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AI绘画,是隐晦拼接还是真实创作

2023-02-03 16:33:00 来源:法治参考
分享:
-标准+

本刊记者 侯建斌 白楚玄

12月8日,百度开发的AI绘画平台“文心一格”续画的《夏日山居图》亮相某拍卖会,成为此次拍卖的热门拍品之一,这也是全球首次人机共创山水画的拍卖。

近年来,AI绘画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各类AI绘画平台纷纷涌现。借助AI绘画软件,哪怕是绘画“小白”,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再选择喜欢的画风和视角,AI“画师”便可自动生成一幅幅拥有细腻笔触、精致构图和丰富色彩的精美画作。

当AI绘画这一技术照进现实,人们在赞叹技术进步的同时,还关注到了AI绘画背后的知识产权问题。“AI绘画纯属盗取画师画风”“AI缝合怪”的言论在网上时常出现。不少人认为,AI绘画就是模仿或抄袭,并不是包含独特创意的作品。此外,关于AI绘画作品的版权归属和是否存在侵权等问题,也开始成为网络内容版权纠纷的关注点。

尚处于孕育探索阶段

最短时间创作一幅画需要多久?答案是——两分钟。这是今年大火的AI(人工智能)绘画“神器”给出的答案。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洒落着斑驳的阳光,近处的草地上羊群正在觅食,远处是湛蓝的天空……只需要动动手指,在某AI绘画平台输入“夏天”“森林”“绿”“动物”几个关键词后,再点击喜欢的绘画风格,等待两分钟,就可以得到这样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

本刊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AI绘画是一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作画的技术。其创作过程是AI系统通过学习大量的人类绘画作品数据,从而对绘画产生一定的趋向性认识,继而从已有的图像中提取数字特征,并根据训练图像的风格创建一幅新画。AI绘画平台通常都会提供“文字生图”和“图生图”的功能,即通过输入文字或者图片,再由相应算法驱动生成绘画作品。

由此可见,AI绘画作为一种“生成类”技术,其本质还是通过足够多的训练集中学习某种“模式”,然后再生成同类“模式”内容的模式,这也使得AI绘画无法对最终生成结果进行精确控制。在网络上,类似“狗狗变美女”“男生变女生”等滑稽的AI绘画“翻车”现场比比皆是,在让人们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暴露出AI绘画距离实际应用到人类生活还有很远的距离。“不够人性”仍旧是AI绘画在当下面临的最大挑战。

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的AI绘画还未形成规范、成熟的行业,也没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伴随着AI“学习并模仿画风”的行为,“抄袭”“风格雷同”等质疑之声时常出现。“AI绘画纯粹盗取了画师老师们的画风”“AI绘画画出来的就是缝合怪”“AI创作者只不过是AI制图人罢了”……这样的评论在网上并不罕见。

今年11月,画师“抹茶专门店M”在微博上表示,有AI绘画涉嫌抄袭其作品。“基本上输出结果是以我的现有作品进行拼图形式完成的,而不是通过海量数据生成或者计算,很多内容都过于相似,我在与律师确认过这些图片为侵权(有实质性相似和一致部分)的情况下,向各个平台提出了申诉。”也有画师在社交平台抱怨,自己的作品最近成了AI绘画的模仿对象。他在网上搜索自己名字时,蹦出的都是AI的画,而自己的作品却被湮没了。

此前,已有媒体报道,Mimic公司在今年8月发布AI绘图软件后,因涉嫌未经许可转载或收录画师作品,在网络上引发了较大范围的抵制活动,导致官方最终宣布关闭了相关测试功能。

同时,伴随着这项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已有用户开始摸索用其赚钱创收的可能。记者在“淘宝”购物平台上看到,有大量出售AI绘画作品的帖子,如“支持定制,真人转动漫,30元/张,最快十分钟、最慢一天内出图”“AI绘画,代画插画,私人定制”等;有商家售卖“AI绘画关键词”“带参数的描述语”;还有商家销售AI绘画培训课程,售价从9.9元至199元不等。

与此同时,也有公司开始招聘AI绘画相关职位。近日,开发了多款独立游戏的开发商雷亚游戏发布了一则招聘声明,招聘一名“AI美术设计师/AI沟通师”,薪资不菲。此外,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开始出现了“游戏原画AI生成师”的岗位。一位在北京某网站工作了多年的设计师严楠无奈地表示:“今年2月份还在嘲笑AI绘画的水平,10月份突然发现自己面临丢失饭碗的风险。”

是否属于作品存在争议

在AI绘画火爆覆盖网络之时,对于绘画主体与绘画关键词都是由用户自行决定的AI画作是否属于作品,也让不少人感到疑惑。

在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正志看来,AI画作与普通画作一样,可以体现一定的智力水平和作者的个性化表达。AI没有独立人格,看似不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者,但“机器学习”过程是一种类人化的创作行为,实质却是应用算法、规则和模板的结果,是一种“算法创作”,体现的是开发者的思想与脑力劳动,明显有人类的前期介入,这一生成内容涉及人类思想表达,具有独创性和可复制性,也就满足作品的“可版权性”的要求,因此AI画作可以作为作品获得保护。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认为,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AI绘画的创造力、创造性并没有达到著作权法所要求的原创性的高度和要求,一般不能认为构成著作权所保护的客体。因为AI绘画工具作为人的思想的一个延伸,是个体思想的体现,即使能够达到著作权保护的高度,权利归属也应当是属于用户。他表示:“好比说你出售一台相机,但不能因为用了这台相机拍的照片,那你都享有著作权,这是不合理的。”

