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观点评论>>
城市更新和数字治理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上海人大网发布时间:2022-08-01 16:11:27

市民施怀钊,出生在永丰村。

永丰村,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历经三年,完成“百年更新”。

每天,87岁的施怀钊走在103岁的弄堂里,一切都那么熟悉,修旧如旧,又不止于修旧如旧,光阴的故事已经刷新,生活继续向前!

回头看看,不止永丰村,宝兴里、承兴里、祥顺里、梦花街、蓬莱路、顺昌路……一条条百年老弄堂、一个个百年老街坊,恢弘城市更新中点点滴滴的灵动细节,让人真切感受到——人民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城市更新史。

城市更新,是居住形态之变,更是治理方式之变。历时30年,申城成片二级旧里改造完成在即。目前,《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执法检查正在进行中,无论旧改征收,还是社区更新,目标都在于——宜居、绿色、韧性、智慧的人文城市建设。其中,以“智慧”为特征的数字治理,最能代表未来城市更新的治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卢湾区(现已并入黄浦区)大胆创新,首开先河,在打浦桥斜三基地探索以土地批租形式改造旧区,走出一条不依靠财政资金、利用社会资金大规模开展旧改的新路,被誉为“海上第一块”。如果说,“海上第一块”开创了土地批租,并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法定旧改制度。那么,数字治理,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也经历了自己的成长史。

最近10年,若问“阳光征收”有什么技术保障可圈可点?答案肯定少不了“信息查询系统”。迄今,在申城,所有征收项目都有“信息查询系统”,这套拥有国家专利的查询系统充分演绎了“公开的力量”——来自财政的征收补偿总额,在这里公示;各家各户得到多少补偿,也在这里公示;要知道左邻右舍的情形,可以在这里查询;要知道整个征收最新进展,也可以在这里查询。如此公开,最大限度保证公平公正,提升征收效率。其实,这样的创新实践,也正是城市数字治理的一种雏形。

今天,数字治理的逻辑进入地方立法,让配套的监管体系提升城市更新的效率和质量。看看《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第10条,“统一信息平台建设”赫然在目——本市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城市更新信息系统。

这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如何派用场?答案是,城市更新指引、更新行动计划、更新方案以及城市更新有关技术标准、政策措施,同步通过城市更新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布。

在申城,依托统一信息平台,政府对城市更新活动统筹推进、监督管理。同时,城市更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将更新项目的公共要素供给、产业绩效、环保节能、房地产转让、土地退出,均纳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管理部门共享信息、协同监管。

显然,数字时代,以数字治理促进公开透明、监管有力、高效优质,就是城市更新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也是城市更新制度设计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本月底,上海将全面完成持续30年的成片二级旧里改造,历史性解决这一困扰城市多年的民生难题;成片完成后,重点将转向零星旧改;全面启动零星旧改之外,成套旧住房改造也将加速推进。其间,将借助数字治理、数字转型,积极搭建统一信息平台。

人民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城市更新史。宏大历史,对城市发展最深刻的影响,在于人的感受。城市更新,之所以牵动人心,不仅在于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的改善,更在于治理形态的进步——从旧改征收“信息查询系统”到城市更新“统一信息平台”,亲历其间的人们,无不参与并见证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与有荣焉!

这荣光,有多大?刘蕴,一位从事旧改30年的老法师。她说自己是路盲,每到一个新地块就找不着北,等到能认路时,旧改差不多也收尾了。这时候,心里会有不舍,有惆怅,但更多的是成就感。我想,这是所有城市更新亲历者的心声,也是申城旧改持续推进的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