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遏制网络暴力需多方协同形成合力

2023-05-05 09:21:03 来源:法治参考
分享:
-标准+

本刊记者 徐明皎

“聚焦网络淫秽色情、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算法滥用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净网’‘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对传播各类违法违规信息的网站平台,采取约谈、责令改正、警告、暂停信息更新、罚款等多种措施……”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中,提到了备受关注的网络暴力治理问题。

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依法加大整治力度,向社会释放“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强烈信号。打造“清朗”网络空间,不仅需要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还需要包括网友在内的参与者提高自身素养,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法检发力惩治网暴犯罪

2022年5月1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特殊案件,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诉被告张某侵害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名誉、荣誉一案当庭宣判,判处被告张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据了解,被告张某于2021年5月22日至24日期间利用境外信息网络平台,公然发表、转推侮辱、诋毁袁隆平院士的信息。天津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经依法征询袁隆平院士近亲属的同意后,向天津市二中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到这一案件时表示,通过案件审理“让人格尊严免遭网络暴力侵害”。报告称通过一系列司法政策和公正裁判,让“隐私安宁免遭侵扰,名誉荣誉不被诋毁,人格利益更受重视,让人的价值、尊严受到法律充分尊重和保护”。

在网络暴力事件中,“法不责众”的心态往往导致一些网民发表言论时无所顾忌。侵权人数众多,被网暴者往往面临证据收集难、证明难,维权成本高的问题,常常束手无策。对此,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检察机关高度关注、积极研究网络暴力案事件中证据的收集、固定,违法犯罪主体的确定等问题,让网暴受害者维权“无力”变“有力”;通过检察建议,促进网站平台压实主体责任,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强化发现处置能力。

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表示,坚决惩治网暴“按键伤人”。2018年至2022年,从严追诉网络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1.4万人。

据了解,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侵犯人格权犯罪案件,最高检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跟踪指导。“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发生后,检察机关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适应网络时代和民法典时代公民对人格权保护的更高需求,推动案件由自诉程序转公诉程序办理,不仅解决了自诉案件被害人取证困难的问题,而且强化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治理,净化网络空间,树立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观念。

监管部门持续加大治理力度

过去一年,网信部门持续开展了多次专项治理,聚焦网络暴力等问题。2022年初,中央网信办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排在首位的重点整治任务就是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2022年4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聚焦网暴易发多发、社会影响力大的18家网站平台,要求这些平台建立完善监测识别、实时保护、干预处置、溯源追责等措施,开展全链条治理。据记者了解,在网暴专项治理过程中,微博、抖音等平台陆续上线了“一键防护”“一键防暴”等新功能,允许用户自主设置私信、评论权限,必要时还可自行关闭私信、评论,尽量避免网暴伤害。2022年11月,国家网信办出台《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依法从严处置处罚等方面切实加大网暴治理力度,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众多网络平台升级预防网络暴力能力,新上线“风险提醒”“发文警示”等功能,整治不当私信和不当评论,合力预防网络暴力。今年启动的“清朗·2023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又将目标对准了网络欺凌等问题,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介绍,通知下发以来,网暴现象明显得到遏制。通知下发后的四个月,网暴信息清理拦截达到2875万条,陌生人不良私信日均下降48%,预警防范了377起热点事件可能出现的网暴风险。据了解,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还将聚焦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制约治理成效的难点瓶颈,开展整治网络戾气等9方面的专项整治。

专家建议塑造数字公民伦理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社会,网络暴力、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负面有害信息花样不断翻新,带来网络监管难题。

不少研究者指出,治理网暴,除了相关机构和平台共同治理,还需要提高网民的道德认知能力,塑造公民数字伦理。在华东政法大学科研院助理研究员王静看来,“塑造数字公民伦理才是治理网络暴力的‘釜底抽薪’之举”。王静建议构建数字公民伦理,使网民成为尊重合法权利、肩负社会道义的网络公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整治网络暴力、营造良好网络生态提出多个建议,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加快出台网络暴力针对性立法。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法治建设任重道远。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