伴随着AI画作是否属于作品而来的是对其版权归属的思考。

今年10月,数字经济学者刘兴亮在某人工智能平台上传了自己给出的关键词,“AI画师”依据关键词生成了《北京的秋》和《山西的秋》两幅作品。成功“画出”作品后,刘兴亮自我调侃道:“我是一个AI画家。”但让刘兴亮担心的还是AI绘画的版权归属问题:“一旦被告,是我赔,还是平台赔?”

目前,AI绘画生成作品的版权归属在我国法律规范体系内尚属空白。

记者了解到,AI绘画平台“文心一格”声明:基于AI绘画服务所产生的知识产权与相关权益归平台所有,作品不能用于商业用途。AI绘画平台6pen Art 则表示:6pen不保留任何版权,生成的图片版权都归属生成者,可随意自用商用。而AI绘画平台Tiamat和Midjourney都选择了在素材库中使用无版权图片,以规避版权争议。

此外,在实践中,不少提供AI绘画软件的网站未明确版权归属,一些平台还处在免费测试阶段,版权暂时归作者本人所有,这也就意味着原创者的素材会被无偿使用,原作者的知识产权遭受到侵犯。

对此,王正志认为,“机器作者”与人类作者都对作品作出了实质性贡献,其著作权归属可参照法人作品规定或创作者约定处理,即实践里常说的“创作者权属模式”。“算法创作”需要众多主体参与,包括设计算法程序、输入信息数据、进行标准检测等各项内容的支持。在这里,确定人工智能著作权归属,应以对作品创作作出实质性贡献为标准,归属可能是单一权利人也可能是共有权利人。创作者权属模式适用于非法人作品情形,相关权利归属和分配依事前协议确定;此外,“投资者权属模式”也是一种适合确立AI画作权属的选择,当下“算法创作”多由法人组织充当智能技术的主要开发者或所有者。

侵权的判定原则

在艺术领域,借鉴旧作来创造新作,引用先知来开拓新知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人类的传统观念中,学习行为是不能算作侵权的。那么,AI在学习过程中训练数据的获取和使用合法性的问题,诸如扫描、抓取、存储等数据输入行为,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合理使用?

“与自然人学习的过程不同,AI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理解再外化的过程,而是对他人作品的提取再组合,有明显的‘创作’或‘产出’甚至是‘商用’的意图。在这一前提下,将AI的学习过程仍定义为合理使用明显不当。”王正志从认定AI画作是否侵权的角度进行分析。他认为,在未获得原著作权人授权许可的前提下就将其画作用于AI训练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因此,著作权人依法独立行使自己享有的各项权利,画家发表的“禁止将自己的画作‘喂’给AI”的禁用声明合法有效。

在如何认定AI画作是否侵权时,吴沈括告诉记者:“AI绘画的侵权争议的关键在于是否对作品的原创性造成了实质性侵害,而实务当中问题的关键在于著作权覆盖范围、权力延伸的边界在哪里。”

王正志认为,认定时要遵循一般的判定原则,不能单纯的以主观判断作为是否侵权的依据,而是要看已有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即是否具备独创性,是否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等。如AI画作已获得作品权利人许可则不构成侵权,或者AI画作未获得已有作品权利人许可但又合理使用的法定理由亦不构成侵权。同时,对被控侵权作品AI画作的分析,可适用“接触”和“实质相似”两个标准。

对于如何解决AI绘画权利归属问题,有网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反制”方式,就是给AI绘画平台“喂”大量的迪士尼或任天堂旗下角色图片,让AI去生成带有水印的作品,把这个画师们解决不了的难题扔给这两个大众耳熟能详的“顶级”法务部。

王正志表示,法律有一定的滞后性,虽无法要求现实存在的所有纠纷与矛盾都能有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来调整。但随着技术发展,首先要做的是调整作者与作品关系的认知,重视社会公众对AI画作的舆论风向。但无须改变我国著作权法现有的立法目的和主要制度构成,只要确定好AI画作的著作权属性与AI画作的著作权归属,那么随之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都可以类比现有的美术作品相关制度。在这一前提下,可以将AI获取素材的方式转换为“授权使用许可”,即只有获得了原画作著作权人的许可,AI才可以对其作品进行数据的阅读与提取。而AI在学习完毕后整理出的素材库与AI通过素材库画出的新画作已经是AI通过自我创作得出的新作品,与原著作权人无关。

吴沈括也认为,既有的法律框架是适用的,并不存在需要专门立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但需要充分发挥监管机关和司法机关对新技术应用场景的及时跟进,通过推出典型的执法案例和司法案例,为具体场景提供更直接的、更强指导性的判断规则。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要积极引导平台用户和相关主体之间通过协议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实现各方的权益平衡和共享。此外,对于平台要有一个基本的规则划定,避免平台利用其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损害用户和画师的正当利益。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