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北京怀柔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全覆盖

2023-02-03 17:15:18 来源:法治参考
分享:
-标准+

本刊记者 张雪泓

位于北京城区东北部的怀柔区,山区面积占九成,共有284个行政村、35个社区,城乡结合特点显著。为方便辖区群众“解决问题靠法”,近年来,怀柔区司法局立足区域特色,不断探索新路径,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全覆盖,并通过一村一居一律师“送法到家”“网上办”“就近办”“预约办”等,五年间为基层群众提供“点对点”免费法律咨询等服务超14000次,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法律顾问,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实现三大平台全覆盖

近年来,怀柔区相继出台《“十四五”时期怀柔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怀柔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分解表》等文件,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全覆盖,全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2018年12月4日,升级改造后的怀柔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新亮相,通过“窗口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模式提供服务,力求让群众走进中心“一扇门”,办好法律服务所有事。同时,16个镇乡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和319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相继建成,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覆盖率达到100%。

记者走进坐落于怀柔区司法局一层大厅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看到,这里设置有窗口接待区、自助服务区、公示宣传区和群众等候区4个区域,采用窗口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的模式,为群众办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公证业务、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政策解答等9项服务。每天有1名司法局工作人员、4名执业律师和1名公证员值班,为群众提供服务。

除此之外,中心还向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特殊病患者等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上门服务,全力维护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

长哨营满族乡七道梁村82岁的朱大爷就是这项便民政策的受益者。接到援助申请后,怀柔区法律援助中心、长哨营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会同法律援助律师,驱车百余公里来到朱大爷家就赡养纠纷一案提供法律援助,把优质法律服务免费送到家门口。工作人员用最通俗的语言给老人分析案情,讲解法律点。离开时,老人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我住的地方又偏又远,你们来一趟挺折腾的,我很感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怀柔的16个镇乡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均依托各司法所建设,可为群众办理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初审、在押服刑人员视频会见等8项服务。服务站由1名司法所工作人员负责全天值守,1名执业律师每周值班半天,接待办事群众。在319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群众还可获得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6项法律服务,并可反馈自身法律服务需求及改进意见,各村居人民调解员发挥指引作用,负责接待、解答和人民调解等工作,努力破解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村居法律顾问“送法到家”

2022年5月,怀柔区司法局完成新一轮村居公益法律服务项目招标,中标的21家律所75名律师将作为全区319个村居的法律顾问,为村(居)委会及村(居)民免费提供为期三年的“顾讲询调训”服务。

早在2012年,怀柔区开始村居公益法律服务试点工作,村居律师们每月至少要到村居服务一次,服务内容包括提供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法治宣传、担任法律顾问、提升基层法律工作者能力素质5个方面。通过十年的努力,群众不出村、不出家门就能获得法律帮助,村居法律顾问真正成为了群众身边的法律顾问。

试点工作的第二年,曾京辉就成了一名村居公益律师。

“城里人来咱怀柔,几乎必点山珍野菜,可这东西也不是人人适宜……所以一定要反复提醒询问游客是否对山野菜过敏,最好能提前准备一份安全告知书。今天就跟大伙聊聊食品安全法,不过法条我就不念了。”曾京辉被群众称为“不爱念法条的律师”,每次来村里讲法治课,他都直奔主题,以案释法,通俗易懂。

1个小时的讲座从山野菜、健康证、调料,讲到食材采购凭证、环境安全等,跟村子里民宿餐饮经营有关的,一个都没落下。台下的40多名村民听得认真、投入。

“‘曾律’的课接地气,得来,有用。”村民们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按照服务协议,村居法律顾问要提供“定点式”服务,即每次在村(居)服务时间不少于2.5小时,同时开展“入户式”服务,主动进村入户,把服务送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身边。此外,还有“坐诊式”和“会诊式”服务,16个镇级公共法律服务站每周都有一名律师“出诊”半天,对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疑难法律问题,及时与司法所等部门进行集体“会诊”,切实解决村民的法律问题。

2022年11月,作为怀柔区村居法律顾问的律师柳艳,应约前往兴隆城村为村委会审查合同,并上门为村民化解矛盾、解答咨询。在怀柔,跟柳艳、曾京辉一样的村居法律顾问近五年来已走村入户1.1万余次,为基层群众提供“点对点”免费法律咨询等服务1.4万余次,为村委会和村居民审查合同、代写法律文书300余件,化解疑难矛盾纠纷175件,成为基层社会依法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格局

2022年9月8日,怀柔区法律援助中心收到一份写有“青天有鉴,司法为民”的锦旗,这也是中心收到的第4面锦旗。

近年来,怀柔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格局,建立起了驻监狱、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妇联、公安分局执法办案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在32个村(居)和18家律师事务所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进一步畅通法律援助咨询、受理渠道。此外,法律援助受案范围进一步扩大,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批流程,开创“绿色通道”“点援制”“属地办理”,提供“预约办理”“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举措,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与此同时,持续加强日常监督和指导,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法律援助案件从咨询、受理、指派到办案、结案等全过程进行网上跟踪、质量把控。通过重大疑难案件研讨、案件办结回访和同行评估等制度,提升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2018年以来,怀柔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829件,累计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1627余万元,刑事案件辩护率100%。

怀柔区司法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怀柔区三级实体平台实现了互联互动,区中心发挥枢纽和指挥平台作用,对街道镇乡和村居实体平台运行进行监督指导。镇乡街道和村居实体平台运行中无法解决的法律服务问题,可对接区中心请求法律服务资源调配,使群众少跑路办成事。此外,“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均可和三级实体平台对接,群众可在任一实体平台通过“12348”法律服务热线或者中国法网、北京法网等获得法律服务。

在热线平台上,每天有3名执业律师工作时间接听“12348”法律服务热线,司法局23名公职律师下班后补充提供“热线”咨询服务。

在网络平台上,充分发挥中国法律服务网“全时空”优势,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协同调度网络平台,群众可在任一站点发出服务需求,区中心第一时间调配各方法律服务资源,实现“网上办”“就近办”“马上办”“预约办”。

近五年来,怀柔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从“全覆盖”向“高质效”不断发展,区、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接待现场咨询9万余人次,接听“12348”热线5万余人次,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91面,打造出“身边的法律顾问”品牌,让怀柔群众尤其是山区群众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