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何健忠:为什么到处都在“抢技工”?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人大网发布时间:2022-07-11 12:03:12

原标题:为什么到处都在“抢技工”?

——何健忠代表关于进一步加强一线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建议

何健忠代表(中)开展调研。

何健忠是中国邮政集团江苏省泰兴市分公司城区分局局长、江平路支局支局长,连续当选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何健忠代表是泰兴城乡家喻户晓的“活雷锋”和“服务明星”,“一辈子做老百姓的代言人”是他不变的初衷。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何健忠代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调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他想把更多基层的声音带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2017年9月,何健忠代表到一家制衣公司调研,公司负责人在介绍公司情况时,着重提到了服装制造业招工非常困难。负责人谈到,每年的年底和年初,为了留住技工,他们挨家挨户逐个慰问,最少的慰问2次。因为现在制衣行业的技工人员太少了,年轻人基本不学这个技术,这个行业专业性强,其他行业的人都做不来,最近几年很多工人都不做了,导致服装厂很缺人,家家都在“抢技工”。

这让何健忠代表对一线技术工人缺乏的情况有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他又到各类工厂、工地进行调研,详细了解一线技工队伍在企业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向工人们了解他们的待遇和需求。

除了专门到各类工厂工地调研,何健忠代表还利用工作中的机会和业余时间广泛接触技术工人,和他们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有的年轻技术工人谈到他们在技工学校学习时,学校教学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他们说:“很多培训就是在教室、车间里走个过场,学到的东西不实际,到工作的时候,好多都不会,要从头学。”

有的年轻技术工人说:“当工人工资不高,可是物价、房价都高,老人看病养老、孩子上学念书样样都需要钱,工资不够花。”特别是在企业工作多年的工人工资也不高,年轻人感觉在这一行看不到未来,因此他们大都想通过再学习来提高学历,不愿再做一线的技术工作。

一些资深的技术工人则谈道:“过去是徒弟求着师傅学,想方设法地要学‘绝活儿’,现在能找个踏实学技术的徒弟可不容易。”因为技术学习和练习的时间很长,过程重复枯燥,有的年轻人沉不下心思来学,有的学了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单调、薪酬不高,也改行了,传承师傅们手上的技术诀窍、“绝活儿”的人越来越少。

这些技术工人谈到的情况都让何健忠代表感到,职校、技工学校等培训机构缺乏实用性、针对性,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在薪酬分配和评比上没有合理的考核和奖励的标准,给技术工人的上升空间不够等问题,造成了一线技术工人严重短缺。

要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升,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已是当务之急,需要从各方面改进工作。经过详细的调研和认真的思考,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何健忠代表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一线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建议》,建议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加强宣传等途径,多措并举加强一线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何健忠代表提出:建议中央和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同时要突出重点,对一些师资雄厚、实训设施先进齐备、专业设置合理的学校,以及高、精、尖、新和紧缺型技能人才的工种专业加大扶持力度。

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培训补贴资金,全部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直接对进入名录的学校、工种专业进行补贴,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要在全国现有的高职院校(含技工学校)中选择一批管理规范、师资技术力量雄厚且各具特色的学校进行重点扶持,使他们成为长学制、高精尖及短缺、新型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

县级全日制职校要着重打造特色品牌,设置两至三个重点专业。培训学制要灵活,要注重质量,使培训出来的人员理论知识丰富,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很快适应技术岗位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技工。

要整合各类培训资金,重点扶持全日制高职院校和职业高中,让学生不花钱只花时间就能成为一名技工。确保生源,让学校不追逐利益,确保教学质量。加强培训资源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布局及工种专业设置,使有心学技术、有志向做技工的人能迅速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学校,享受政府的惠民培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学生和家长转变择业观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收到何健忠代表的建议后,专门进行了研究,并商教育部、财政部,提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工作: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提升培训质量;继续加大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加强对工匠和劳模的宣传。

何健忠代表说,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议受重视、被采纳,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荣誉。他还将继续呼吁全社会大力弘扬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突破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不断加强一线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本文选自《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一书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