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马慧娟:从黑眼湾到大会堂

2023-04-13 13:49:16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原标题:从黑眼湾到大会堂

记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


法治日报记者  申东


4月,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农田里一片繁忙。

耕作之余,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给乡亲们宣讲全国人大会议精神。

从北京回来后,马慧娟马不停蹄地将全国人大会议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到乡村和城市社区,短短一个月,已宣讲15场。

《法治日报》记者走进设在玉池村的马慧娟工作室。走廊里,一帧帧照片,真实记录了马慧娟在固原市泾源县黄花乡移民搬迁前的家。

“吃水要下到山沟里挑,没有梯田全是坡地,存不住水,一年收成全靠天吃饭。全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山大沟深,出行只能靠毛驴,穷得很。”玉池村党支部书记姚存贵向记者介绍。

去年,马慧娟出版《走出黑眼湾》一书,描述了童年记忆里无法忘却的饥饿和贫困:“黑眼湾的女人们为了让自己的娃吃顿饱饭,也是穷尽所有的思路,切洋芋籽的时候偷着揣两个洋芋,筛麦种子时抓两把麦子回家,路上挖一把野菜,山上薅几根白蒿。各种心思用尽,也只能勉强拉扯孩子活命。”

“黑眼”,宁夏方言,意思是没有指望。

黑眼湾,是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土地贫瘠、生态恶化、交通闭塞。过去30多年里,在国家易地搬迁和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十几户人家经过三次搬迁,彻底走出黑眼湾,诀别过往、寻找出路、迎接希望。

2014年,结婚不久的马慧娟随丈夫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移民搬迁到红寺堡,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她以手机作“笔”,十年间按坏了13部手机,敲出了上百万字,记录下易地扶贫搬迁历程中的感人故事。为啥用手机?和别的农村妇女一样,马慧娟干农活、做家务,平时也挺忙。手机随身携带,方便她忙里偷闲来打字。积少成多,在手机上,马慧娟居然敲出了上百万字,成了人们口中的“拇指作家”。

“我的故事不是传奇,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马慧娟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贫困群众一起改天换地、成就梦想。红寺堡,闽宁镇,宁夏每一个移民搬迁地区,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在书写翻天覆地的传奇故事。而她,将身边普普通通的人的变化写进了新书《出路》。

翻开马慧娟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她走村入户调研时搜集到的民情民意。

今年是马慧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第6年,履职以来,她始终扎根基层、关注基层,记录基层百姓的所思所想、所念所盼,为父老乡亲代言、为地方发展建言。先后提交了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成年人文化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等建议意见。

在玉池村,乡亲们不光埋头发展生产,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村里有从全国到乡镇的五级层面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这个小小的移民村和全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马慧娟走访老辈人时,不少人都盼望着罗山有朝一日能恢复“一年七十二场巡山雨”的气象奇观。去年,吴忠市又启动了罗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充分听取政情民意后,马慧娟在去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强罗山生态保护修复的建议》:国家应给予环罗山周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相关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为宁夏中部干旱带群众撑起生态“保护伞”,切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今年全国人大会议前夕,马慧娟再次来到红寺堡朱庄子移民旧址保护区。看着眼前熟悉的窑洞、农用工具,她说:“这些老物件早已经过时了,但这是我们生命中不能忘却的一段历史。来这里看看、转转,能勾起对儿时的回忆,让人不由感叹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

“今年我的建议为《将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创建为全国移民文化基地》。建议批复红寺堡区创建国家级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提升创建的标准和质量,继续蹚出一条易地搬迁移民安置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相关部委将宁夏红寺堡区作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联系点,给予更多发展的关注和政策的倾斜,推动红寺堡区更好更快创建成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示范区。”

虽不生于红寺堡区,但马慧娟已和这片年轻的移民开发地融为一体:“作为一名农民,我很有幸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每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听报告,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只有走近、了解、参与一个制度体系,才能知道制度体系的优越性、先进性,越走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越能感受到其生命力、创造力和发展力,也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厚度、宽度和深度。我离开家乡来北京参会时,大家说,因为党的好政策,红寺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很骄傲。我想说,感谢这样的制度,感谢这样的国家!”


编辑:赵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