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内蒙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3-09-26 10:31:49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原标题:内蒙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法治日报记者  蒲晓磊


9月7日至12日,中华环保世纪行2023年宣传活动走进内蒙古。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强化法治保障,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得更加牢固。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于春华介绍说,内蒙古将进一步加大防沙治沙、黄河“几字弯”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立法、修法力度,同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打好立法和监督的“组合拳”。


防沙固沙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近些年来,经过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多年保持“双减少”,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

在以大工程带动大治理方面,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生态项目,先后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六大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十三五”以来,全区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9188万亩,占全国治理面积的40%以上,部分地区呈现出“荒漠变绿洲”的景象,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方面,立足不同类型区域自然条件,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形成了抗旱造林治沙、“以路治沙”综合治理、两行一带造林、发展生态光伏产业治沙、流动沙地沙障治理等一批符合本地实际的防沙治沙措施。

在创新防沙治沙机制方面,鼓励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通过建立多方位、多渠道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群众共享沙漠生态改善和绿色经济发展成果。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毛乌素沙地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向好

内蒙古自治区坚持把保护草原和森林作为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全区草原植被盖度由2000年的30%提高到目前的45%左右,处于21世纪以来最好水平。

在加强制度设计方面,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方案》,突出草原生态保护,高标准谋划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法治建设。

在坚持保护优先方面,在全国率先完成基本草原划定和草原确权登记工作,把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7.3亿亩草原划为基本草原。将3833万亩重度沙化及部分中度沙化草原纳入禁牧区,防止超载过牧造成草地退化、沙化。在全国率先开展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破坏草原林地行为。

在加大修复力度方面,组织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通过人工种草、围栏封育、草原改良等技术措施,持续提高草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2012年以来,完成种草任务3.18亿亩。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内蒙古自治区始终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编制印发了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以及相关专项规划方案,全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在加强系统保护修复方面,大力实施沿黄生态带建设、沙漠锁边、生态补水等工程,推进十大孔兑等多沙粗沙区治理,水土流失状况呈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土流失面积较2019年减少3627平方公里。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黄河流域20个地下水超采区中有17个已达到采补平衡,农田灌溉用黄河水占比由2003年的93%下降到2022年的83%,黄河流域42个旗县(区)中有33个已建成节水型社会。

在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方面,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地表水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实施“清四乱”、入河排污口和重点风险隐患排查整治。2022年,黄河流域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3%,其中干流9个国考断面水质均为Ⅱ类,乌梁素海湖心断面水质由治理前的劣Ⅴ类提升至Ⅳ类。以乌海及周边地区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2022年,沿黄河7个盟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9.6%,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在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黄河流域新能源装机达到2888万千瓦,占全区比重47.8%,2022年外运煤炭5.3亿吨,占全区比重约60%。扎实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2019年以来,在黄河流域建设高标准农田688.4万亩,36个旗县(区)实施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行动,巴彦淖尔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


编辑:赵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