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多措并举让临期商品安全不打折

2023-06-30 16:35:32 来源:法治参考
分享:
-标准+

本刊记者 徐明皎

打三折的临期食品、不到半价的临期化妆品等临期商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喜爱,相关话题讨论持续升温,甚至还多次冲上热搜。

临期商品打折促销,迎合了部分人群的需要,也避免了浪费。但其安全性是否有保障?如何监管才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河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志红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需完善法律规范,对不同类别的临期商品分类管理。

促销临期商品能减少浪费

“大家可以试试惜食魔法袋!面包便宜量还大。”“发几个我买到的临期咖啡。”

豆瓣“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已经聚集了近十万的成员。这些自称“临食工”的网友在小组里互相“安利”临期食品信息,他们的口号是“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在一家线下临期食品专卖店,记者发现,午休时间前来购物的年轻人不少。在这家店里,根据临期时间不同,销售价格多在原价的3至5折之间。

数据显示,临期食品消费热潮从2020年开始不断升温,2022年临期食品行业加速发展,市场规模达337亿元。据预计,2025年中国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将达401亿元。

“临期食品的利用契合了我国传统的节俭精神,减少了食物浪费,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吴志红与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舒孟霞在《临期食品利用的质量问题与监管研究》一文中表示。

江苏苏佳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新武是一位从事食品安全的律师,在做律师之前,他有18年食品行业的工作经验。在他看来,临期食品“对低收入人群和低资产人群是一个福利”,更好地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

除了保障低收入人群生活外,临期食品销售还可以节约资源。

吴志红和舒孟霞在论文中介绍,食品过期后按照法律规定一般由生产经营者回收,自行销毁或者交予专业公司无害化处理。和垃圾处理一样,对过期食品的处理就是进行填埋销毁、焚烧销毁。过期销毁不仅是对制造、流通所消耗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大气、土壤、水源等生态资源的污染。

刘新武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过了保质期以后还要花功夫去销毁,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为减少损失,商家经常采取打折促销等方式,尽快销售临期食品。有些超市还会按规定设置临期食品专柜,近些年不少临期食品专卖店也加快了商业布局。

据了解,临期美妆产品的市场潜力也非常巨大。据统计,中国在美妆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全球第一,即将突破5000亿大关,库存积压超过三成。食品和美妆产品被认为是临期零售行业的头部产品。

临期商品质量安全可控

临期商品有无安全风险,这是很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吴志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临期食品还是临期美妆产品,所有临期商品的共性都是临近保质期,且距离过期时间较短。

“据我观察,在日上免税店的彩妆销售中,国内标准保质期为3年的彩妆产品,只有在距离过期时间不足10个月的,才会被作为临期美妆产品,距离过期时间超过10个月的都不算临期彩妆产品。”她说。

一些学者将临期食品定义为,“虽尚在其标注的保质期范围,但已接近保质期限定日期的食品”。

在刘新武看来,临期食品在保质期内,在正常储存条件下,与刚刚生产的食品在安全问题上区别不大,主要区别可能在口感上有细微的不同。

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在临期商品专卖店里,记者发现,商家对商品有效期作了明确提示,价格也随着保质期剩余期限浮动。

但有一些消费者仍存疑问:由于临期商品涉及一定的周转,如果运输和存储不当,是不是会带来一定的质量风险?

吴志红告诉记者,临期化妆品与临期食品对运输和存储等环节都有特殊要求。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防止变质、腐烂等问题的发生。在仓储方面,两者对温度、湿度、酸碱度等环境都有要求。

在她看来,商品的保质期是生产商对于商品质量安全责任的承诺期限,临期商品并未过期,尽管安全风险较新鲜生产的商品更大,但只要运输、保存方式等得当,临期商品依旧是质量合格的商品。

临期商品监管须跟上

如何控制临期商品的安全风险,避免产生质量问题,则涉及到监管问题。

不过,何谓临期商品,目前尚未有全国统一规范。

2012年原北京市工商局出台《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销售专区制度》给出了临期食品标准:食品保质期为一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45天;保质期为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期满之日前20天……

据了解,临期食品目前被作为正常食品进行监管,无论是卫生安全标准还是监督检查规范,都和正常食品无异。

“食品和药品等关系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较其他商品所需的监管要更加严格。”吴志红表示。

在《临期食品利用的质量问题与监管研究》一文中,吴志红和舒孟霞建议建立阶梯式食品保质期,即“最佳品尝期”和“保质期”两个标准。“最佳品尝期”来保障食品的风味、外观等品质,“保质期”来确定生产商对于食品安全性的保障。

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出台临期食品界定的相关国家标准或规范,地方标准对何谓“临期”并不统一。据前述论文介绍,食品保质期一年以上的,广州的标准是“临近保质期不可以短于保质期前30天”,广西的规定则是45天,还有的地方规定是20天。

吴志红和舒孟霞在上述论文中建议,在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类法律法规中增补关于临期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对临期食品的概念定义、标准分类、管理方法等进行较为统一、明确的规定。结合各地实际,出台《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办法》《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销售专区制度》等质量安全管理细则和管理办法。

2023年初,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市场端临期食品经营现状报告》也提出建议,尽快出台更加科学统一的相关标准,包括临期标准、临期商品处置标准、完善生鲜食品保鲜和质检的相关标准以及相关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引等。

吴志红补充说,临期食品的监管除了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消费者、市场经营主体等社会共治,推动新技术参与监管之外,还需要建立临期食品规范化处理系统。

在临期食品的处理方式中,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处理方式是门店促销。但无法销售的食品,会被作为垃圾销毁。吴志红建议,建立临期食品的规范化处理系统,将一部分无法销售的临期食品公益捐献,为更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另一部分返厂成为农畜产业饲料、肥料,参与到商品再生产的绿色循环链中,尽可能多地将临期食品无害化利用。

刘新武提醒说,同一种食品,不同生产者、经营者确定为临期食品,进行降价处理的时间点、降价幅度和销售方式可能完全不同,对这部分商业行为不需要行政干预。“管理者只需要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他说。

对于美妆等日用品类安全紧迫性相对较低的临期商品,“可以鼓励不同行业建立对行业内临期商品管理的统一标准,使临期商品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内部自律,完善企业内部临期商品的销售、保存、销毁规定,促进临期商品的销售,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吴志红说。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