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
张兴赢: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政协报发布时间:2022-06-22 11:08:56

照片里的青春|张兴赢委员: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2018年4月20日,张兴赢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与高分五号卫星合影。

我的青春与大气“纠缠”不断,而这段渊源,还得从北京的沙尘暴谈起。

20多年前,北京沙尘暴较为严重,我就想:空气里除氧气外,还有哪些神秘的存在影响着人类和地球的生存和发展?这些在脑海里打转的问号,让我对大气化学产生了兴趣。

2001年,我师从庄国顺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大气环境研究中心开始5年的大气化学研究硕博连读,在国内较早开始从事大气中化学成分(气溶胶颗粒物、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监测研究。

当时,整个实验室只有一台导师从美国带回的九级分层采样器,就是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包括我们课题组在内的国内少数几个研究组已经未雨绸缪地开展大气污染监测基础研究。

博士毕业后,我加入中国气象局,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着手开展卫星遥感探测大气成分的研究工作。

2008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对全球大气气溶胶颗粒物和大气臭氧含量的监测,并且对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服务,因此被科研人员称之为“奥运星”。

2003年4月20日,张兴赢在南海开展海洋大气颗粒物采样。

2010年后,中国气象局先后发射风云三号B星、C星和D星,进一步优化卫星对气溶胶和臭氧的探测仪器精度。我还清晰记得,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出现雾霾围城现象,政府和百姓十分关注大气污染情况,我们研究团队“站”了出来,成功实现对雾霾分布面积、污染程度的定量监测。我们拿出第一张卫星雾霾监测图时的激动心情,至今记忆犹新。

2016年,我国第一颗碳卫星成功发射,作为中国碳卫星应用的首席科学家助理,我带领团队建设了国内第一个卫星大气二氧化碳地面验证观测网,实现了自主卫星对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高精度定量探测。

2018年4月在高分五号发射前夕,我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参加卫星发射加注前的评审会,面对10年攻关成果即将上天,我现场即兴留诗一首:“十年磨砺挥手间,气象万千志蓝天,攻坚克难凌云志,高五天眼拨云烟。”

与大气“打交道”的20余年,也是我“固执”追逐梦想的一段旅程。刚工作时,大气环境研究是冷门领域,迷茫时,一位年长的同事对我说:“年轻人要能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等若干年后付出的心血实现的瞬间,你会觉得所有苦难都是值得的,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没办法交换的。”

2018年,成为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后,我开始紧密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和“双碳”重大战略,密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实施,为国家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建言献策。

5年履职过程中,我积极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关于生态环境、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主题调研活动,深入一线了解生态环境变化、大气污染治理以及碳排放及相关社会经济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提交的14件高质量提案全部获得立案,并且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函办理。我欣喜地看到各项提议真正落地参与到了国家治理,也见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生动的实践。

追风、听雨、减污降碳保民生;建言、资政、履职尽责护家国。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希望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