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
哈斯塔娜:为梦想奋斗的人永远青春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政协报发布时间:2022-06-22 11:09:30

原标题:照片里的青春|哈斯塔娜委员:为梦想奋斗的人永远青春

哈斯塔娜穿着苏尼特传统服饰体验赶骆驼。

我是草原的女儿,锡林郭勒的苍天厚土养育了我,世代传承的草原文化哺育了我,乌兰牧骑精神始终召唤着我。

我从小是听着乌兰牧骑的故事、看着乌兰牧骑的表演长大的。“乌兰牧骑”是蒙古语“红色嫩芽”的意思,后来被称为“红色文艺轻骑兵”。1957年6月,第一支乌兰牧骑就诞生在美丽的苏尼特右旗草原上。成立之初只有9名队员、4件乐器、两辆勒勒车。蓝天就是幕布,草原就是舞台。

小时候,最受大家欢迎的就是乌兰牧骑的下乡演出了。我和姐姐常常跟着爸妈,坐着马车去看乌兰牧骑的整场演出。在家乡上学的暑假寒假,还经常去乌兰牧骑院子里,跟他们接触、看他们排练,也跟着一起练过功。就在那时,我萌生了当一名乌兰牧骑队员的想法。

2005年,我如愿考进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真正成为一名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虽然我是舞蹈演员出身,但慢慢对创编产生了极大兴趣。从2010年开始,我多次去蒙古国学习传统舞蹈贝勒格,想在贝勒格和现代蒙古舞的结合上下一番功夫。终于,在2013年,队里扶持我创作了第一个作品——男女群舞《塔牧沁牧》。此后几年里,女群舞《祈》、女群舞《牧羊姑娘》、独舞《梦中的额吉》等舞蹈相继编创出来,在表演中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并多次获奖。

哈斯塔娜创作的三人舞《苏尼特·布斯贵》。

2018年,我一直计划着创作一个新作品。我邀请北京东方演艺集团的斯日吉德玛一起工作。我们两次沉下去采风,在采风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创作了三人舞《苏尼特·布斯贵》(“布斯贵”是妇女之意)。

很多人只看到台上的我们,真正让我难忘的是台下的采风。我们先后走访的达·查干、呼日勒巴特尔、尧·额尔德尼陶格特胡、钢宝鲁道四位老师,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和专长,细致讲解了关于苏尼特历史、探马赤传说、岩画、民歌、民俗等方面的丰富内容;拜访的民间艺人呼其图、奇达日巴拉以及乌兰牧骑副队长赛西雅拉图等老师,耐心地为我们讲解蒙古族宫廷音乐阿斯尔及苏尼特民歌;我们还走进牧户,向牧民乌云斯琴求教,老人从衣柜里翻出当年母亲留给她的苏尼特传统服饰,让我们在耳目一新中为之动容,坚定了把传统服饰元素提炼运用到舞台作品中的设想。

表现苏尼特草原生活,不能忽略游牧文化最重要符号之一的骆驼。我们拜访了牧驼人莫尔根家,体验了赶骆驼、骑骆驼、挤驼奶、搓捻驼毛绳等生产生活技艺。于是有了这张我在采风过程中穿着苏尼特传统服饰体验赶骆驼的照片。

苏尼特妇女们搓捻驼毛绳的劳动过程,也为我们创作舞蹈《苏尼特·布斯贵》带来启发,我们在这一舞蹈中以苏尼特独有的文化符号,表现了苏尼特妇女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美好生活和建设家园、守护家园的生活场景。

曾有人问我,你们为了创作一部几分钟的舞蹈节目用得着花费那么多精力下基层去采风吗?我认真地回答:我们处在一个智能时代,却越来越离开了人民的生活,要想创作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作品,前提就是融入原生态的生活。

我想,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人永远是青春的——因为这些人心中永远感恩,永远积极向上。我很感激这个时代,让我能成为一名乌兰牧骑演员。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只有身体力行,投入到火热的生产生活当中,才有可能创作出散发着泥土芳香、能走入观众心田的上乘作品。我不会满足于过去的成绩,我会把目标再次定高、目光再次放远,追随新时代,去燃烧我的青春,以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党和人民。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