层调解模式。对易形成批量案件的社区治理、合同、金融、知识产权四类案件,定向培育调解力量。

如今,走进西城区各个街道,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在线调解室已成为法官和调解员日常交流的纽带。西城法院还先行先试开展委派街道调解,开通司法确认绿色通道,率先实现“法院+街道”诉调对接全覆盖。

为进一步凝聚多元解纷合力,西城法院与43家调解组织形成对接,并依托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国家机关建立的“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机制,形成覆盖多个领域的多元化解“链条”,强化联动协同化共治,努力破解群众多元需求和法院有限司法资源间的矛盾,探索形成“多元化讼”新路径。

实质息讼:加强审判管理,推动效能转化

实质息讼,离不开高质量的审判管理。对此,西城法院将实质化解理念贯穿司法审判各环节,发挥示范性裁判的指导引领作用,公正高效处理其他平行案件,推进诉前纠纷化解,防止群体性矛盾形成诉讼。

北京一家主营外文戏剧培训的文化公司因经营不善,一度出现退费潮,也被一些学员起诉至西城法院。对此,西城法院依托立审执协调机制,各部门法官共同精细研判,约谈企业负责人,详细了解企业资金流水、实际履约情况等,从诉讼成本、经营口碑等方面为企业分析利弊,引导企业积极解决问题。

考虑到案件涉及人员众多,争议具有相似性,西城法院就案件发出示范调解书和判决书,引导尚未起诉的涉案当事人参照示范裁判结果,无需立案即可与企业完成解约及退赔手续,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良好效果。

西城法院以审判管理为抓手,设置“超审限预警通报”“上诉案件发改占比”等专项指标,提高审限内结案率、一审服判息诉率等指标的权重,优化考核指标体系,督促“案结事了人和”。

此外,西城法院持续开展审判运行态势监测,每月形成分析报告并通报,督促上诉率高、服判息诉率低的部门找准症结、靶向整改。构建“全员管理”格局,将指标分解到业务庭室、审判团队和每名干警,引导广大干警转变理念,重视案件处理效果,尽可能减少“一案结而多案生”。

日常工作中,西城法院坚持从审理案件“富矿”中挖掘典型、研判态势,运用新闻发布、精准普法、司法建议等形式促进良法善治,切实将司法资源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探索通过评估“社区调解广泛性、社区调解成功率、司法确认适用率、调解自动履行率、万人成讼率、普法参与率”六类指标,选取试点社区示范引领,设立“法官工作站”“普法驿站”,在全区各街道实现全覆盖,促良法善治落地生根,让循法而行蔚然成风。

“我们将积极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更加完善的‘全周期’诉源治理工作法,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牢源头性疏导、实质性化解、综合性治理三个诉源治理发力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以法治方式推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毕菲说。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