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鹤峰县走马镇:茶产业链上的代表工作室
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离县城100多公里的苍莽大山中的走马镇,有一间小屋是当地群众爱去的地方,特别是茶农们,反映生产销售情况、学习技术、寻求帮助,都爱往这里跑。这,就是建在茶产业链上的州人大代表、鹤峰鑫农茶业公司总经理符力的代表工作室。
符力,恩施州八届、九届人大代表,是一位爽朗善良、热情洋溢的土家族姑娘。2009年,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后的她到上海工作,得知家乡的茶叶正在通过外贸出口走向世界,急需英语、外贸人才的情况后,她义无反顾从繁华的大都市回到偏远贫瘠的走马镇,投身于茶产业发展与贫困山村建设。
返乡后,符力聘任为湖北省鹤峰鑫农茶业公司总经理、鹤峰县凯荣实业公司外贸业务员,主要从事茶叶的种植、管理、加工、外贸出口等工作。她经常走村入户、实地考察,边学习、边探索,努力在茶叶品质下功夫,不断提升鹤峰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让茶农们获得更高的收益,获得了当地茶商、茶农的一致认可和赞赏。
2017年,符力当选为州人大代表。“我们杜家村是人人景仰的贺龙创建的红四军诞生地,如今1500斤茶叶才卖500块钱,成了乡亲们的笑话。你是茶叶专家,又是人大代表,能帮我解决一下这个问题么?”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贫困户谷成鹤来到位于走马镇的鑫农公司,找到符力反映情况。
原来,杜家村地处偏远,村民们卖鲜叶只能靠外来商贩收购,谷成鹤花了500块钱采摘了1500斤鲜叶,谁知商贩到后,认为鲜叶放置时间长加上日晒,品质下降,不肯收购。千央万恳后商贩勉强同意以500元成本价购买,谷成鹤和村里的茶农又气又急,决定找符力帮忙。
面对这个问题,符力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村里建茶叶初制加工厂。为此,她多方奔走,向镇人大主席团反映情况,与村委会协调工厂用地,申请企业建厂帮扶资金,帮助贫困户田友清筹资建厂,并亲自帮助指导生产销售。加工厂建成后,村里茶农的卖鲜叶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田友清也于2017年评为鹤峰县“我脱贫我光荣”先进典型,直到现在,该厂每年春茶收购农户鲜叶30万斤左右,均价达到1.4元/斤,带动当地农民走出一条致富新路子。
“作为人大代表,我有责任帮助茶农们转变生产种植方式,提高他们的收入,推动全县茶产业健康发展。我把人大代表工作室建在鑫农茶业公司,把联系方式遍撒茶叶加工厂和茶叶基地的农户,方便茶农随时给我反映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符力说道。
于是,“符力工作室”这个建立在茶产业链上的人大代表工作室挂牌成立了。工作室里除了符力,还有县人大代表曾群、镇人大代表钟梅喜。几年来,3名人大代表同心协力发展产业、履职尽责,助力精准扶贫,协助鑫农公司探索创建“161+”产业扶贫模式,直接带动走马、五里、铁炉3个乡镇1458户、5303名贫困对象增收脱贫,其产业扶贫模式被收录进《湖北改革开放40周年》丛书,被国务院扶贫办评选为全国社会组织扶贫50佳案例。
“符力工作室”美名远播,到工作室反映问题、寻求帮助的茶农、商户、小企业主越来越多了。
今年3月,红罗沟村村民到符力工作室反映心声:该村租赁的公山茶园及废弃的茶叶加工厂房即将到期,希望能像木耳山茶园那样,建成有机茶观光茶园,将废弃的茶叶加工厂房更新改造为茶叶、油茶综合性加工厂房。符力将情况向鑫农董事会作专题汇报,得到支持后联系鹤峰县红十字会,结合“5·8公益博爱周筹款项目”为该项目筹款,目前该项目已上线腾讯公益。
新茶上市在即,但一些小型茶叶加工厂负责人纷纷到到工作室反映收购鲜叶流动资金不够,不能拖欠茶农款项,融资又太难,希望能得到帮助。符力工作室的代表们立即进行现场调研,分别向州、县人大提交代表建议,并主动联系县农行、建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加工厂。在符力的大力争取下,建行对古城村董成加工厂放款95万,对大典村向大权加工厂放款50万;农行对古城村春笋茶厂放款14.6万,柘坪村谷冬香加工厂放款30万,迅速解决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困境。
“人大代表这个称呼,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份责任。”符力表示,今后她将以更宽阔的眼界、更勤快的脚步深入基层一线,联系茶农、茶企,为鹤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更大贡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曾小玉 钟华)
编辑:张红兵
审核: